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内部调研:原料涨价对利润影响多大?车品市场竞争格局如何?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1-12-2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三花智控(SZ002050)内部调研

【问答纪要】

Q:汽零业务原材料涨价,在传导这个方面,之前说与下游的部分车企有价格联动机制的商讨,请问最新的情况是怎样的?对三季度汽零业务的毛利率以及对之后的展望如何判断?

A:今年以来,大宗原材料大幅涨价,二季度时已经涨价,三季度价格不仅没有回调反而进一步上涨,我们使用的最多的铜材,尤其是汽车使用到的铝材更加如此,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仍在持续。关于与客户端涨价的谈判一直在进行当中,总体来说跟客户涨价的速度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相比是滞后的,涨价的幅度也可能会略微落后于原材料单值的涨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三季度没有实现预期利润的增速,较大幅度落后于营收增速。但是,到三季度为止,我们判断原材料的涨价要告一段落,与客户的谈判也会慢慢实现。从汽零的利润角度来讲,三季度是最难的时候了。在四季度或者明年可能会迎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Q:三季度以来公司在电动车这块的订单以及一些新的项目有没有新的进展可以跟进一下?

A:电动车发展得非常快,从整车销售以及在这个行业的其他公司都体现出营收的大幅增长。我们在上半年总体获取了80多亿的订单,三季度这种情况仍在持续,我们的主要客户发布的对明年的展望认为数量仍会大幅增加。随着我们现有客户的增量和新客户的拓展,订单方面是非常饱和的。

所以从今年情况来看,在三季度我们已实现33.3亿左右的营收,与年初预期的40亿已经十分接近,我们一二三四季度的营收环比是逐步增长的,今年年底可以预见我们的营收会大幅超出我们的预期。

Q:一直以来大家对电动车这块的竞争格局十分关注,那么最近,从公司层面对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包括对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我们是如何来判断的?

A:电动车这个行业的产业链非常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多,产业链也非常长,我们的精力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

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说,我们公司很早就进入市场,占据了十分有利的位置,但是近几年有很多的企业都看到了该行业巨大的机会,纷纷进入该行业。但从总体情况来说,由于我们早先的积累和前瞻的战略眼光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我们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这方面处于领跑地位。

从控制零部件的角度看,目前最大的电动车企业的热管理供应商还是只有唯一的一家供应商,它在组装的角度可能引入了另外一家供应商,但是原来的热管理供应商还是占据了70%左右的份额。总体的竞争格局可能有很多杂音,有许多新的加入者,但是大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我们预测在2-3年内,因为前瞻、投入还是本身所具备的技术领先的优势,我们还是会维持领跑的状态。

Q:在汽零这一块,新能源与传统汽车的占比如何?之前中报说到这一块乐观一点可能是50亿的预测,现在这个预测有无变化?

A:汽车零部件板块里面,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比较创了新高。在二季报时我们认为是75%左右,目前已经达到了80%,也就是说33亿收入里面,80%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创造的。那么,当时我认为的40亿的预期现在看来是偏保守的。但是在缺芯片的问题不困扰的前提下,我认为50亿也是有可能的。那么从整体情况来看,对电动车来说,缺芯片的情况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原先做手机、做传统汽车的芯片都用来做电动车了,因为电动车利润率更好,情况更加迫切。我预测从目前情况来看接近50亿是比较现实的。

Q:传统的制冷这一块能否拆分一下,想看一下三季度的大概情况?

A:我们的制冷板块构成非常多,有家用、商用、微通道、亚威科、控制器等等。好的方面,商用和亚威科保持了较好的增长,但是商用的营收增长达到40%以上,利润增长也达到了30%左右。利润增长与营收增长没有对等主要是因为商用有一部分产品没有实现原材料的联动,还包括海外运费的增加、汇率对其的影响。在多年后亚威科实现了盈利和正增长,到今年三季度为止其利润达到2000万元,我认为接下来它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小,能一直保持正向盈利。家用这块三季度是有所下滑的,营收还在增长,但是三季度利润同比有所下滑,微通道也是一样的,因为所有的不利因素(原材料涨价没有联动、运费方面由于80%出口海外美国、汇率10%左右人民币升值)都遇到了。尽管我们在原材料上实现了部分对冲,在汇率上实现了套期保值,但是没有完全对等套期,还有部分敞口,因此微通道今年仍是缓慢下滑的状态。1-9月以来营收有20%左右的增长,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20%左右的下滑。控制器相对来说板块较小,可能影响不到整体,但是总体表现不错,1-9月营收+17.8%,净利润+189%。

Q:汽零板块营收端的环比表现(季度+7%),相对行业(+30-40%)较弱,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收入确认)?

A:汽零板块第二季度营收是11.2亿左右,第三季度12.2亿左右,确实可能涉及到收入确认的端口问题的影响。另外,我们过去很多订单都是锁定的,可能没有突发订单,因此总体环比增速平稳。

Q.:PHEV车型放量较快,我们在PHEV上面的配套与头部车企在PHEV上配套的情况如何?单车配套价值是多少?

A:比亚迪是我们的重要客户,它所有的电子膨胀阀都是我们提供的。还有汽车零部件,只要是涉及到专业的热管理领域的,它自己不能做的,我们也是主力供应商,但是比亚迪习惯于垂直供应,他有一个事业部(专门做热管理),生产压缩机,因此它自己能做的一些部件(如压缩机)它是自己进行配套的,但是我们与比亚迪之间有一些互相的探讨与合作,进行一些联合的开发与公关,对热管理进行一些共同的研发。比亚迪车型非常多,不同车型使用的部件不同,分低高端,因此价格也不同,低端的3-400元,高端的上千元,但是总的来说配套价值平均一辆车七八百块钱。

Q:关于汽零板块,与客户是每年都去谈价还是与不同客户谈价周期不同?

A: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订单、生命周期确定后,每年的价格就确定了。但是在突发情况下,如汇率、原材料等关键要素发生很大变化时,一般受阻方会主动谈价。

Q:关于电动车车型,国内很多中高端车型开始安装热风空调的配置,热风空调项目的整个热管理方案与过去的非热风空调相比会有哪些核心产品的增加和配置?

A:从结构上讲,原来的汽车空调没有制热功能,或者说制热没有通过压缩机实现。所谓热控就是制冷通过压缩机实现,制热也通过压缩机实现。从整体来看更加复杂,不光有制冷功能和相应的设备,还要有相应制热的设备和管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管路的复杂程度、控制部件比原来增加一倍。其最大好处是有了热控之后比原来的更加热,P7C加热要省2/3的电。现在有制冷和制热。所有的控制部件都会增加,如通过调节流量大小调节温度的电子膨胀阀、水回路、单向阀、水阀等。

Q:因为商用制冷打破未来布局的重点,对于这一块后期偏中长期的一个预期和规划目前是怎样的?

A:商用:2025年争取做到40亿元。增速:复合增长30%大概左右。

Q:因为二季度原材料涨的比较快,我们可能在二季度末与客户集中抬倍涨价,但是抬完之后不会在三季度反映出来,调整价格的过程是怎样的(一次性把全年的价格调过来)?某一个时间点确定调价格,会有一个回溯,会对之前的价格进行一个补偿。我们这边和各种头部会有回溯吗?

A:原材料涨价相对客户的涨价有滞后性。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形成一个价格联动的方式,有一个公式,把原材料的部分算出来,有点像成本加成的方式,附加的增值的费用不能比我少,不能要我因为材料而吃掉那部分的利润。在汽车零部件这个领域,铝太稳定了,暴涨的情况太少见了,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总有滞后性。每个供应商都不一样,如果行业里竞争对手有的类型,我们也应该有。回溯的头部客户印象中很少。

Q:热管理的结构随着热风空调安装,电子膨胀阀和管路而变得更复杂,那么新拿到的一些订单,单车的货值是否因此上涨?电子膨胀阀现在价格变化的方向如何?

A:从汽零产业来讲,最大的产品已经是集成模块。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方面,集成模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20%以上的产品以集成模块在供给。然后还有某些零件如水能板、水泵、膨胀阀、电子冷却器等等。单车的货值就是因为组成了集成模块,理论上肯定比以前的单部件的货值大得多,但是毛利率会因此而下降,因为一个集成部件总有一部分要向外购的,这部分产品一般不会得到很好的毛利率的,一般只有3%的毛利率,管理费等等。不好之处即毛利率方面的数据会有一些变化,对毛利率有一定伤害。总体的趋势,工业品量上来了,行业整体往前发展,整体的产品的价格都是往下走的。17、18年时,拳头产品单价可以达到两三百块钱一个,现在的价格肯定往下滑,这是大势所趋,所有厂家都不能避免。但是从单品毛利率的角度来讲不一定下滑。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