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1-12-15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美团-W(03690)最新调研
【问答纪要】
Q:反垄断之后,成本提升2%,来源
反垄断之前,有许多独家商家,华北这边独家商家占比65%以上,美团针对商家抽点,独家的18%,非独家的20%;
反垄断之后,开始针对独家的商家,调整合同,谈一些提点和分成。这个过程中,做了两个事情:1)把非独家的收点从20%降到了18%;2)针对独家的商家,做了大量的投资去推动这个事情,独家商家也知道公司的处境,有些商家会出来要求公司一些条件,所以从补贴、折扣价、推广等等,都有成本,粗略估计损失的成本超过2%。
这个合规的事情是今年4月底的时候开始做这个事,然后一直到7/25号,最后一个商家完成了迭代。
这个成本是记在营销推广费用上面。大部分是Q2已经记了。
对于独家商家合同上数字没有变化,投入了很大资金完成了合同,所以费用记在了外部;对于非独家的,就是在计算单均利润上扣掉的。
商家的角度而言,只看订单,所有有多个外卖平台,他们无所谓。原来的时候,他们愿意签独家合同,也是因为他们是比较优质的商家,所以公司出来给他们换合同。当时公司以为1个月就能搞定,那可能34亿的事情就不会出现。
Q1:新的佣金抽取方式,按照距离、订单价
估算下来每个区域基本没有变化;从公司角度来讲,基本上没有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Q2:内部的罚款金额
真实罚款70亿,只是对外公布34亿,另外的30多亿也是实际支出的。监管总局为什么同意这么发布:这个不清楚。(记录者注:这个事后问了组织的卖方研究员,意思是专家可能信息记错了,但我认为明面上给大家看到的是3%就成,私下有没有给更多不重要,公开的惩罚金代表的是官方的态度)
Q3:社保的影响力度
如果国家强制要求执行,大概一年损失90亿左右,这个是专送这边;
现在外卖订单一天4000万,华北最高的时候1400,现在1200多万单/天。90亿/4000万*365,就是每一单的额外支出。
(记录者注:按照专家的算法是6.1毛/单,之前公司的口径是5毛,根据之前和最近的跟踪了解,预期最悲观还是5毛,而且一个是社保落地会比较慢,部分外卖员工不会办这个社保,实际对单均成本的影响不会高于5毛)
Q4:给代理商的佣金。
今年3月降过一次,后续可能再降。
以前每年两次,算上今年是第三年,已经降了6次了;这个不是启用新的规则的问题。
原先的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给代理商每一单固定结算多少钱,比方以前5块,现在4.95元,是这个概念。
Q5:给商家的佣金
去年到今年反垄断之前,一直没有变化过。
Q6:新动力的情况
上线新动力后,按照人头给代理商进行结算,原先是按照单,要求代理商在a站必须有100人或者xx人,分为三档,如果人数没达标,那可能就是不给代理商钱。
会规定门槛值、目标值、峰值,达到最低人数就有钱,然后本身骑手结算也分三档,第一个出行时间3个小时,完成单大于15单;第二档5小时/25单;第三档,8小时/35单,高峰期在线的。
实际按照人头要求是3个比例,天津正式施行的时候,4/5月份还能看到有些代理商拿到封顶值的奖励,毕竟人头多,但是随着政策迭代,所有代理商最近这一个月也仅仅能完成门槛值。
4月份所有代理商都赚到了更多的钱,因为4月公司整体目标比较低,5月底/6月开始提升了目标,现在代理商整体利润没有以前那么高。但是招聘成本大大降低了,以前代理商给骑手开工资,现在骑手结算价格,公司给他们固定了,这样代理商招聘上不用承担太大的成本。
骑手工资是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非代理商)给骑手,然后这些人头钱给代理商;以前是所有钱给代理商,代理商给骑手钱。
这样对代理商的影响:会导致代理商更加集中,也更少。(新的结算模式下,部分成本转嫁给代理商,使得代理商有集中化趋势)
Q7:中位算法,后续的政策
派单逻辑没有改变,但是整体的显示变化了,包括一些主要路口、红绿灯等,避免安全隐患。
针对派单逻辑和违规的逻辑没有变化。
Q8:客户这边显示的时间,从固定的时间,到时间段,有什么变化?
主要是给客户最直观的体验,这个是饿了么先上线的;
美团上线这个功能,时间是更短的,总体上就是给客户感觉美团点单更快。
全国区域,饿了么整体骑手动力比较不足,刮风下雨的时候经常不来上班,但是美团基本没问题。
这个时间调整之后,骑手接单的数量跟平均配送时长可能有一点关系,但关系不会很大,主要是跟在岗时长有关。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