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1-05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科大讯飞会议纪要20240104
Q&A
Q:公司在ToC端的核心功能探索方面有哪些举措?另外,这些功能探索对未来的商业化变现和用户留存有什么影响?
A:科大讯飞在ToC端推出了类似GPS的功能的“请我助手”,涵盖工作、学习、办公等不同场景,支持用户自定义和上传数据。这些助手主要由第三方个人开发者贡献,目的是探索用户在不同时间和场景下会使用哪些核心功能。此举对于提升用户的留存,以及未来可持续的变现是尤为关键。
Q:公司在ToB领域有哪些运营模式?开放平台在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A:科大讯飞的ToB领域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第一种是提供公开API服务,很多是付费的;第二种是云端私有化定制,例如云端SMT;第三种是本地私有化部署,例如面向央国企的特色服务。
科大讯飞在2010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提供多项服务,如语音识别、合成、图像识别、OCR识别等,被定义为“感知智能”。该平台通过公开的API调用,向各行各业的开发者提供能力,在大模型授权之前已有5亿多收入。此外,科大讯飞也是首批获得全民商用授权的11家公司之一,尽管目前还未公布大模型开发者所产生的具体收入,但未来将会公开。
Q:在优化大模型的交互与落地方面,科大讯飞采取了哪些措施?
A:科大讯飞关注如何面向客户交互大模型,通常是提供大模型和帮助客户构建行业模型,以及基于行业模型的应用解决方案。对于大模型的广泛商用阶段,科大讯飞考虑客户需求是否需要结合硬件,选用相应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Q:公司在ToB和ToG方面都取得了哪些项目进展?
A:在ToB和ToG方面,科大讯飞已经中标了至少两个大规模项目。其中包括湖北省利川市的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合同额高达2.6亿,另一个是济南市的项目,合同额近3亿。这两个项目均与华为合作,体现了国家对计算中心建设的重视。同时,科大讯飞依托大模型对数字政府领域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优化之前建立在专用任务模型上的数字政务服务。在金融和运营商领域也有项目正在推进,未来可期待更多项目的中标和落地。
Q:目前科大讯飞的大模型与国产芯片的适配情况如何?与国外芯片相比,在性能上有何差异?
A:科大讯飞自2019年美国制裁后便开始寻找国产化替代方案,与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国产芯片厂商合作。通过几次发布会的技术迭代展现,讯飞的大模型在国产芯片上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从百分之二三十提升到年终的百分之四五十。在适配性上,国产芯片与英伟达仍存在一些差异,但讯飞大模型与国产芯片的结合效果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华为的支持,包括项目支持团队的派遣,有力推动了这一进程。尽管国内芯片生态与英伟达有较大差距,但在讯飞星火项目中,华为的进步尤为迅速,讯飞对国产芯片的适配效果进行了积极投入和优化。
Q:国内外大模型在底层技术上有何差异?国内在追赶国外大模型时面临哪些压力和难点?
A:国内企业并非在与国外大模型竞争,而是提供了从专用模型到大模型的转型方向,应感谢国外厂商树立的里程碑目标。尽管国内外的大模型存在差异,国内厂商仍需感谢国外模型为业界指明的方向。追赶过程中的压力不可避免,宏观上看,GP5的推出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
科大讯飞从公司及股东角度考量,不仅要进行持续的技术迭代,同时也需要实现商业化,以期不断增长收入和其他经济指标。至于对外竞争,公司认为重要的还是在技术上形成持续的优势和壁垒。确保在追赶国外模型如OpenAl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商业收益与盈利能力。虽然国产模型与OpenAl存在技术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厂商不能缩小这一差距。基于算力、数据及算法迭代等因素,科大讯飞认为,追赶并最终超越不仅可能,也是可达成的。
Q:公司在Al领域,尤其是大模型方面的应用和落地情况如何?在接下来的1~2年内,哪些领域或方向上能率先实现落地,并带来实质性的订单或收入?
A:科大讯飞当前的Al落地策略是通过结合公司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以及各个重点赛道来推动。优先级最高的领域分别是教育和医疗,考虑到这两个方向对民生的重要性,我们相信这些领域的落地将对公司的收入和订单产生实质性的推动。此外,我们还关注消费者业务,尤其是办公硬件产品,例如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等,这些产品今年的增长速度还不错。对于大模型在B端的落地,金融和运营商也是我们持续落地的行业领域。总体来看,在大模型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Q:针对这些Al技术和大模型的具体应用,科大讯飞的内部打法和拓展策略是什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保持领先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A:关于大模型在24年的客户合作策略,我们以标杆案例和商机摸排为主要路径,聚焦金融、运营商、汽车等行业,以及央企和国企擅长的电力、能源、船舶建筑等领域。我们已成立了专业团队来推动大模型落地,并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科大讯飞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是另一个关键优势,尤其是在toB领域的应用,它增强了客户的信任和确信,从而加快了项目的落地速度。此外,技术迭代的能力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之一,能够获得市场授权并持续迭代新版本也显得尤为重要。品牌力、技术实力以及落地的业务模式对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至关重要。
Q:公司在ToB和ToC方面的战略布局是什么样的?与国内厂商相比,科大讯飞有何竞争优势?
A:科大讯飞在ToB和ToC两个领域都在积极布局,与国内厂商相比,我们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ToB方面,我们面向学校提供解决方案,ToC则是面向家长提供学习机和个性化学习组合产品。虽然不少公司都有类似的业务模式,但我们在客户的信任、项目落地的成效上具有较强的基础,这为我们在现阶段,即认知智能更宏大视野下提供了优势。同时,我们在ToB和ToC领域推出的产品都是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如智慧教室所用的设备及相关教学工具。在这些领域,我们通过先前的项目实施为未来合作提供了信任的基础,我们认为这点非常关键。
Q:公司智慧教育业务当前的恢复情况如何?
A: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业务分为ToG、ToB和ToC。ToG面向区县政府,ToB是面向学校的解决方案,ToC则是面向家长的学习机产品。ToC领域今年增长非常好。ToG受政府财政的影响较大,目前以消化存量商机为主,存在需求但落地有延期风险。ToB由学校经费支持,能实现比较稳健的增长。从整体上说,智慧教育的C端增长是最快的,而G端是最慢的。对于2024年的宏观经济预测不做判断,但商机持续存在。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比例持续,问题在于支出上存在困难。
Q:面对越来越多的学习机品牌竞争,科大讯飞如何看待这个市场?科大讯飞在学习机领域有哪些竞争优势?
A:学习机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很低,不到5%,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新市场,还没有形成寡头竞争。在进入者中,有教培类厂商、在线热闹的电竞、Al厂商,以及长期深耕的传统厂商。教学机市场的竞争与大模型领域类似,但目前仍在成长期,市场发展蓬勃。科大讯飞的优势是渠道布局上线上线下各占50%,产品定价在4000元以上,目前去布局线下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已有约2000家第三方渠道店和40多家直营店,尽管直营店目前主要起到品牌展示作用,但线下渠道的作用在未来将变得更加关键。
Q:公司在教育产品内容和技术体验方面的优势是什么?公司在渠道推广方面的策略和结果如何?
A:在教育产品的内容方面,科大讯飞与教学类厂商相较,有着明显的优势。我们关注的是校内教育内容,现有提供4000万的金标,并且有专门团队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的拆解、内容录入。我们的产品已经丰富到能覆盖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阶段。
技术上,我们率先提出了个性化精准教学,包括个性化知识图谱和面向个人薄弱点的题目推送,这些都是我们首创的。因此在行业用户口碑(NPS指标)上一直保持第一。关于渠道推广,科大讯飞近两年在品牌广告上增加了投入,但我们的投入不像其他教培厂商那般巨大.保持了相对理性的态度。今年整体的市场增长符合预期,去年市场份额为第三,今年我们持续提高市场份额。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对我们来说是积极利好的。
Q:公司的大模型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公司是否面临政策风险,或因硬件供给问题而延迟发布产品?
A:科大讯飞的大模型商业模式可以通过API调用,也做私有化项目。在ToB项目中,如果仅供企业内部使用,并不涉及授权或牌照问题。如果是ToBToC项目,由于可能面临客户端软件的推广,那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授权。目前对于大模型基础厂商的授权更为重要,但并没有布局要求用户申请牌照。至于供给问题,2024年上半年的目标是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现已有与华为良好的合作,供给方面不成问题。过去市场可能存在对没有英伟达芯片的担忧,但现在形势对科大讯飞更为有利。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