快手Q1业绩大赚背后的两个风险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5-2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功能介绍专业投资、投行知识分享平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明说财,作者David

半导体、互联网企业财报解读

快手5月22号发了24年1季度财务报表,本季度净利润40个亿。

这个业绩是相当不错的,快手23年全年的利润也才60个亿。而且对于广告媒体类企业来说,1季度是全年的淡季。这样简单一算,快手24年全年的利润大概率要超过200个亿。

在5月份,快手市值是2500亿港元不到,合人民币2300亿,这意味着24年快手市盈率也就是11倍。

广告媒体类公司是非常不错的赛道,市盈率基本都在20倍以上。即使按20倍来计算,怎么看快手也有接近1倍的空间。

那么,快手真的是被严重低估么?

看完了快手在港交所提交的1季度报表,我认为事情可能没有这么乐观。

报表里的数据很明显,24年1季度同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成本、四费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收入增长了40多亿,成了毛利和净利增长的全部来源。

拆解一下收入,这40个亿的增量,有30个亿来自广告的增长,另外还有10个亿来自电商佣金增长。

快手这两年用户数量基本都是微增。24年1季度,同比23年1季度,dau增长了2000万,绝对值看起来不小,但同比也就是5%的增长。

快手广告的增长,主要是提高了变现率,从每日活35块,提高到了42块多。

变现率怎么提升的呢?其实1季报里有透露:电商增长和短剧爆发。

24年1季度电商gmv增长28%,给电商佣金带来10个亿的增量。但快手从电商增量获取的收入不止于此,这甚至还不是大头。快手里的电商商家,是需要在app里投流,也就是做广告,才能够把产品卖出去的。

电商货币化率一般都在4%左右,因此估计投流方面电商带来的增量大概也在10多个亿。

剩下的广告增量,在1季报中提到了3处。

第一是aigc帮助广告主生成广告,日峰值破1000万,这一块如果日均1000万则带来9个亿的增量,但峰值的话,增量基本在5亿以下,大概率2亿左右。

第二是短剧投放增量,1季报中未提及绝对值,只提到增长超过4倍。在短剧市场快手做的是比较好的,可能出在行业最头部的位置。三方报告说23年短剧市场大概在380亿,假设快手有1/3的份额,流水就是130亿。根据增速平滑预估,1季度流水可能在70亿以上。

短剧的收益可以做个估计,假设一部剧的流水,平台广告费、成本、厂商利润各1/3,那平台广告应该有20亿,贡献15-20亿的增量。

第三个是教育类投放增量1倍。但前面算下来,基本是广告增量已经出来了,因此这部分可能绝对值不是很大,接近aigc的数据。

现在总结下,快手40亿的收入增量,电商推动大概占了一半,剩下主要是短剧的增量。

快手的风险也就出在这两个增量上来。

短视频电商的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广告刺激下的冲动消费,而这种冲动消费,在渗透率到顶之后,持续性有多大,会是一个问题。

当然,社区作为广告平台的价值一直存在,但这个价值,可能存在短期靠存量转化,带来过高的峰值水平。

短剧这方面的问题更大。

短剧23年真正开始普及化,这时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腾讯,还是微博,都完全面对着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这个空白市场必然会激发大量的需求。

但等所有潜在人群都消耗完了之后,留下的能够长期充值短剧的人,肯定是要少一些的。因此这块业务也会存在一个短期峰值的问题。

不过,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数据来判断峰值还有多久到来,或者是否已来。估计平台也不会放出来这些参考数据。

可能需要持续跟踪平台后面的季报数据,才能知道了。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