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集采与创新药新政对业绩影响有多大?行业是否已到低点?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1-11-16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功能介绍专业投资、投行知识分享平台

更多纪要研报请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纪要和行业报告,缩小你与机构信息差!

药明生物(02269)最新调研纪要

【出席人】

药明生物内部专家

某公募投资机构、一线投行研究所相关人士

【问答纪要】

Q:国内最近很多BiotechIPO破发,还有一些临床项目撤回,这些现象对我们未来业务的影响?

A:之前CDE的政策实际上利好我们的中长期发展,为国内biotech行业设立了更高的标准。

我们服务费用是比较贵的,我们的客户的目标市场包括中国和美国,他们的项目质量和执行标准本身就比国内同行的高,CDE政策只不过是把我们客户一直在做的事情给制度化。未来只要你有好的药物,资源会主动找到你的。

我们看到国内的项目数量在加速增长,有一些新的modalities,特别是ADC的增长。我们只服务国内顶级biotech。

Q:10月22号,有CIA官员发言,公司被点名,说美国过度依赖中国的药品供应。公司业务自18年后没有受到贸易战影响。现在即使我们在海外建厂,还是被点名。怎么看这个?

A:我们在美国的advisers已经控制住了这个事态,我认为这个纯粹就是政客为了博眼球。他不是政策制定者,只是发表他自己的观点。我们用有效的公关手段迅速的控制了这个负面影响。实际上那个报告里面没有提我们公司的名字。我们在美国买的的产能不超过全球的1%。我们是平台型的公司,帮美国公司成功,不跟他们竞争。

Q:国内小的CXO会如何受到CDE政策的影响?2023年CMO收入占比?

A:全球的CXO行业都会整合,中国更是如此。在CDE新政策下,总的项目数肯定是变少了,头部医药公司的竞争环境更好,临床资源更多项目进展也会更快。2023年CMO收入占50%的总收入。CMOmargin也可以做到50%左右。

Q:全球生物医药投资趋势?

A: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潜在的放缓,特别是在新冠和抗病毒领域。每天全球都有公司找到我们做一些新的项目,比如ADC,mRNA甚至更新的一些技术,在客户端没有看到任何减速。我们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中国和欧美客户一样迅猛增长,今年可以做120个项目,明后年计划做150个项目。

Q:监管趋严下,现有订单多少是Metoo/worse?是否做过项目成功率的评估?项目终止是否付违约金?

A:在中国,我们的项目大部分排在国内前三进度,少数是前五(除了PD-1是top10),都是第一梯队。研发是马拉松,在100米的时候很难看出来谁是最终的赢家,但是我们的靠前的项目足够多,保证我们有较大概率拿到最终赢家的项目。我们的客户受CDE影响很小。目前没有看到任何项目取消的消息。

如果客户项目临时取消,需要付全部费用;如果提前12个月通知再取消,不付任何费用。

Q:CDMO周期预计何时到顶?

A:全球CDMO行业的低谷最近20年发生过几次,2000、2008和2012年,但是都只持续1-2年。现在创新来自小公司,他们更需要CDMO的帮助。只要有创新的注意,就会有人给你钱。对龙头CDMO公司来说,周期性不强。我们可以适当降价以获取市场份额,但是竞争对手不能。

Q:未来几年非新冠项目的增长动力?

A:我们非新冠项目今明两年都会快速增长。当新冠爆发时,我们抓住了机会,证明我们是全球最有执行力的CDMO。我们的管线里有更多的创新项目,预计未来大概至少有10个可能成为重磅炸弹,比如TIGIT全球第2或者第3,CD47bestinclass,CD38,双抗,ADC。这些三期项目的生产要提前进行,来建库存,每个项目在上市前每年贡献40-50m美元的收入。

Q:每年做150个项目,占有率何时封顶?

A:全球每年大概出来200多个新项目,所以我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之前我们觉得50%市场份额已经是上限的,现在可能会更高。现在客户问的更多的是你有这么多项目的后,如何能做好我们的项目。

Q:潜在影响我们达成45%收入目标的负面因素

A:45%收入目标已经考虑了潜在负面因素,比如有3期项目被FDA要求从新做临床实验,这种占比不超过1%。90%以上概率能做到45%增速目标

Q:产能利用率?

A:除了几个新的厂房,其他设施还是100%利用率。辉瑞和苏桥的利用率是50%,还要整合的时间。5厂现在是满产状态

Q:重磅生物药的生命周期都很长,而bigpharma不愿自己花钱建产能。如何看行业未来的走势?

A:生物药CDMO行业周期性不强,我们跟客户都是非常长周期的合作(期望是30-40年),高粘性的。即使中间有低谷,1、2年就过去了。大公司不愿自建产能,因为项目少,利用率只有50%。我们有很多项目,所以利用率高。所以外包率就越来越高。整个行业增速最悲观也是25%增长,我们要做到行业的2倍增速。

推荐《财务报表分析高手速成体验营》,1套受用终身的公司财报分析框架、2个核心指标快速判断企业投资价值与风险、20家上市公司案例深度剖析,更有企业财务排雷绝密方法传授,教你8分钟看透一家上市公司,一步到位掌握系统财务分析方法!

粉丝福利!

立即扫码锁定名额!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