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4-07-0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商业卫星最新梳理
📣事件:
2024年6月23日,#航天八院在酒泉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系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商业航天火箭公司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九州云箭云龙发动机)在10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
未来八院将#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2025年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
商业卫星专家交流纪要
1、今明两年国内商业航天卫星发射的需求如何?
(1)北京:星座计划是由国家工信部以及部分北京企业共建,首批通信卫星计划于明年二季度前发射,整体规模预计超过1000颗。
(2)浙江:计划建成天基分布式计算系统-浙江星座,主要用于服务全球的空间计算用户,计划在2025年2月前发射首批2颗实验卫星,总规模预计为372颗卫星。
(3)合肥:SAR星座,由合肥市政府及企业共建,包含14颗单颗重量不超过300公斤的卫星,主要用作数据收集。
(4)中国电信的高轨融合通信卫星:主要用于商业运营,计划发射约600颗高轨卫星,每颗卫星重量约为1吨。
(5)星网GW星座:计划在今年8月份发射首批1.0版本卫星,单颗卫星重量约为500公斤。
(6)上海垣信G60星座:座单颗卫星重量约350公斤,用于低轨通信运行。计划从2024年开始发射,第一期计划发射1296颗卫星,预计在三年内完成组网。
2、下半年主要的商业航天火箭发射活动?
(1)蓝箭航天计划在6月底至7月进行朱雀三号运载火箭的10公里级垂直起降回收(VTVL)测试,这将是国内首次进行的大推力全尺寸万米级实验。朱雀三号火箭直径4.5米,总长76.6米,起飞推力达900吨,具备优秀的运载能力,低轨一次性运载能力为21.3吨,回收任务能力为18.3吨。该火箭首次采用不锈钢作为贮箱材料,具有耐高温、易于批量制造的优点,适合作为可返回材料。
(2)天兵科技预计将推出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直径3.8米,总长71米,起飞重量590吨,起飞推力770吨。
天龙三号火箭的问世预示着国内卫星发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从而使得卫星发射更加经济高效。
3、下半年商业卫星发射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一是星网计划于8月发射首批卫星,预计全年发射约45至50颗卫星,以启动组网工作;
二是垣信也计划在下半年至少发射168颗卫星。
4、国内商业航天火箭发射市场的规模预测?
市场规模关键看星网和垣信,两家分别计划发射约13000颗和12000颗低轨卫星。
对现有运营能力和未来需求的测算进行分析,预计2026年之后,星网和垣信的大规模市场投入将导致现有运力与需求运力之间出现严重不匹配的情况。
特别是在2029年,两个星座的二期大规模投入时,这种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所以这就要求下游火箭公司需要迅速扩建产能,国家对发射工位进行扩建。
根据现有运力和将来可能的发射工位进行的预测,在较为理想的情况,即在发射工位同步提升的前提下,预计到2028年,市场所需的运力缺口将在1000吨左右,整个火箭发射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350亿人民币,这是基于天龙三号、朱雀三号等商业航天公司所披露出来的未来每公斤3万的理想市场价格测算得出,实际可能更高。
另外,鸿擎的1万颗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国家发改委审批,一旦获批将为市场增加约3000到4000吨的卫星重量,这将导致2028年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
5、目前火箭发射的价格?
智神星一号和谷神星一号等属于小型火箭,发射价格较高,大约PJ在每公斤在10万到14万元之间。
国家体制内的中型液体火箭发射价格大约在每公斤5万到6万元。
蓝箭的朱雀系列火箭发射价格在8万到10万元。大型火箭成功发射后,预计成本将降至每公斤3.4万到4万人民币之间。
6、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市场的竞争格局?
蓝天航天:作为国内商业火箭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发动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司研发的TQ-15A发动机是国内目前推力最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展现了其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技术实力。蓝天航天的朱雀三型火箭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竞争地位。
天兵科技:2018年成立的商业公司,其天火12发动机是一款自研的发动机,如天龙三号这款火箭后边有9台天火12发动机,并已于今年3月份成功完成首飞和完成批次交付。业内对天火12发动机的性能进行评估后,认为其性能尚有提升空间。
东方空间:去年成功发射了全球最大的固体火箭,但存在成本上的劣势。其固体火箭成本高达2亿人民币,且运载能力相对较低。目前,东方空间正在自主研发85吨推力的发动机,并等待全系统试车。
星河动力:拥有成熟的固体小火箭技术,谷神星一号去年发射了12至13发,今年计划发射10至12发,每发火箭的运载能力约400公斤。
体制内公司:主打的是长征8号和长征8R号。长征8号不会回收,长8R是改进型,可以回收,但是推动较慢。长征12号则提升运力至18吨,采用两级构型。
7、商业火箭的构成及成本拆解?
运载火箭系统由火箭本体、发射系统和测控设备组成。火箭的制造涵盖—级和二级发动机、贮箱、级间段、火工品(包括分离和自毁装置)、控制仪器、测量设备和传感器,以及动力输送管道导管等关键部件。
一款液体发动机商业火箭的制造成本约为6800万人民币,其中—级发动机成本约2200万,二级发动机约1500万,—级贮箱(含还原剂和氧化剂贮箱)约800万,二级贮箱约500万,这些主要部件占据了成本的主要部分。
一级火箭中,发动机占54.2%,箭体占23.6%,推进剂占比0.7%。二级火箭中,二级发动机、箭体机构和电气设备所占的比重均为28%左右,推进剂仅为0.2%。
8、3D打印在火箭制造领域有何应用?
3D打印技术具备独特优势,能够突破传统火箭发动机制造模式下,生产效率较低、工艺路线复杂、周期较长的瓶颈,在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上的占比越来越高,甚至某个公司3D打印产品能够占到90%以上。
铂利特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级3D打印供应商,近年来产能增长迅速,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9、商业火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及供应商情况?
(1)精密铸造方向,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大量使用精密铸造件。应流航空是供应商之一,其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应流股份。
(2)大型旋压制造方向,提供铜铬合金、钨合金等高温合金,这些材料在火箭发动机中占比较高,成本较高。
(3)精密加工方向,尤其是提供阀门精密制造元器件,阀门种类繁多,制造要求严格,成本占比较高。
(4)测控传感器方向,包括一些电器产品,在火箭飞行实验和地面实验中会大量使用。供应商包括中瑞天和、青岛智腾等。
(5)控制软件,用于火箭飞行及卫星在轨运行的控制。
(6)复合材料方向,在火箭上用于承载、隔热和特殊用途,多应用碳纤维和特种泡沫材料。
(7)压力容器和特种制造方向,即航天航空金属的智能制造,包括火箭贮箱、箭体结构,承力件较为重要。
(8)密封件和密封材料,该元器件在火箭的导管和导管之间或部件与零部件之间,会大量使用,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每次发射后都需要更换。
(9)制造阀门和弹簧方向,火箭上阀门的种类较多,阀门制造要求比较苛刻。
10、商业火箭单次的发射费用?
一次火箭发射的费用包括:
(1)火箭本身的制造成本,以一款成熟的商业火箭为例,其制造成本约为6800万元;
(2)发射系统的燃料费用大约几百万;
(3)人员费用、发射工位的使用费(如果租用,费用会更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如果租用发射工位,液体火箭的发射工位费用大约在1000万到1200万之间。
九丰能源:
海南文昌——商业航天液氧、液氢、高纯度液氧甲烷、氦气供应
具体客户:海南商业航弹发射有限公司
总投资额:5亿
项目回报:收入5亿,300颗低轨卫星;净利率15%-20%;净利润1亿左右(总利润12亿)
投产日期:今年7月左右
===============================
【SW通信&军工】垣信官宣8.5组网星首发,24H2商业化在即
根据上证报报道,垣信“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预计8.5在太原发射,将实现“一箭18星”(后续格思航天还将探索一箭36星、一箭54星),首发任务出厂剩余6天(一颗星生产仅需1-1.5天)。据格思航天总经理曹金介绍,今年计划交付50到70颗卫星,明年有望翻番,后年再翻番。
重要计划下半年批量发星,24H2将是卫星互联网批量化、商业化、高效化飞跃发展的窗口期。
持续关注卫星产业链机会,已经进入加速建设周期,产业催化一定很密集,建议重点关注:
1)今年有业绩兑现确定性的震有科技、上海瀚讯;
2)核心环节载荷和天线的信科移动、臻镭科技、铖昌科技、创意信息、盛路通信等;
3)卫星电推的航天智装;
4)地面设备的海格通信、华力创通、信维通信等。
================================
超捷股份
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多个卫星星座将加速组网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安排近70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290余个航天器。70次发射290颗卫星,一次发射5颗,1万颗卫星需要发射2000次。
目前市场已知唯一价值量最大部件,超捷股份公告,目前市场上主流尺寸的一枚商业火箭成本中结构件占比在25%左右,公司可做的壳段、整流罩、阀门等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为1500万元左右,后续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为2500万元—3000万元。
市值扩充:从短期来看,在鸿鹄三号计划中将有1万颗卫星待发射,而在今年发射任务中70次发射290颗,每次发射4-5颗卫星,按5颗卫星来算,1万颗卫星需要发射2000次,而超捷股份的商业火箭结构件单枚火箭价值量为2500万,按10%的市场规模计算:2000*2500万*10%=50亿
===============================
二代试验星招标预期落地,看好产业链从0到1投资机会
1)基地&路由&载荷:信科移动、上海瀚讯、创意信息、烽火通信、复旦微电(FPGA)、南京熊猫。
2)相控阵及射频:臻镭科技、铖昌科技、灿勤科技、盛路通信、航天环宇、国博电子。
3)激光通信:光库科技、仕佳光子、光迅科技。
4)卫星平台:航天智装、航天电子、乾照光电、智明达
5)信息编码:佳缘科技。
6)地面站:震有科技、信科移动。
7)卫星终端:海格通信、华力创通、盟升电子。
8)卫星运营:中国卫通、中国电信。
9)卫星测试:西测测试
==============================
【商业航天】航材铲子股:
润贝航科、泼天富贵接踵而来
卫星:35000颗(银河、垣信、蓝箭鸿青)
大飞机C919:1115架(东航、国航、南航等)
未来巨大增量0到100的富贵泼来:
不管是卫星还是大飞机都需要“润贝航科”的航空材料;
公司同时具备航空油料、航空化学品和各类航空耗材件分销资质,公司产品较为全面,品种和型号众多#常备航材料号超过7000种,竞争优势明显。
#【TF军工-核心推荐】润贝航科—国内航材分销龙头,C919国产航材核心供应商
今天资金回流大飞机,大飞机是0-100的超级赛道,高科技行业的国产替代,国内经济新引擎,宏大叙事的题材,看好持续性!未来还有很多催化!润贝航科,大飞机,小市值最大弹性标的,继续看好,三角防务,大飞机中军!
核心推荐逻辑:
国内航材市场持续景气,航材分销壁垒较高
分销模式目前为航材市场的主要销售模式,2023年民航业恢复良好,全球客运能力稳步回升,带动航材分销需求回暖。
根据QYResearch报告:2023年全球航材及航化品分销市场规模约为220.52亿美元。中国航材及航化品分销市场规模约19.5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8.87%。
据QYResearch报告数据预测,2024年全球航材及航化品分销市场规模约为239.21亿美元,至2030年预计可达341.27亿美元;
国内航材及航化品分销2024市场规模约为20.99亿美元,至2030年可达33.8亿美元,2023年至2028年,国内航材及航化品分销市场复合增长率约8.26%,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
德邦证券在2023年12月有份报告
中国星链卫星将拉动全球锗需求翻倍!!堪比当年锂矿vs新能源!!
中国星链需要锗220吨(22年全球锗需求166吨,其中卫星需求仅27吨),中国星链将拉动锗需求狂升!投资逻辑堪比当年锂矿vs新能源!卫星第一金属!22年全球锗16%用于卫星,是所有基础材料中占比最高的,且远超其它材料(对比镓为0.11%)
1、一个误区。锗在太空领域,主要用于太阳能电池-砷化镓电池,虽然名叫“砷化镓”,但砷化镓只是镀层,用量少。锗是基材,用量十倍于砷化镓!
2、砷化镓(锗)电池寿命长,能力转换效率高,在我国航天器渗透率超95%。其中锗衬底厚度超200微米,砷化镓层数全部相加厚度仅5-10微米,22年砷化镓锗电池对锗需求约25.6吨,占锗总需求比例16%(红外占比33%,光纤占比40%,其他领域11%),对镓需求640公斤,占镓总需求比例0.11%(LED占比59%,永磁材料占比19%,无线通讯11%,光伏合计4%)。
3、需求测算(中国星链新增220吨锗需求):
(1)小型卫星互联网:我国星链计划拟发射约13000颗近地卫星,G60计划拟发射约12000颗近地卫星,其他商用预计5000颗近地卫星,我们按照充电装机功率3KW计算,对锗需求拉动220吨(若5年内发射完毕,年均需求44吨)
(2)中大型卫星:全球年发射中大型卫星约80颗,我们按照10万W功率计算,每年对锗需求拉动18.8吨。
=============================
卫星板块催化不断,梳理卫星检测、仪器相关标的
卫星检测:主要涉及环境与可靠性试验、EMC电磁兼容等检测服务。1)西测测试已公开披露为火星探测器等提供测试服务。2)广电计量可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领域客户提供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等服务。3)苏试试验在研发生产及市场准入阶段为客户提供电磁兼容、辐射安全、天线性能、射频性能、电气安全、行业认证。4)思科瑞投资4亿元,建设检测与可靠性文昌工程中心。
卫星力学测试系统:掌控卫星力学性能。根据公告,苏试试验可提供大型力学测试系统。东华测试研发的仪器具有成熟的力学参数测试技术,在提取卫星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同时,提取振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参数。
卫星测试仿真仪器:可协助搭建从模拟终端、信道模拟器、星载基站到模拟核心网的端到端链路,仿真低轨卫星通信过程中面临的高动态、大时延、强衰减的传输环境。坤恒顺维多款测试仿真仪器可应用于卫星领域,例如公司无线信道仿真仪可为卫星、地面站、终端各类产品公司提供卫星通信的无线信道仿真;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可用于生成各种卫星通信信号以测试和验证卫星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地面站接收机的性能以及用于信道建模和仿真等。
建议关注:
检测:西测测试、广电计量、苏试试验、思科瑞;
力学测试系统:苏试试验,东华测试;
测试仿真仪器:坤恒顺维。
隆盛科技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携手银河航天打造中国星链
低空联网:低空通信网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低空规模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当前低空空域通信不完善,#需融合5G专用网络和低轨卫星网络。由于低空空域高度可达地面以上1000m,而现有无线通信网络(4G/5G网络)的有效覆盖高度大致为150m左右,#最终解决方案可能是目前融合当前5G网络与专用通信网络或未来的低轨卫星网络。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技术可与5G技术互为补充,为低空智联网中的无人机和其他低空设备提供无缝通信连接,弥补地面互联网的盲点和空中通信盲区的联网需求。#低轨卫星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整体制造成本低,可用于支持低空智联网发展。
中国星链:近日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与银河航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完成卫星结构类、机构类、微波类等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银河航天将在#2025年前发射1000颗低轨卫星,这是国内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卫星星座计划。银河航天通过研发适应批量化生产的低成本卫星,未来有望把卫星单价降至百万元级别,接近Starlink的造价水平。
公司是自主EGR和马达铁芯业务双龙头,各项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公司控股子公司微研中佳主要产品涉及航空航天、无人机等产品。与银河航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河航天出具产品图纸、装配工艺文件等;微研中佳提供配套工艺设备,并按要求完成生产。
若按单颗星公司贡献百万计算,银河航天1000颗卫星将为公司贡献超10亿收入,增厚2-3亿净利,#贡献近50-60亿市值。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已从初创期入快速发展期,2024年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级。通过此次合作,公司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卫星产品研制能力,为日后在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获取先发优势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提升!
=============================
商业航天产业梳理:
【低轨卫星应用】南京熊猫
【火箭燃料】九丰能源
【海外地面终端供应链】信维通信、旭升集团
【G60载荷总体】上海瀚讯
【相控阵天线相关】盛路通信
【5院卫星姿轨控&核工业】航天智装
【卫星通信载荷&信创】创意信息
【卫星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信科移动
【地面侧信关站核心网】震有科技
【星网TR相控阵芯片供应商】铖昌科技
【54所相关】普天科技
【射频相关】海格通信
【加密芯片】佳缘科技
【嵌入式计算机】智明达
【地面射频系统】雷科防务
【卫星应用侧】华力创通
【卫星测试服务相关】西测测试、思科瑞、坤恒顺维
================================
商业航空未来事件梳理:
(1)2024年6月27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等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2024年7月下旬,SpaceX的“星际飞船”将准备迎接第五次试飞的挑战。
(3)2024年7月,蓝箭航天10km垂直起降回收验证(VTVL)也被称作是“蚱蜢跳”。
(4)2024年8月5日,”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仪式将在太原举行。
(5)2024年8月28日,海南商发迎来首次火箭发射(GW星网首发)。
(6)2024年9月,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发射。
(7)2024年9月,华为Mate70系列发布,有望发布新一代的卫星通信技术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