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1-2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海康威视(SZ002415)调研
【问答纪要】
Q:未来三年公司的增速展望?
A:我们刚做了股权激励,以20年为基础,要完成四年符合营收增速15%以上的增速,而且要超过同行业的75%分位。我们的内部目标会比这个更高一些,只不过现在没有很明确的指引给到大家。
ROE股权激励的要求是20%,但过去这些年海康一直都是30%+的,保持这个水平问题不大。
Q:拆一下PBG、EBG、SMBG的增长预期?
A:短期拆不了,长期EBG还是三个BG里最高的,PBG和SMBG说不定,因为一个跟经济挂钩,一个跟政府支出挂钩。
Q:EBG的研发是按行业划分的吗?
A:是一个多元输出、矩阵式的布局。真正卖到项目上,需要软、硬件、数据共同配合,硬件有硬件的团队,软件有软件的团队,数据有数据的团队。下面还分不同层次,底层的组件由组件做,中间的有业务属性的由BG做,还有一些有高度业务属性的,由当地的业务中心去落地。
行业里面的人,会比较关键在一个行业中组件和功能怎么搭,不断研究适配方案,实施的时候还需要有各个省的销售配合。
Q:研发投入如何分配?
A:研发是很分散的,有硬件部分的大团队(现在有两万多个sku),软件团队,还有创新业务那块,八个公司每个都有自己独立的研发团队。谈不上哪块是重点,因为最终解决方案是组合的。
做BP的时候,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硬件团队要根据去年硬件卖到了哪些区域和行业去谈,才知道明年的预期。区域的人也要跟做产品的人去对。
Q:研发投入的新方向?是不是在芯片上有投入?
A:芯片这块有点小研究,但不是说现在就要做芯片。因为我们要跟上游芯片商配合,自己需要有know-how。如果我们能找到很特别的方向,也值得投入的话,我们也会做的(比如微影)。这种方向要足够小,我们才会去做,这方面海康还是比较谨慎的。
Q:过去两三年供应链比较紧张,公司在这方面投入的研发不小,但实际上是为了支撑业务安全;未来供应链逐渐缓解,是否投入的研发会带来更多产品上的创新?
A:没法这样论。研发的投入不仅仅是硬件,也有很多软件算法等等,他们的研发一直是应用性的。前两天很多力量是投入在芯片切换上,现在切换完了,会去做更往前看的事情。
Q:过去几年,渠道反应海康sku的更新速度慢了一些,公司怎么看?
A:还是要看市场需求。今天我们的投入是要让大家丰富感知,从视觉方向扩散到其他领域,在某个方向总会有投入的边际减弱。但也会有新的技术方向。
Q:对新一年的业绩考核目标确定了吗?
A:还没有。现在还没有财务数字,而且到底会不会有一整年的指引,也很难确定。现在在做BP,底层的基本做好了,在做顶层的汇聚。
Q:库存周转天数现在基本稳定了吗?
A:保持现在的周转天数差不多吧,上游供应链还是相对紧张的。
Q:在车上的业务有单独统计过量级吗?
A:海康有一块是汽车电子业务,做感知业务,定位在L2-L3里,已经算创新业务里有一定规模的。可能21年会披露。
Q:主要就是摄像头、雷达这些硬件吗?
A:也有系统。我们有三条线,乘用车前装、乘用车后装、商用车。乘用车后装是标准化硬件,其他两块都算以硬件为基础的小系统,跟OEM厂商合作。乘用车前装这块也会直接面对主车厂。长安、上汽、一汽都是我们的客户。
Q:汽车电子这块增速是不是比较快?
A:去年增长是挺好的。不过情况不一样,去年是增长特别不错的情况,跟行业情况有关。
海康的东西算是做得比较扎实的,我们做感知的硬件设备比较成熟,而且因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更多的是以产品化为目的,量入为出地去投的,不太做那些特别概念性的东西。
Q:海思解体之后,是不是我们的芯片都切到了富瀚微?
A:富瀚微是我们一个供应商,但不是全部的。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