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冠脉介入、心脏瓣膜专家访谈:反腐对手术量的影响?对产品选择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2-2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电生理、冠脉介入、心脏瓣膜专家访谈会议纪要

「核心观点」

1、TAVR的增速快于电生理快于PCI介入手术,2023年心内科的手术明显受益于3年疫情的积压需求的释放,TAVR的手术量增速预计有50%左右,电生理手术量的增速预计有30%-40%,PCI手术的增速预计有15%-20%。

反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8月份和9月上半月,9月下半月开始心内的手术量都陆续恢复,11月基本恢复到了没有反腐的影响的水平。整体感觉PCI手术受到的影响比TAVR和电生理要小一些,可能主要还是因为PCI相关的大部分耗材都集采了。

DRG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执行1-2年,目前对PCI和电生理的支付标准都能够满足手术的需求,TAVR在大部分地区还不受DRG的限制。DRG对单个手术的支付标准每年基本持平或者有小幅下降。

2、专家个人反馈PCI全国2023年估计有20%-30%的增长,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有30%-40%,支架和球囊的数量就是30%-40%的增长,主要是疫情之后需求的集中释放。三季度几乎没有受到反腐的影响,PCI手术是刚需。8月有个别地方受影响,但是全国增长趋势还是很明显的。预计未来每年的增速还能做到10%-15%,PCI手术是刚需。

支架已经经历过两轮集采,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头部3家国产和2家外资至少占90%以上的市场。

通路类产品国内的埃普特优势比较明显,产品线全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竞争对手。指引导管、指引导丝、造影三件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集采了,微导管和延长导管预计2024年会分省集采。锚定球囊和高压球囊等新产品短期可以作为主要的增长来源。

3、TAVR手术量2023年应该还是有50%左右的增长,虽然三季度受到反腐的影响,但有几家公司没有下调全年的植入量的指引。产品终端价15-30万,估计全国1/3的省已经有医保覆盖,只是报销比例不同,随着医保覆盖的增加,厂家的补贴也在下降,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省有医保覆盖。专家对2024年手术量的增速预期还是比较乐观,TAVR手术量的增长主要的瓶颈还是在支付端,所以医保覆盖增加是能明显提高手术渗透率的。

4、电生理手术量2023年应该有30%-40%的影响,上半年增速更快,三季度受到反腐影响,四季度手术量基本恢复正常。预计2024还能维持20%-30%的增长。全国大部分地区2023年二季度开始执行集采,集采之后产品线更全的企业受益明显,国产的惠泰和微电生理在室上速领域手术量增速明显。预计2024年有厂家PFA技术会获批,可以观察新技术对行业带来的变化。

外资电生理专家访谈

『1』、2023年全国/自己熟悉区域电生理手术量?同比2022年增长情况?电生理手术覆盖医院的数量?

2023近一年湖北大概每周300-350台,一个月1400-1500台,湖南大概是湖北的1/4。专家估算2023年同比2022年有30%-40%的增长,2022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估计湖北2024年手术量会有30%-35%的增长,专家估算全国也是这样的增速。

目前最难的三维房颤电生理手术估计每个省能覆盖50家医院,全国应该至少有1000-1500家医院能够开展类似的手术。未来PFA技术(脉冲消融手术)如果成熟,手术难度会降低,应该能达到冠脉PCI手术的渗透率水平,全国覆盖3000-4000家医院。

『2』、反腐对手术量的影响?对产品选择的影响?

8-9月上半月是正常手术量的60%,后续慢慢恢复,最近的数字已经恢复到没有反腐影响的水平了。专家反馈反腐对电生理手术量影响不大,手术该做还是做的。反腐后医生确实会选择更安全更没有争议的产品。

『3』、集采之后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有没有哪家明显受益或者受损?

2022年福建联盟集采,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和四川没有跟标。湖北和天津是单独做的集采。湖南是参与福建的,湖南是7月1日开始执行集采的,湖南的品牌没有太大的变化,湖南的经销商品牌也没有发生变化。湖北还没有开始集采。

专家了解到河南和广西省集采后某款之前价格比较高的压力导管集采后降价放量。

『4』、PFA脉冲消融新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部分医生认可PFA新技术,主要因为1)手术速度快;2)安全性好,组织选择性好,除了心肌细胞不会损伤其他细胞,其他并发症少了很多。PFA可能会有冠脉痉挛这个并发症,但专家反馈这个并发症是可控的。部分医生担心PFA远期成功率,目前随访时间都不长,即刻的成功率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远期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PFA需要全身麻醉,可能会影响到一定的手术渗透率,可能以后技术改进,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可以不用全身麻醉。

锦江电子的PFA产品有在湖北做上市前学术会议推广,波科、美敦力和强生都在布局PFA。专家也在当地见过德诺和迈威的PFA学术会议。估计波科的PFA产品2024年能在中国获批。

『5』、不同厂家产品和销售策略的比较?

三维系统微创电生理、惠泰医疗和锦江电子都有,湖北更认可惠泰的产品。微创电生理在湖北声音不大,在湖南省做的还可以,2022年每个月能有30-40台室上速,一年400-500台。

『6』、对微创电生理新获批的冷冻消融产品的评价?

微创电生理的冷冻消融产品还没见过。美敦力做了很多年冷冻消融没做起来,客户不认可冷冻。冷冻在湖北没有进医保,冷冻消融手术整体的量就很少,冷冻消融手术在福建、上海十院做的比较多,其他地区都很少。

冷冻的复发性很高,有很强的病人选择性。大部分冷冻需要用射频进行补点,增加手术风险、费用和时间。

『7』、微创电生理的压力大头和高密度标测的评价?

和强生的产品很像,专家目前了解用的人不多。和三维系统匹配才有好的体验,湖南做室上速还可以,房颤还是有待改进。

专家认为国产三维做房颤还是不行的,核心是软件和算法,国产品牌需要用自己的导管采集信息,不断做算法优化。

『8』、DRG执行的情况?对电生理手术量和产品选择的影响?

湖南湖北大部分医院都执行DRG了,2021年就开始执行,电生理三维房颤支付标准最高有10万,最低5.5-6万。每年都会更新支付标准,同类病种的支付标准或者持平或者略微下降。医生会倾向于使用更便宜的耗材。

福建电生理专家访谈

『1』、2023年全国电生理手术量?同比2022年增长情况?电生理手术覆盖医院的数量?

2023年估计手术量是36-38万台(40%多是房颤手术,江西福建估计40%房颤,北上广估计50%-60%房颤),2022年是26万台,同比估计有38%的增长,2023上半年有45%的增长,7-8月放缓,目前在恢复。

2023年预计强生突破20万台,雅培7-8万,微创2万台,惠泰1.1万(已经做了9000台),美敦力1-2万,锦江电子、波科等1万,二维有一些。

驱动力:1)疫情积压需求;2)集采后手术降价;3)电生理本来增速就快,其实疫情前规模都是30%-35%的增长,量的增长是25%-30%。

『2』、反腐的影响?对2024年手术量增长的预期?

7-8月手术量是明显受到影响的,医生规避做难的手术,尽量做简单的手术。集采有1900多家医院报量,大约1000家出头可以做房颤手术,其中很多地方是医生飞刀去的,真正能做的没有1000多家。飞刀劳务费是以现金结算的,所以飞刀手术还是受影响的,自己有能力做手术的医院手术量已经恢复到80%-90%的状态。

三季度比二季度手术量增速下降了10个点,单三季度同比可能就20%-30%。预计2024年电生理手术量还是25%的增长

『3』、集采之后竞争格局的变化?

大部分地区2023年二季度开始执行集采,集采之后强生的市占率应该提高了小个位数。强生2021和2022年金额占比59%,手术量占比估计55%。

微创电生理今年三维手术量估计翻倍增长,三维累计5万台。惠泰医疗三维2022年3000多台,今年估计有1.1万台。估计雅培、美敦力和波科的市占率有些下滑。

辅助的耗材比如针鞘之前专家都喜欢用雅培的,集采之后医生更倾向于用同公司的产品,所以产品线全的公司受益是比较明显的。专家感觉没有三维设备的心诺普集采后市场上的声量在降低。

室上速还是国产替代外资比较明显,房颤没办法替代,短期估计都替代不了进口,PFA还是需要检验的。

『4』、对PFA技术的评价?

本来锦江电子预期今年能拿证,可能要推迟到明年。明年估计是波科和诺德先拿证。明年PFA技术获批后估计市场会有一些新的变化。PFA手术方法理论上比较简单,但是要有自己的三维设备,专家认为没有三维设备的PFA其实是比较难推广的。

『5』、对冷冻技术的评价?

国内应该是微创和杭州心创医疗在研发冷冻,专家目前还没碰到用微创冷冻消融产品的医生。美敦力冷冻消融手术也就1万多台,冷冻消融不是未来的主流。

『6』、电生理经销商的变化?

有些雅培的渠道在和强生接触,雅培的降幅更大。没看到有大范围的调整,基本都是维护原来的渠道。每个品牌的推广策略不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毛利率高的产品。

『7』、DRG对电生理手术的影响?

DRG对房颤的支付标准是比较高的,医生也比较注意维护手术的价格,估计2023集采之后费用还是会下降一些。

冠脉介入支架及通路耗材专家访谈

『1』、2023年全国PCI手术量同比2022年增长情况?对2024年手术量增速的预期?

专家能看到全国的数据,全国2023年估计有20%-30%的增长,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有30%-40%,支架和球囊的数量就是30%-40%的增长,主要是疫情之后需求的集中释放。三季度几乎没有受到反腐的影响,PCI手术是刚需。8月有个别地方受影响,但是全国增长趋势还是很明显的。

2024年手术量估计是15%的增长。中国官方公布的PCI手术量一直不太准,集采和药物球囊的报量可以参考。核心还是手术已经下沉到基层医院,目前覆盖4100家医院,老龄化大趋势客观存在,预计未来几年手术量都是10%-15%的增长。PCI急诊占比15%-20%,大部分是可以择期的。之前有飞刀也是因为当地医生能力有限或者患者病变复杂,最近几年医生水平提升明显,复杂病变的患者也会到高级别医院就诊,飞刀比例在降低,所以受反腐影响非常有限。

『2』、支架第二轮续标后2023年竞争格局的变化?

专家认为支架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国产微创、吉威和乐普加进口的两家波科和美敦力这5家能够占90%以上的市场,其他厂家分剩余的10%的市场。2021年由于集采第一年很多厂家产能供不上,有短暂的缺货,微创抢占市场明显。2023年各个厂家都有充分的准备。

『3』、指引导丝的集采进展?竞争格局的变化?

指引导丝经历了江西联盟,内蒙联盟和浙江的集采,目前应该只有上海没集采,其他地方都集采了。终端价890-2000元下降到400-700元。

集采前主要品牌是朝日、泰尔茂和雅培。这三家报量占比95%,价格没有国产有优势,分了量给国产,国产价格好,国产份额提到20%,湖南埃普特,最便宜,获得的量最好。埃普特产品改进比较快,能够及时收集临床医生的反馈改进产品。埃普特估计市占率能占到13%-15%。国产品牌竞争比较激烈,深圳顺美、康德莱等有非常多的品牌。估计国产替代还是比较慢,导丝的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替代会比较慢。工作导丝国产基本能用,CTO专用导丝国产性能还不达标。

『4』、指引导管的集采进展?竞争格局的变化?

指引导管经历了江西联盟,内蒙联盟和浙江的集采,目前应该只有上海没集采,其他地方都集采了。终端价800-1000元下降到400-500元。

集采前主要品牌是美敦力和Cordis,集采后美敦力报量一般,份额在下降,也是埃普特上量比较明显。埃普特估计市占率能占到15%-18%。埃普特成本有很大的优势,在湖南生产,能控制成本。国产竞争也比较激烈,康德莱,乐普,微创都有。

『5』、微导管集采进展?竞争格局的变化?

微导管还没有集采,京津冀联盟马上要集采了。估计微导管集采会降价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单腔2700-4200元,双腔4500-7000元。

旋磨、CTO等复杂病变会用,欧美是40%-50%会用到微导管,中国没到这个比例。还是医生的认知没到位,之前过度关注支架和球囊,以后微导管的使用比例会提升。朝日和泰尔茂做的比较好,埃普特市占率今年估计能做到35%,预计集采后市占率会进一步提升。

『6』、延长导管集采进展?竞争格局的变化?

可能明年集采。目前终端价3800-7000元。国内用量最大的是埃普特,然后是波科,第三是美敦力等。埃普特市占率50%-55%,竞争不激烈,渠道空间比较大,竞争对手以外资为主,以前外资不重视这个产品。大部分冠脉手术都能用,15%-20%的PCI手术应该都能用。

『7』、造影三件套集采进展?竞争格局的变化?

Y阀和压力泵河北先做的集采,造影导管后续做的集采,造影三件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集采了。造影导管300-500元降价到100-200元。这个埃普特市占率不高,就十几的份额,Y阀和压力泵竞争非常激烈,迪马克估计能占40%-50%,河北报量也是这个水平。

『8』、球囊未来市场的需求?

锚定球囊:1万根每年,埃普特市占率比较高。3000多的终端价,其他集采了这个估计会上量。

高压球囊:3800-4000终端价,标外球囊,6-8W根。很多厂家。

普通球囊:波科市占率第一20%,埃普特估计第二15%,预扩埃普特几乎是第一了,后扩也在追赶。有40多家公司,有73张注册证。市场集中在5家公司,美敦力,雅培,泰尔茂。其他国产乐普、业聚、微创等。

『9』、埃普特能在各个细分行业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原因?

1)挖了外企的销售;2)产品渠道空间很好;3)在湖南生产,成本控制很好,专家调研表示同样的产品应该比乐普和微创成本低40%-50%。帮很多公司代工,量大;4)带量采购对埃普特帮助很大,之前埃普特球囊不好用,集采之后医生用着用着就习惯了;5)报价策略很成功,同一个产品有很多注册证,可以使用不同的价格策略;6)通路类厂家其他公司不重视。

『10』、PCI手术未来增速比较快的单品?

影像类:造影导丝和导管,IVUS,OCT等。

球囊:特殊球囊,锚定球囊和高压球囊

钙化类的产品:旋磨。

『11』、DRG对PCI手术量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PCI的支付标准没有调整,还是按照集采前的价格支付的,之前说3年不调整,2024年可能会调整。有些做DIP的区域是在下调的,财政紧张的比如河南的一些地级市在下调。DRG大部分城市没变动,武汉在调整支付价格,医生也在努力把PCI价格做满。北京的支付价格非常好,是5.9万,2021年是4.5万,完全用不完。

TAVR专家访谈

『1』、TAVR各家2023年手术植入量的情况更新?同比2022年增长情况?医院覆盖范围?术者数量?

统计到2023年10月中旬(医院口径统计的植入量),启明2550台,微创1830台,沛嘉870台,爱德华530台,杰成大概600台,美敦力没有爱德华多(和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2022年商业台数是6600台。

爱德华产品好,估计最多能覆盖100家医院了,公司推广比较积极,得到大中心大主任的认可,球扩独家产品,有些适应症是只有爱德华能做。25.8万的出厂价,终端价29.8万。爱德华其实是比行业预计放量要快的,2022年整体感觉公司很佛系,行业不认为产品会放量这么快,最终还是因为产品好。

启明2022年是3500台,今年的绝对值应该是下降的,产品力没有差异,推广也没有以前激进,产品推广重点在肺瓣和其他瓣膜(美敦力肺瓣海外上市了,国内没有上市),主动脉不是推广的重点和主力。终端价19.8-24.8万。

微创应该是做的比去年好,二三线做的比较好,一线还是外资在抢启明。二线市场51-100家医院,也有一线城市的二流医院。终端价17-22万。

三线市场主要是沛嘉,100-300的医院,300以后的医院也在做。公司产品上市比较晚,头部医院进院比较难,在三线市场放量比较快。终端价15-22万。

『2』、反腐对TAVR的影响?未来行业增速预期?

上半年放开,医生积极性高,手术量增速很快,三季度医生手术积极性受影响比较大,估计TAVR手术量三季度在全国是下滑。四季度在恢复,应该也回不到原来的增速。2024年增速重点要看反腐的进展,如果反腐没有进一步严格,行业手术量可能50%-60%的增长都可以有。

现阶段能做的术者估计有100个,成熟的也就50个,一年能做100台。理想状态一小时一台,一天8-10台。现在还是主任在做。三线城市主要靠飞刀。未来还是会有很多新的医生能够成为独立术者。

『3』、TAVR集采预期?

应该不会集采了,国家说创新产品不进入集采。河南在做医保谈判降价。

『4』、TAVR医保覆盖情况?

上海、广州、广西、四川、河北、内蒙、河南、大连、沈阳等地区有医保覆盖,很多地区是部分报销,也有地区阶段性报销(医保够用时候报销,不够用时候停止报销)。上海大概报销70%。

厂家积极做医保,广西和内蒙古是微创自己的产品在医保。河南把爱德华纳入医保了。上海和四川都是2022年开始有医保覆盖的,2023年估计有1/3是有医保覆盖的。

『5』、TAVR手术量增速比最初想的慢的原因?

1)价格太贵;2)新技术新产品,2020年才推广;3)3年疫情影响。

『6』、未来产品的创新有哪些?

干瓣等材料学的更新,主动脉锚定技术做反流,扩大适应症等。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