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6-1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生猪养殖行业最新情况20240616
Q&A
Q:您如何看待最近北方的猪价走势?很多产业人士认为猪价会大幅回调,您怎么看?
A: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五月中旬以来猪价确实涨得很快,这背后反映的是行业供需的缺口。虽然奥运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核心在于供给压力在今年下半年会逐渐减少。从股价来看,很多个股的股价处于历史底部,但养殖的景气度在持续回升,上市公司的盈利改善非常明显。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养殖板块的猪价快速上涨和股价错位现象会逐步修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养殖板块。
Q:目前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目前猪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情绪大于实际情况。全国屠宰量同比下降15%,屠宰均重增加了8到12公斤。去年行情低迷和疫情损失导致北方散户退化60%到70%,空栏率高。集团主动压栏和二次育肥的增加也推动了猪价上涨。此外,市场存在供应短缺,尤其是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受疫情影响,5、6月份肥猪供应紧缺。散户心理发生改变,倾向于短线操作,导致市场赌性增加,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
Q:二次育肥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A:二次育肥对市场影响显著,是推动猪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次育肥贯穿全年,导致市场波动频繁。今年5月中旬开始,二次育肥情绪高涨,推动猪价非理性上涨。二次育肥不仅托底猪价,还透支了后期高点。尽管市场存在供应短缺,但二次育肥的情绪放大了这一影响。整体来看,二次育肥情绪将在下半年继续影响市场。
Q:下半年猪价走势如何?是否会大幅回落?
A:目前没有看到猪价大幅回落的迹象。二次育肥情绪仍在加持,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的可能性不大。2024年是特殊年份,饲养成本降低,养殖户倾向于多养一天多赚一天。尽管市场波动频繁,但整体盈利周期较长,预计下半年猪价仍将保持在成本价以上。
Q:近期南方疫情和北方干旱对养殖行业有何影响?
A:近期南方疫情对养殖行业有一定影响,但整体可控。南方每年6、7月是疫情高发期,但目前监测显示疫情在可控范围内。北方干旱对养殖行业的影响较小。由于散户退出较多,集团防控能力增强,猪的流动性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低。南方非洲猪瘟疫情若不严重,将对北方猪价上涨产生抑制作用。
Q:养殖行业的现金流情况如何?
A:目前养殖企业的现金流情况较好。最大的获利方是养殖企业,无论是卖活猪、死猪还是代养母猪,盈利都较为可观。大企业不缺现金流,整体财务状况较为健康。
Q:北方养殖场的心态如何?是否有补栏行为?
A:北方养殖场的心态分化严重。一部分人选择补栏后备母猪,但实际成交量较少。由于过去两三年疫情影响,散户资金不足,多以贷款形式翻身。期货市场情绪高涨,散户更倾向于参与期货操作,而不是大量补栏后备母猪。
Q:期货市场对猪价的影响如何?
A:期货市场对猪价影响显著。养殖户随行就市,期望值较高,导致猪价非理性上涨。近期监测显示,东北地区猪价略高于河南和山东,部分外行人员也参与了养殖,进一步推动猪价上涨。期货市场情绪大于实际,对市场走势有较大影响。
Q:北方的干旱对养殖业有何影响?
A:北方的干旱对养殖业确实有影响。以养殖场为例,北方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大多不使用自来水,而是自己打井。今年北方的干旱状况导致井下抽不出来水,对个别猪场造成了影响。尤其是河南地区,水源受到了一定影响。
Q:今年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为何偏低,未来趋势如何?
A:今年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偏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消费增长不及预期,毛猪价格带动白条和终端肉价上涨,导致消费者产生抵触。二是今年21头的猪进场量较多,养殖企业和屠宰场在抢猪源,造成了屠宰企业被动减量。未来,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开工率应该会有所回升。
Q:后续二次育肥的情况如何,会影响开工率吗?
A:今年二次育肥是一个滚动式的过程,会贯穿全年。这会导致屠宰企业和养殖企业抢猪源的现象持续存在。但随着八月份学生陆续开学,消费群体增加,开工率应该会有所提升。
Q:后续消费情况预期如何?
A:后续消费情况预计会逐步改善。随着学生陆续开学,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量应该会有所增加。
Q:今年从年初到现在,生猪养殖的节奏是怎样的?具体的时间节点和节奏如何?
A:今年的生猪养殖节奏大致如下:二月份下旬有人抓了一批,三月初又进了一批,四月份进了一批,五月份也进了一批。总体来看,养殖户基本上是连续不断地在进行补栏和出栏,尤其是一些资金不充足的散户,他们在二次育肥方面已经进了两到三批,并且已经赚到了钱。
Q:今年二次育肥的特点是什么?
A:今年的二次育肥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参与者不仅包括传统养殖户,还有一些短线投机者,他们主要是赌行情的短期资金。其次,整个产业链中,只有养殖板块是赚钱的,屠宰端和生猪贸易商都在赔钱。因此,很多生猪贸易商也参与了二次育肥。最后,市场上有大规模的二次育肥群体,他们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保,已经锁定了利润。
Q:五月中旬以后进的生猪对价格层面会构成压力吗?
A:五月中旬以后进的生猪已经有盈利,不会对价格构成很大的压力。大部分养殖户已经在端午节前后陆续锁定了利润,因此不会像去年那样对价格产生破坏性的打击。
Q:今年的二次育肥群体与去年相比有什么不同?
A:今年的二次育肥群体比去年更加理性。去年大家都在赌一个预期,只进不出;而今年,养殖户会先锁定利润再进行补栏。追涨的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散户,而大规模的二次育肥群体则更加稳健。
Q:东北地区的猪价情况如何?
A:东北地区的猪价相对较高,徘徊在9.3到9.5元之间,甚至比河南的价格略高。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外行人看到高猪价后进场,导致价格上涨。东北的情况属于个例,和当地的市场特点和参与者的性格有关。
Q:今年下半年缺猪的情况如何?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缺猪的严重程度如何?
A:我个人认为今年下半年总体上不会严重缺猪。虽然有断档期的存在,但不足以支撑猪价涨得那么高。去年是因为大家都在赌一个预期,而今年的市场情绪被放大了,因此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Q:您如何判断当前生猪供给并没有明显减少?
A:按照正常的供需逻辑,肉价应该带动毛猪价格上涨,但目前情况是毛猪价格先涨,肉价跟不上。这说明供给并没有明显减少,因为如果供给减少,肉价应该会快速上涨以适应毛猪价格的上升。
Q:北方养殖业的量化数据如何?
A:目前我们还没有详细的量化数据进行参考。2018年之前,养殖规模相对平稳,波动较小。2018年之后,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吸引了更多人进入养殖行业。这种波动主要是由价格的诱惑力驱动的。
Q:二次育肥的增重周期和增重量如何?
A:二次育肥的增重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增重量约为四五十公斤。相比之下,从母猪出生到商品猪的增重周期大约是五个半月,增重到120公斤。
Q:二次育肥是否增加了市场供给?
A:二次育肥并没有增加市场供给。虽然二次育肥增加了在增重的猪的数量,但这些猪并没有立即进入屠宰场变成肉,而是被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增重。这导致屠宰场缺猪,推动了屠宰费用的上涨。
Q:能繁母猪的繁育周期是多久?一年能生几次?
A:能繁母猪的繁育周期大约是三个月零三周零三天,一年大约能生2.5胎。
Q:二次育肥的进场价格和出场时间如何确定?
A:二次育肥的进场价格受市场情绪影响,没有固定上限。例如,2022年猪价达到15元一斤时,仍有人进行二次育肥。出场时间通常以时间为准,大约一个月左右,而不是完全依赖于猪价的涨跌。
Q: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是否会在赔钱的情况下出售生猪?
A:养殖户在赔钱的情况下是不会出售生猪的。他们会尽量避免在亏损的情况下卖出,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出售。
Q:养殖户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出售生猪?他们是否有明确的规划?
A:养殖户在出售生猪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更多是根据市场行情和个人判断来决定。比如,当猪价从8.5元涨到9.5元时,有些养殖户可能会选择出售,但也有可能因为预期价格会继续上涨而不卖。总体来说,出售决策受到市场波动和个人贪念的影响较大。
Q:如果天气持续炎热,7、8月份养殖户是否会增加生猪养殖?
A:在天气持续炎热的情况下,养殖户可能会避开这个时间节点进行养殖。此外,还需要考虑疫情的影响,具体情况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