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1-12-1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金域医学经营情况交流20211208
【参会人员】
金域医学董秘、券代
机构投研人员
【要点总结】
金域医学是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龙头,今年前三季度取得不错的业绩,总体收入80多亿,非新冠业务同比增长30%以上,环比增速也有所提升。
新冠业务:公司是国内最早做新冠检测的机构,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底,累计做了超2.2亿人次的新冠检测,前三季度新冠收入约33亿,公司也是全球做新冠检测最多的单一实验室。
非新冠业务:在疫情期间整个医疗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常规业务有所增长,三级医院占有率从去年的28%左右到今年前三季度的34%左右。特检项目占比从去年的46%左右到今年的50%左右,20年也成为国内血液病最大的实验室,总体常规业务增长态势不错。
【问答纪要】
1.四季度国内疫情状况对公司业绩影响?
新冠对常规业务有影响,导致很多医院门诊量不达预期。第三季度常规业务同比增长30%多,第三季度新冠波及江苏、郑州、湖南以及福建,常规业务受新冠影响的金额大约7000万-9000万,即便如此,常规业务增长还是不错的。第四季度疫情是散发性的,各省抗疫公司都有参与。有新冠的省份,常规业务受到影响,但是总体看,常规业务增长还是不错的,可以达到预期。公司经营稳定健康。
2.国内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检验中心,公司能否从中受益?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后,公司这样的第三方检验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哪些变化?
去年开始国家就加强基层能力建设,金域医学与有些客户是共建的关系。因为很多医院受制于人次、技术和资金,没有能力建设,因此会和我们共建,很多业务会共享。此外,新冠检测价格逐步降低,有些地方降至40元,医院检测会亏损,因此会外包给我们这样的公司。除了新冠外,公司与很多客户有很深的合作关系,比如和病原体空间实验室业务互动。因此医疗基建对公司没有太大影响。
3.在DRG和DIP实施的背景下,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措施措施会不会使三级以下医院检测需求集中到某家医院?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事情,在金域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零几年的时候,很多地方政府,比如广东、华东政府要求基层医院的标本送到上级医院,以集中医疗资源、提高效率。
但是实际上不影响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正常发展的格局和趋势。第三方实验不仅仅是检验实验,还包括标本、运输、接收、出报告、临床服务等等。比如临床服务,第三方实验室早上7:00上班,可以凌晨4:00下班,医联体很难做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是市场化、社会进一步分工的结果,人为计划的、非市场化的措施对市场化的实验室不会形成冲击。
4.如何看待检测结果互认对IVD常规检测的影响?如果检测结果互认对公司常规检测业务量的影响?
上周国家发布了检测互认的文件,对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和IVD企业的股价有很大影响。实际上检测互认对公司是没有影响的。
首先检测互认有很大难度:
1.IVD检测涉及不同设备、不同试剂,很难相通。
2.检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级别的医院检测质控不同,无法保证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检测流程。
3.检测项目繁多,有2800个检测项目,很难实现互认。影像是标准化的项目,主要靠医生的解读,因此可以执行检测互认,IVD检验不一样。
后续可能会在标准化的简单检验项目推行检测结果互认,比如生化、发光。浙江发布了检测互认的检测项目,基本都是常规的生化和少量的发光,在金域医学营收占比在10%以下。即便全面推行,减少重复检测,对金域医学影响也不大。此外,我们认为检测互认有利于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因为这就意味着金域医学2800个项目在公司2万家医院客户里被互认,有利于第三方检测机构龙头。
5.前三季度常规业绩增速较高,驱动原因是什么?
18年公司战略转型,19年、20年公司战略落地,今年常规业务高增长是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端许可建设,加强高端项目推广,加强高端客户合作”战略转型落地的结果。
新冠期间,二级及以下医院门诊量下降,但是公司三甲医院收入比重增加,前三季度三甲医院收入占30%以上,支撑了常规业务高增长。
6.预测一下公司常规业务盈利预期?
17、18年,公司处于开拓疆土、布点的阶段,投入较大,利润率较低。19年开始,投入放缓,子公司亏损变少,利润率逐渐上升,达到7.88%。假设没有新冠的前提下,随着规模效应和高端项目占比的提升,利润率每年提升1%-2%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不能保证每年都会这样稳步提升,因为利润率和国家检测收费价格有关,整体检测收费价格是下降趋势,规模效应可以抵消部分收费下降,但是利润率具体增长多少,不好确定。假设检测收费不变,规模效应可以带动利润率每年增长2%-3%。如果收费下降幅度较大,比如达30%-40%,医院检测全部外包过来,虽然毛利率下降,但是期间费用也有所下降,因此利润率可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7.公司未来对扩张和利润率有怎样的考量?
19年、20年公司合作共建放缓,资本投入比重下降。未来整体要不要继续扩张,是短期和长期发展的问题,是利润总量和利润的问题,公司会平衡这个关系。地级市的渗透率还比较低,如果加强投入,比如建一些小型实验室,未来几年收入总量会增加,但是对近两年的利润率会有压缩,公司不仅要考虑总量的增长,也要对利润率做出规划,会综合平衡考虑。
8.公司与医院合作共建不是合资的形式,那么分哪几种形式?
1)全面合作共建,整个医院的检验科全部交给公司做,检验科仍然是医院的,但管理是公司进行管理:检验科人员工资我们发,设备我们填,人员不够我们招员工。公司对医院的来样标本负责,对于形成规模效应的项目,在医院检验科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项目,拿到子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去做。
2)部分平台共建,医院某个平台能力不强,相关检验项目由公司来做,可以部分在医院做,也可以全部在医院做。都不是股权合作的形式。
9.公司和医院检验科成本差距,成本差距的来源?如果全面集采之后,公司和医院检验科成本差距变化趋势?
我相信我们和医院检验科的成本差距应该很大,但具体数据不清楚。不同级别医院的成本也不同。
公司和医院检验科成本差距的原因在于:
1)检测规模,医院检测规模远小于公司。
2)在规模基础上延伸了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面的差距。
3)在规模的基础上形成了集中能力的差距。比如采购,公司某个试剂可以采购1000万人份,医院最多10万人份,远远比不上。集采以后成本差距是否缩小,也很难评估。集采后医院只是诊断试剂成本下降了,但是诊断试剂只占我们成本的1/3,而且诊断试剂为了售给我们,价格也会进一步降低。因此成本差距可能缩小,也可能不变。
10.DRG和DIP全面实施后,可能倒逼医院减少重复检验项目,对公司业务量的影响?
DRG和DIP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正面作用。
原因有三:
1)医院为了降低费用,会采用外包方式降低检测成本。
2)DRG和DIP促使医院采取更优的解决方案。比如某种疾病允许在院内做三个检测项目,如何选出最优的项目,选出最优的检测手段和方法,金域医学就可以提供这样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3)DRG和DIP本质都是基于医保,大病重病涉及的很多高端项目属于非医保范围,这部分对第三方检测没有影响。浙江金华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根据同行反馈,外包量有很大增长,因此利好第三方检测机构。
11.大型三甲医院检测量一般很大,对检测服务水平和检测时间要求高,公司能不能完整承接三甲医院的检测需求?
并非所有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都有能力承接三甲医院的检测需求量,这个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有关。金域医学完全有能力做到,现在公司逐步形成了总部、大区、子公司、孙公司,几位实验室一体的格局。对于检测项目速度要求快的,通过孙公司完成,对时间要求稍微慢点的,通过子公司、大区、总部完成。金域医学产能建设能力很强,完全可以承接三甲医院的量。
12.下层市场推广时间表,预计何时有成效,能带来多大收入增量?
这个很难量化,公司今年开始谋划推动下下层分公司建设,已经有十几家在准备,预期未来要建100家左右。但是没有规划具体第一年、第二年多少家。地区级的实验室像跑马圈地,越早越好,在新冠疫情下更迫切,占坑以后,量很快就起来了。
13.平台共建方式的收入,医院和公司如何分配?
和医院都是分成模式,按照对病人收取的费用分成。具体比例不确定,项目不同、规模不同、公司投入不同,与医院的分成比例也不同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