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链专家交流:存储领域看好的标的?PCB产业链的大反转机会来了么?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1-2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Al时代,电子半导体如何布局?

Q:Al是否会改变现有的硬件载体,手机和电脑会有新的迭代吗?

A:未来Al将对电子硬件带来新的变化,包括接入大模型、提高算力、创新硬件载体、提供更多智能应用等。在手机和电脑上,将会增加Al功能,并提供更多智能应用,这将改变电子硬件的设计和应用场景。

Q:Al会给哪些电子硬件带来新的改变?

A:各种电子硬件都会被Al赋能,包括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

Q:手机和电脑上Al的应用场景会有哪些?

A:将越来越多,包括介入大模型、增加算力、实现各个APP之间的打通等。应用场景会从单纯的回答问题向计算复杂问题、资料Al化等方向发展。

Q:Al是否会拉动换机需求?

A:如果Al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将带动换机需求,因为电子硬件需要更新以支持新的应用。

Q:Al这一次的话也不例外,有哪些重要的方向发展?随着Al赋能的增加,会带来哪些消费电子设备的变化?

A:包括高通发布的8寸3的芯片和小米14搭载的手机,这些已经在开始在推进了。明年像这个Al电脑这一块,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突破。包括像写资料,找一些资料,等等,这些应用的话会越来越多,整体来看,我们认为Al赋能这些消费电子,包括电子硬件终端这一块发生比较大的一次变化。

Q:半导体周期什么时候会进入拐点?需要看到哪些因素去拉动这个拐点出现?半导体周期是如何改善的?半导体市场的库存情况如何?

A:整个电子半导体的话处在一个周期的一个底部。消费电衰退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衰退,半导体这一块衰退再晚一些。需求减弱之后的话,因为很多芯片厂商,芯片设计厂商他没有产能,之前缺货的时候,他们和晶圆厂签订了长协。然后后来需求极端之下之后,在去年的这个下半年需求阶段之下之后,他们也没办法取消订单,因为取消的话是要扣款,所以只能因为数据往下做,后来就造成了库存的高企。现在看来的话,行业是在逐步在改善的。像这个库存这一块,主动去库存,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中国A股的半导体设计厂商,它的库存最高达到了九个月的库存。像去年的这个芯片代理机构代理商,它的库存最高也达到了八个月。但是现在的话,我们看到很多数据都是已经明显的转好了,像这个芯片代理商的这个库存现在只有两个多月了,正常的是两个月,其实也就比正常的稍微多一点。这个原厂的库存,就是像A股的半导体设计厂商的库存,已经降到了六个多月。整体来看的话,行业是在逐步在改善的。近期的话,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手机厂商在积极的拉货,一方面的话是他们有新机发货,星期发发发售,然后再备货。另一方面的话,就是整个行业的库存,它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水平。所以整体来看的话,消费电子终端的库存,我们觉得接近合理的水平。然后这个芯片的部分的芯片库存的话,还是有点偏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

Q:手机销量的改善趋势如何?

A:手机销量在近期有一些拉货的趋势,库存消耗得差不多了,同时全球的半导体市场规模连续七个月环比提升,存储芯片这一块由于其他厂商联合控产,再加上手机这块有拉动,所以也出现了一个涨价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一次的这个周期的话是会慢慢的复苏。

Q:明年上半年会经历一个淡季吗?

A:明年上半年可能同比也会增长,但后面趋势慢慢起来。

Q:整个电子行业的布局和节奏如何?

A:目前关注有积极变化的细分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华为手机、成熟芯片涨价、智能手机创新等。第一阶段围绕新变化的方向,第二阶段关注半导体设备、材料和零组件,第三阶段关注芯片类的,包括消库存和被动软件类的。

Q:未来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细分领域?

A:未来需要关注需求和设备端的机会,但最重要的还是需求。如果迎来了换机潮,可能整体的机会就脱颖而出了。

Q:LT产品的理论空间和实际销售情况如何预判?

A:实际销售情况还需关注,但理论空间打开了,如果卖得好,相关厂商肯定会受益。产品备货应该在10万左右,但具体销量现在还没有跟踪到。预计未来会往几十台或者甚至几百万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终端应用。

Q:终端应用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A:包括AIP、AIPC、Al手机等,会有越来越多的落地应用。其中AIP作为第一款嵌入了TTPT的终端应用产品,可能会有几十台甚至几百万台的发展,需要关注其销量。另外,除了AIP,其他终端产品如谷歌的pixel8和8pro,vivo的X100系列等,也都有一些Al的应用,如截取最好的状态生成照片等,这些都需要关注。

Q:终端产品的优势和挑战有哪些?

A:离线和隐私会更好,而Al可穿戴产品的优势是需要联网,但随身性会更好。AIP的离线优势比较明显,但如果产品可以离线运行,离线数据可以保存多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

Q:如何从中观或微观层面挖掘消费电子的反转趋势?

A:消费电子拐点已经出现,低基数效应叠加下游企业库存低,整体需求复苏明显。复苏是温和的,可能在10%左右。安卓机需求恢复更好。苹果推出的潜望式手机需求大,前往是行业有三倍空间。同时需要关注一些新材料和创新应用。

Q:如何从Al应用的落地对硬件需求进行挖掘?

A:看Al手机、Al形态和VR/MR的需求,未来还有更多的Al应用。苹果推出的MR产品需要关注。

Q:半导体的供需格局在什么状况?需求端有哪些积极因素可以去拉动半导体的复苏持续性?

A:国内半导体的供需格局逐步改善,库存在下降,有望在明年一季度降到4-5亿的合理水位。不同的新兴子类去化的速度可能不太一样,其中计划快的是IC,存储模组在三季度也基本上降下来了。模拟芯片和MCU的库存水位还高一些。

Q:需求端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看?需求的复苏顺序是什么?

A:传统需求的复苏和升级的需求,比如手机和存储芯片的升级。从非手机类消费电子开始,逐步向手机、PC、服务器、工业和通讯扩散。

Q:电子行业需要看哪些创新?

A:Al等新的创新带来的需求,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后面的需求。

Q:供给会不会出现过剩?国内和海外的产能共振释放会不会导致过剩?

A:供给不会出现过剩,海外和国内的产能都在释放。国内的国产替代趋势不会改变,而且海外公司回来的话,国内的公司也不会被清除。

Q:存储芯片领域是否适合投资?哪些标的可以看好CS领域?

A:存储芯片是否适合投资需要考虑国产芯片公司的情况,例如需求好、精度高、行业壁垒高等。包括维尔他新发的50010.00K,基本上能替代索尼对应的产品,国产替代情况也加快向海外份额,威尔格科威斯诺威等公司。

Q:为什么需要找集中度高、竞争壁垒高的赛道?

A:这样可以避免同质化内卷,增加业绩提升,改善供需结构。

Q:供给端和需求端哪些因素可以带动行业成长?

A:需求端是存储领域的拉动因子,包括手机、服务器等,价格能持续上涨;供给端方面,海外大厂在不断削减产能,需求也在复苏。

Q:哪些标的可以看好存储领域?

A:长城、长兴等大宗存储的龙头,模组的龙头,以及立即性存储的龙头公司,包括蓝旗。

Q:PCB产业链属于电子板块的哪个环节?如何判断整个PCED拐点出来了?

A:PCB产业链在电子板块中属于偏下游环节,跟终端需求的变化高度相关。PCB行业的拐点需要下游终端销售处于饱满状态。目前看到服务器CPU主板的需求有所恢复,下半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也在恢复。

Q:PCB产业链的需求如何受下游领域影响?

A:下游领域包括手机、家电、汽车、运营商、通信、服务器、公共医疗等,细分领域的需求会直接拉动PCB厂商。

Q:未来Al产业链对PCB行业有哪些机会?

A:Al产业链的机会会在明年分化,包括英伟达产业链、升腾、亚马逊、google的TPU等,多个点都会有一个开花的机会。整个资本开支逐步会从训练端蔓延到推理端,大陆的很多PCB厂商会开始享受到这个Al所带来的行业价值增量。推荐沪电生意电子、深南新村等公司。

Q:消费电子需求不够饱满时,PCB投资逻辑是否有机会?

A:消费电子需求不够饱满时,整个PCB产业链的价值可能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充分化而减小,不会夯实拐点。

Q:PCB产业链的大反转机会现在还没有看到吗?

A:是的,目前看到的是阶段性反弹,长期大反转机会还没有看到。

Q:除了现在Al这块,有没有其他可能带动消费电子景气度的大模型?

A:PCB的其他公司受益与消费电子景气度无直接关系。手机供应链中的高端品牌是一个重要因素。

Q:如何解读半导体设备的三季报?

A:中英国际和华虹这两家的三季报可以看出,行业已经走出底部,需求在持续改善。设备扩产力度和决心也在加大。设备板块包括中心、华虹、存储等方面,也有一些改善和投资机会。

Q:存储产能利用率现在到达什么一个程度了?存储扩产的需求来自于什么?

A:上半年整个存储的占用率最弱,存储的需求是来自于供给端的瓶颈,如国产设备不足。下游无论是上层还是公司都有扩展需求,但制约因素在于国产设备不足。

Q:需求端对电子板块的影响是什么?

A:包括存量电子产品的更新升级和新的产品的出现,如MR、Alpink等,这些都会带动整个电子需求开始逐步回暖。

Q:电子板块的流动性和策略角度是什么?

A:电子板块的流动性会持续的宽松,而策略角度是看国内的流动性和海外的流动性。因为国内流动性大家也看到最新的M1的话也是比较弱的,而海外的流动性会持续的改善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