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力斯交流&碳化硅专家纪要:塞力斯昨日大涨原因?碳化硅国内代工企业明年跑量?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2-0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ZX】赛力斯今日大涨

主要系市场流传出M9上市前准备工作推进的一些消息、12月9日小定截止可能会有最新的官方订单数据po出,但更重要的是过去一个月股价走势和基本面的背离:

1、M7仅用2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交付量5k到1.7w的跨越,最新一周周度上险量超过理想L7

2、M9作为一款预售50-60万的车,小定量于11/28突破3.3w,我们预计小定结束破4w是大概率事件

3、M5释放权益并在M7热度带动下从9月销量1k提升至目前周上险量900-1000

但股价自高点回撤25%,主要系近期车BU战略调整、其他智选车型推出等原因所致,最终呈现股价和基本面的背离。智选在车BU放开股权后依然稳定推进、M9仍然是12月最值得期待的车型之一,并有望在1月看到交付破4w的赛力斯(3wM7,5kM9,5kM5)

碳化硅行业交流纪要

基本面变化到股价变化的映射,隔著市场预期的折射镜!第一层次思维是事实和逻辑,第二层次思维是预期差!

特斯拉之前宣布减少(75%)碳化硅用量影响整个行业预期。现在场景看当初有文字游戏,现在确实减少75%碳化硅,但是事实上现在是用一个大碳化硅(单车24个)代替以前4/6个并联的碳化硅,数量上是减少但实际上使用新技术降低成本甚至推广了碳化硅使用,未来特斯拉15~20W中低端可能会从纯碳化硅/IGBT方案改为混用/IGBT方案。

价值量单车混用IGBT是270美元,纯IGBT是240美元,纯碳化硅是330美元。考虑到国内非常卷的情况,对混用方案非常感兴趣,但是国内以模块为主(特斯拉是分立器件方案),设计上有难度,当前节点这方面国内可能迟滞2年进度。

专家(海外功率器件大厂,非英飞凌)公司80%的衬底供应是wolfspeed,15%是罗姆,5%是公司内部产品,到明年会有40%是自己供应(明年公司会较多量产8寸)。制造上8寸的良率还是较低,在晶圆制造环节,难度最大的车规级别良率60%(已经是全球最好)。

Q:国内和海外厂衬底价格等区别?

A:衬底wolfspped6000元的产品国内4500~5000左右,15%~20%差距,产品上2~3年差距但是国内进步非常快,公司有和国内衬底公司合作,未来中国部门也会用中国产业链。

Q:未来降价幅度?

A:衬底扩产能最快,制造产能没跟上,衬底每年降10%没问题,

Q:如何看待科瑞8寸衬底延期?

A:五大家是wolfspeed、安森美、ST、英飞凌、罗姆。Wolfspeed风头很盛但是他们在工艺迭代、车规、封装等理解不够,在衬底的优势也不明显,衬底慢慢大家认识未来中低端用的多,车规端的没有进入非常好的主流领域(有流言TI会收购他,因为TI缺功率器件)。Wolfspeed8寸的衬底技术没问题,最大挑战是卖给谁,最大客户还是自用。当前股价也反映了大家的忧虑。

国内比亚迪、吉利找专家公司(碳化硅)拿的多。

单车价值量:800V~1200V规格,成本一颗10美元左右,单车36颗计360美元,计500美元~4000人民币。

浙江(吉利?)有家公司规划的量明年渗透率20%,byd较强势没给指引(今年10%~15%)。

Q:整体供需关系?

A:缓解的很明显了,明年会缺但是缺德不多,国内衬底已经突破了,国外现在卷自己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去打价格战,明年能达到供需平衡。25年能达到健康的供需平衡。

Q:全球哪些车企(特斯拉外)对碳化硅诉求很强?

A:美国特斯拉,欧洲日本短期没有(或者400V够用),韩国对标M3的车卖的不错,其余就是中国。

Q:卡脖子?

A:衬底、外延、封装都OK了,主要是检测(设备、光学)等欧美日本强一点,他们产线协调更好。碳化硅也属于被制裁的范畴,国外大公司产能够用。

Q:国内代工?

A:积塔、绍兴中芯明年能跑量。华润微量不多。

Q:衬底?

A:天科、天岳、同光、东尼≈三安(按顺序排列)。

Q:碳化硅是否会从平面转为沟槽结构?

A:IGBT都是沟槽,碳化硅英飞凌和欧姆可能会把沟槽(专利)路线堵住,其他公司可能会转而寻找复合路线或超级MOS路线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