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G光模块插芯龙头企业交流:行业技术壁垒?国内替代空间?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4-1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太辰光调研纪要202404

【Q&A】

给北美大厂出货的产品形态?

A:1)最典型的是模块盒,交换机服务器还有一个中间层涉及大量拓扑交换连接,用shuffle产品看进行光纤拓扑的重分配。早期大部分是用工人去做分配,现在把shuffle部分用光柔性版替代(把客户对光路的要求写到程序里面用机器实施)。可以用在机柜上层和下层的连接,也可以用在接入端,都是MTP/MPO的接口。公司参观过腾讯的方案,他们一块板子两头都是连接器,交换机的光模块插到MPO头,MPO连接器另外一个头插到中间板子上的连接器,另外一边用MPO转接跳线然后转接LC的头,接入叶交换机。这块可能占收入10%多;

2)传统的1V1的连接器,目前占收入最大比重;

3)陶瓷插芯,占收入10%,但2023年插芯收入相对22年下滑;

4)光柔性板,任何接口之间都能通信,可以用在数据中心、无人机、智能车里面,今年有明显需求增长;

5)分路器;

6)有源产品,目前占比不大;

7)之前光源是打金线贴上,CPO交换机芯片连接外接光源的光连接器需要保偏光纤,要保证相位不发生偏转,多芯保偏公司技术已经成熟。

公司收入大致拆分?

陶瓷插芯体量约8000-9000万,收入60-70%是MPO连接器,PLC和阵列光纤15%,光模块目前占比千万。

技术壁垒?

A:每个光模块接一个MPO接头,接头里面长方体树脂插芯,里面有两排矩阵(2*8、2*12孔),每个孔里面穿一个光纤。光口上门两个PIN针,中间适配器,两头用公头和母头相连。连接头工艺难度非常高,每一排12个小孔*2排,每个孔穿一根光纤,共24根光纤进去,是非常高精密的工作。光纤细到125um,24个光纤过去固化研磨,使24个通道都能达到光学指标的要求(插损、回损、3D指标)。所以很难有厂家批量生产,良率达到一定水平也非常难。

很多大的配线架厂康普等一度想把生产转成自动化产线,但机器很难实现。

公司客户情况?

A:主要是康宁和TR,这两个本来就是一家。公司在TR占绝大份额,在康宁渗透率也不错。目前订单非常饱和。

一季度情况怎么样?

A:非常乐观。但无源公司不像有源公司会是爆发式增长。比如一下子收入从9亿做到15亿是很难的,业务增长1-2亿,规模效应之后利润率提升。单从Q1来看,同比增速是比历年都好

400G到800G插芯变多,价值量有什么区别?

A:价格和公司单头的价格变化不大。去年和前年更多用24芯接头,所以如果从价格来看单头变化是不大的,主要看连接数量,以及产品是低损还是标损。23年基本都是低损多,多模标损没有了,海外IDC高速率基本是低损,低损会贵很多,大几十上百元。USConec的原材料,低损和高损会有5倍价差。

一个800G/400G光模块搭配MPO接头,这个接头要多少钱?

A:目前800G光模块也就是16芯,因为800G就是单通道100G,8收8发,也就是16芯的接头。早期用了很多24芯接头,但是里面有16个通道是使用的,另外8个通道是没有用到的。

早期是100G的是SR4用到8芯连接器,100Gbidi用到LC跳线。400GDR4还是8芯,400GSR8就是16芯。16芯价格高,但和8芯不是差异2倍。

而且亚太客户和北美客户差异挺大,北美几十美金/个,国内上百元(进口散件)/个,几十元(国内散件)/个。公司现在的产品在400G和800G是一样的,所以看不到客户用在哪。

散件包括金属件和塑料件,组装好后把插芯固定在接头里面。插芯是保护光纤的作用,保证两根光纤以最佳状态对接,不会保证散色。

产能饱和情况和物料紧缺情况?紧缺的是物料还是公司生产环节

A:很多IDC客户要求公司进口北美或者日本物料,目前海外对扩产非常谨慎导致物料紧缺。公司产线很多,有大几十条线,主要分为常规的跳线和MPO的产线,产能并不是固定数据,现在MPO的产线占比要比常规的要大的。如果物料到位,公司能在1个月时间内生产出来。目前缺货现象严重,公司已经对新客户涨价老客户还是维持之前价格,原材料公司目前尚未对公司涨价。

那100G的光模块用到的接头有区别吗?

A:100G用双芯的跳线也可以实现,但是近期接到的订单都是高芯数的,但是不确定是400G还是800G。

MPO接头升级?

A:给北美客户做的MXC的新的MTP接头,这种是美国指定的接头。

全球做连接器的公司?

A:藤仓住友古河

国内替代空间?

A:接头里面分为包含插芯(保护光纤的)和散件(围绕插芯组装成接头的零件),插芯我国是完全有竞争优势的,散件国内工艺也是跟得上的。国内有高密度MPO的磨具很少,公司的磨具和设备也是在日本成型。北美数据中心一般会指定厂商,但是未来国内也会逐步替代。

公司的产品或者业绩怎么量化?

A:连接器在idc投入里面占比很小,所以当云厂商CAPEX增减对于公司业绩来讲,关联度不大。

在看良率时候,怎么判断模块还是连接器?

A:多通道对应单根光纤插回损仪器。公司自己还开发光纤错配仪,里面这么多芯保证工人在穿纤的时候没弄错,检测每个通道是否达到合规光学指标。

单柜之间是不是目前DAC用的比较多,会不会用光连接?

A:大部分组网机柜上下层还是用插芯方案做的。而且除了机架与机架之间,上下层信息共享都会用到。大芯数连接逐步用光柔性板替代,用在OXC交换设备里,服务器背板里实现大芯数信息传输,目前出货给设备商。

柔性板去年收入,和客户的收费模式。毛利率

A:普通288芯模块盒1000美金。柔性板48芯150美金,最多做到上千芯,几万元级别。光柔性板去年小几千万收入。柔性板目前还是出货给国内设备商和海外软件开发商,以及民用无人机厂商。毛利率比现有产品高一些

柔性板工艺及壁垒?

A:客户给公司光路要求,公司编程后用自己开发的光纤布线机(像缝纫机带着光纤走),每走一层进行喷胶固化,所以需要设计光路让它交叉的点越少越好,因为交叉点多了之后会产生气泡(外界受力的时候会产生应力,对里面的光纤有影响)。这个早先juniper服务器背后用的,当时成本太高没有推。国际上最早是莫仕开发的。

国内有哪些做柔性版的企业?

A:柔性板竞争格局相对好些,国内中航光电也在做,还有立讯收购的汇聚。

公司有源团队来自哪里?

A:新飞通和海信等

公司直接客户是康宁和设备商,最终下游是否会认证,认证周期多久?

A:插芯加工条线加工给设备商,连接器加工给机柜厂或者布线厂包括康宁等。下游需要认证,周期有长有短,平均三个月左右。Meta等有间接供应(占比比较大),亚马逊也有。终端厂商产品类别标签要求是有区别,产品上会有客户标签。所以公司能追溯到下游客户

康宁自己也有连接器厂?

A:自己也有,但是大芯数的他们做的不好。

光纤传感业务情况?

A、光纤传感去年在锂电池新能源车,城市建设,电力引入,现在在对接客户的阶段,整车场,电力领域国家领域等,份额还有提升空间。

有源光模块出货情况?

A:400G,客户也是设备商。公司今年也在做有源,但是光模块芯片也紧张,公司不像有源厂商会提前很久备货。

公司光模块产品情况?

A:大量生产的是AOC,AOC客户和公司现在终端市场协同。公司去年在东南亚和美国小型IDC参与整体设计,所以把光模块带进去。公司200GAOC和400GAOC都有供货,客户主要是国内市场和海外中小客户。

连接器交付周期?

A:客户下单量不同,交付周期也不一定。去年客户甚至在公司主要提出预留一部分库存,但今年就出现交期延长的现象。公司从拿到原材料到交付只需要1周到一个月以内。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