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4-19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ct电新】星源材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20240418
【摘要】
1.出货:Q1出货6.3-6.4亿平,全年目标45亿平。4月出货超3亿平,预计Q2出货超10亿平,Q2开工率90%
2.产品结构:2023年出货比例1:1,24Q1湿法比例略有增加,预期全年湿法占比提升。
3.库存情况:库存主要为近几个月的交付做备货准备,24Q2环比增量较高,同时存在大量新产品试产状态,因此准备了大约两个月左右的库存周转。
4.价格判断:公司对价格走势持谨慎态度,二季度趋势来看并未出现大幅度下滑。欧洲市场本土化供货平均价格在一美金以上。
5.产能:
国内:23年底有效产能单月不到3亿平。24Q1大概3亿平,Q2开始每个月有4亿平的有效产能,全年名义产能超过60亿平。佛山在推进,但国内产能建设及投放会稍显谨慎。
海外:欧洲方面公司投资已基本接近10亿人民币,且在去年已经实现盈利,在价格、成本等方面控制良好。后续欧洲的基膜线将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时投产,实现整个基膜的本地化投产。马来西亚方面,公司有比较大的产能规划,美国方面也在筹备当中。
业绩概述
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4.62%。利润端,归母净利润达5.76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达5.45亿元,同比下降20%左右。在2023年度,公司出货量超过25亿平方米,相较2022年的17亿平的出货量有较大增幅。但由于价格下滑幅度明显,导致收入增长只实现5%左右。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受价格竞争加剧所影响,其次公司在四季度时费用端受和解、诉讼费等因素影响有所增加。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7.5%。利润端,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0.97亿元据,同比下降40%左右。公司出货端增长明显,一季度出货量超过6亿平。利润下滑主因为价格影响,此外一季度本身属淡季,因此整体的出货量未达到公司预期。虽然同比有增长,但相较于公司产能来讲并未达到预期。
展望二季度,目前四月出货量已实现回升,预计将会超过3亿平,整个二季度预计实现超过10亿出货量,环比增长明显。
2023年公司在经营端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也实现了较多成果,如公司的新一代湿法及干法的产线研发、投产、投放方面均出现较大进展。公司的湿法8米线今年已于南通基地投产两条,其运行效果非常理想,超过公司预期。目前,最大的单线产能已超过2.5亿平,为全球效率最好、成本最低的产线。预计8米线后续将陆续投放,对公司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及成本下降将会带来积极作用。干法线方面公司已迭代至第六代,单线产能已超过8000万平,在保持以往的质品质优势情况下同时实现了成本大幅下降。
总而言之,2023年公司虽然面临激烈市场竞争,但公司成本端控制良好,实现了毛利端的稳定。此外,公司新技术开发方面不遗余力,大量投入研发费用,在纳米纤维涂覆隔膜、交联复合膜及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的隔膜上均实现重大突破,在客户端也实现了小批量应用。公司一贯的秉持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加大海外产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公司后续利润的持续增长及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长远规划。
Q&A环节
1.2024年全年出货目标情况?
现阶段目标为45亿出货量,对后期出货情况持乐观态度。
2.2023年干法线与湿法线出货比例?今年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化?
2023年出货比例为1:1,今年一季度湿法比例略有增加,全年来看对湿法涂覆膜的增长较有信心。
3.2023年海外收入有所下滑,今年对于海外市场出货的预期?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公司无论在以往LG等大客户及新开发的客户方面均会出现较大进步,因此公司对海外出货有较大期望,且公司在去年已与包括LG在内的部分战略客户签订了后续战略工作计划。
4.过去几个季度公司存货均有增加,至今年一季度约已有6-7亿平库存,该情况是否会影响公司生产计划?
公司产能自去年开始至后续年份一直处于持续的量产爬坡阶段,而库存主要为近几个月的交付做备货准备。同时,2024年第二季度Q2环比增量较高,同时存在大量新产品试产状态,因此准备了大约两个月左右的库存周转。
5.公司在建工程规模在一季度末约34亿左右,后续转变节奏情况及近两年其他资本开支计划情况?
从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的状态来看,公司有几大生产基地正在持续从量产爬坡到真正交付的转变的过程中。目前最大的爬坡的生产基地是南通工厂,自去年完成交付以后,其各大主线都在陆续调试过程中。公司的南通工厂产线一直在陆续转固,不会出现在某一时间节点集中转入的情况,公司需逐步测试每条产线是否达到预定状态。
6.公司如何看待该项目?后续价格是否仍有下降空间?
目前,公司对价格走势持谨慎态度,二季度趋势来看并未出现大幅度下滑。
7.8米线是否已通过客户认证?后续出货情况?
南通工厂方面共八条生产线,其中两条为之前的6米线,其余六条则是8米线。目前两条6米线以及后面投产的两条8米线均处批量供货的稳定状态,其余产线将陆续在今年投产。
8.公司今年在佛山是否有新的产能规划?
按照公司整体规划来讲,国内产能建设及投放会稍显谨慎。后续公司会加快在海外市场,如瑞典、马来西亚等地的基地建设。当然,佛山项目仍在推进过程当中。
9.今年Q1与去年Q4环比单品盈利情况?
去年四季度的毛利率约刚刚超过40%,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约36%左右。
10.今年湿法线出货中国内外的占比情况?国内外一季度销量占比是否实现全年占比目标?
一季度整体不达预期,各项指标基本差强人意,但海外客户的稳定性及价格指数情况远优于国内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对良好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今年公司对海外占比的提升比较乐观。公司的战略布局及公司落地的与海外客户的合作会陆续展现效果。
11.今年公司对海外出货占比大致预期?价格端或盈利端海外市场大概能超出国内市场多少?
目前公司没有明确预期数据,但整体保持乐观态度。乐观源于公司与客户沟通的结果,包括LG、三星及一些新客户的开拓。
12.对三星的出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哪方面?
该问题过于细节,后续公司会公布更详细的合作情况。
13.后续公司在幅宽、车速等方面在成本端是否还能有持续大幅降本效果?
成本端一直是公司关注的重点,在技术品质保障的同时,公司之前选择的宽幅8米线单线产能已经可以做到2.5-2.6亿平,相较于之前的6米线可以有30%左右的制造端成本下降。公司目前8米线真正投产的只有两条线,南通工厂后续投放的产线均为8米线,意味着公司低成本的产线占比在产能占比中会越来越大。此外,公司也会通过加强整个集团的成本费用端管控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加强降本成效。
14.公司对海外欧洲、美国、东南亚三大地区的产能规划?
公司在过去两年陆续在加强海外市场布局建设,欧洲方面公司投资已基本接近10亿人民币,且在去年已经实现盈利,在价格、成本等方面控制良好。后续欧洲的基膜线将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时投产,实现整个基膜的本地化投产。马来西亚方面,公司有比较大的产能规划,美国方面也在筹备当中。海外的隔膜产能非常稀缺,而本公司具备海外客户基础以及海外建厂经验及能力,因此公司后续会加大加快海外的建设。
15.欧洲市场规划?
目前一期规划了两条基膜线,规模约4-5亿平。
16.海外市场的供货价格大概能比国内高出多少?
以欧洲市场为例,如果是本土化供货,平均价格在一美金以上。
17.剔除高成本产线的情况下开工率情况?
二季度的开工率基本达到90%左右。此外,公司所谓的“老产线”均为6米线,虽效率不比8米线,但在整个市场层面,公司的效率及成本处领先地位。
18.为何公司2023年四季度管理费用增加较为明显?该趋势是否会在2024年持续?
在2023年底,公司出现的费用大多数是一次性费用,如公司曾公告的与友商之间的和解。这是非经常性损益,一次性的解决了公司未来非常长周期内的纠纷问题。此外,公司也有一部分在年底根据谨慎性原则做的应收账款及存货的计提准备。尤其在第四季度,公司预计到2024年整体价格竞争会比较激烈,因此做了比较充足的计提。所有费用相对来说都是一次性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研发人员的增加,公司为了将来的产品与产线做了一定的投入。因此研发人员的总体的人数也增加了超过100名,因此在管理费用上也有一部分的体现,这部分是持续性的,其他均为一次性。
19.第四季度一次性费用共有多少?
一次性费用中主要是公司跟Celgard的和解协议,诉讼费方面属于全年度而非第四季度,剩余部分主要是年底计提。
20.公司去年年底的总产能情况?国内及欧洲、马来西亚等市场今年的单法线和湿法线可能规划新增多少条产线?
去年年底有效产能单月约在3亿平左右,不到3亿平。今年一季度大概3亿平,从第二季度开始,大概每个月有4亿平的有效产能,全年名义产能会超过60亿平。今年整个的投产相对会比较谨慎,更多的是公司现有的已在建设调试的产能释放。
21.如何看待公司中长期的稳态单品利润水平?
公司不对中长期的单品利润做预测,但目前公司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尤其在第二季度。公司会加强降本以及在产品端跟客户的协商。
22.奖金费用是否于今年Q1计提?大概额度多少?
公司奖金费用按年度计提,所以2023年的奖金已在2023年的年报中有所反映。具体金额不做详细表述。从销售费用上来讲,由于现在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对于销售的要求更加市场化,因此公司在销售量大幅上涨情况下销售费用甚至是降低的。所以公司取消中间商环节,以自己的销售人员为主,在费用端应该是比较有竞争力的状态。
23.去年乃至今年一季度存货一直处增加状态,公司出于哪方面考虑?
在备货端,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关键状态:第一,随着产能的增加和新产品线的调试,公司的订单增量速度往往超过产能的增加。因此,公司需要准备更多的存货来满足这种订单增长。第二,公司的订单通常是1-3个月的短期订单,但对于战略客户,尤其是欧美客户,他们的交期要求较长。这意味着,特别是在新建工厂中,公司已经接收到了大量的客户试用订单。首先是订单量激增,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也给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公司的新产品正处于试生产阶段,经常会占用部分现有订单的产能,这让我们不得不权衡是先完全完成现有订单还是略微延迟部分以腾出资源生产新产品。此外,为了满足短期交付需求和中期市场需求,公司不得不增加库存,这会导致财务资金占用的增加。
24.去年存货结构中,在途产品和发出商品库存商品相比原材料,其占比处增加状态,今年一季度是否出现结构变化?
我们上次的计提已充分考虑到了今年价格的下降因素,同时也根据之前的库存情况和未来用量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那些计提主要属于一次性的。目前我们的存货主要是为了满足近期的生产周转需求,以及大量的样品订单交付。所以并不存在历史积压的存货需要清理的问题。
25.去年年报中管理费用多出5000万的中介咨询费是什么支出?
诉讼费,与去年的和解事件相关。去年公司发生了两笔较大的费用,一笔是境外律师费用,另一笔则是用于一次性和解的费用。通过这些阶段性的处理和结论,我们已经成功地清除了原有的这些障碍。
26.市场价格变动与湿法线干法线占比是否有关?湿法线干法线降价幅度情况?后续均价发展走向?
一方面是直接的售价,如果同类产品绝对值有所下降,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公司自身效率的提升,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不过,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结构。有时产品结构的变化对业绩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单位成本的变化。就目前公司一季度已公布的业绩来看,有两个产品占比显著提升:一是湿法与干法产品的比例提高,二是涂覆的占比增加。涂覆工艺相对简单,但对公司毛利率的提高贡献很大。而湿法占比的提升,也对一季度乃至二季度的业绩产生了明确的正向影响。
干湿法的降价幅度属于市场化竞争,故不在此具体解释。
27.公司目前的干湿法占比?
自去年公司的湿法占比已超过一半,今年该比例会更高。
28.如价格停止下降,公司二季度毛利率环比是否会有好转?
我们预测二季度的毛利率会比一季度有所提高,具体提高幅度要看近期交付情况。干法的毛利绝对值和毛利率都低于湿法。因此,如果二季度客户对干法的需求特别旺盛,公司交付了更多的干法,那整体毛利率的提升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波动,符合实际市场需求变化。
29.之前公司规划每年增加20亿产能,目前该目标是否有所变化?
公司产能目标目前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结构方面会有一些变化,如国内市场建设会稍微谨慎,会加大海外市场的建设及投放。
30.在客户结构方面,具体国内海外哪一部分客户增量会比较明显?公司全年增速较快,除了海外客户的明显增量以外,国内市场是否公司在份额上也会出现提升?
公司历来都面临着产能不足的状况。除了一些特殊的淡季情况会出现短暂的出货波动外,公司基本上一直处于接近满产的状态。所以我们现在在二季度出现这样比较乐观的出货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一些项目的持续放量,这些项目之前公司都已与市场进行了充分沟通和公告;二是公司新建项目的投产,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这些新项目已通过了国内外主要客户的验证,即将陆续投产,为公司带来新的放量空间。国内某些大客户此前对公司的供货需求量较大,但公司的供货比例非常低。从今年开始,公司将利用新增产能,大幅提升对这些国内大客户的供应比例,进行补充性的供给。总的来说,公司过去一直产能不足,但通过持续投资建设新项目,以及与主要客户的紧密合作,公司的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这必将推动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出货量持续释放和增长。
31.公司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少数股东损益均处亏损状态,其中主要涉及合肥基地,其目前情况如何?
合肥公司是我们较早的一家合资公司,大约是2016/2017年左右成立并投产的。相比于我们最新投产的南通8米生产线,合肥公司的生产效率相对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合肥公司的客户结构也较为单一,主要取决于合资方方面的销售订单。综合实际情况来看,合肥公司的盈利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星源的盈利状况,也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32.合肥基地是否主要使用6米线?
不是,合肥基地使用的是最早期幅宽3米的线。
33.B品膜在去年25.3亿的出货中占比情况?
非常低,占比约为个位数。
34.一二季度干湿法比例?
一季度湿法比例略高,二季度湿法涂覆比例有望进一步增加,有可能超过60%。
35.近期有客户透露会给干法涨价,公司对此看法?
个别项目不代表市场的全面预期,整个价格体系中项目调价均属正常。
36.干湿法产能占比?
湿法约占60%-70%,具体数据是动态过程,公司最近新投产的均为8米的五代线,所以其实该数据每个月都在变化。公司的规划是70%的湿法与30%的干法。
37.6米线总年产能?
目前除两条南通的8米线约5亿平产能及合肥的3米线外,其余基本均为6米线。
38.干湿法排产节奏?
无法精确回答,正如上述回答中提及的,此为动态过程。
39.成本端,原材料方面2023年相较2022年降价约0.1元左右,是否纯粹因原材料降价所导致?
原材料确有降价,此外公司逐步的在实施一些国产替代原材料,产品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40.按照公司后续出货规划,单位成本应有所上升?
从单一产品的绝对值来看,我们的单位材料成本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通过国产替代以及与供应商的深入合作,获得了一定的议价空间,从而降低了单个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其次,随着新产线的投产,我们的生产规模效应逐步释放,使得整体的材料利用率和产品成品率得到提升,也直接减少了单位材料成本的投入。但是,从综合加权平均的角度来看,情况会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湿法成本必然高于干法,而湿法的占比正在逐步提高,特别是新一代湿法产线的陆续投产。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1.公司去年制造费用及人工费用因何下降?
这些因素都是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产品的收得率很大程度取决于客户订单的连续性和产量稳定性。如果我们经常在同一台设备上生产一些小单订单,那么收得率和综合效率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相比之下,如果一条产线可以全年保持稳定运转,为单一大客户生产同一型号产品,那么成本必然会有所降低。随着我们公司产能的不断提升,过去由于产能不足而接到一些零散订单的情况也会逐步改善。这必将促进我们的综合收益率提升,不仅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还来自于生产线效率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去年四季度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初步体现。尽管当时的降价幅度较大,但我们的毛利水平依然相对稳定。进入今年一季度,整体毛利绝对值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市场端和客户端价格大幅下调的背景,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毛利水平,反映了我们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