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电动车销量专家交流:22年整体增速预测?1月份那几家车企超预期?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2-1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1月电动车销量解读电话会纪要

Q:对2月份以及一季度整个销量大概怎么展望?或者会是怎样的一种趋势?

A:2月份跟一季度的销量,我们认为是一个比较乐观的销量,因为总体来看,我们不关注其他,我们是按照预测去走的,目前来看预测的水平化,2月份销量应该是在25万的一个水平上,当时1月份我们预测是398,000,结果走到了411,000的一个水平。2月份走到252,000,我们认为可能还是会超一些的,因为总体来看,几个主力企业实际上都是有后劲,能够进一步的有増量的一个表现。

所以节后的市场应该来说会形成一个淡季不淡的情况,尤其像特斯拉、比亚迪,还有一些企业,我们认为都会有一个良好表现,所以2月份的量化我们估计是在去年的11万的基础上,今年会达到25万的一个水平,同比増长也是在130%以上的水平。一二月份都应该会呈现一个强势増长的态势。到3月份,我们觉得量也应该在43万以上的一个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去年3月份的20万的水平,也是一倍多一点的増长速度,所以1~3月份是不会低于百分之百的増长速度的,4月份估计也不会在百分之百以下的一个増长速度,1〜6月份都是在100%多的増长速度上去维持,应该属于相对较强的一个増长。

Q:下半年咱们有预测吗?

A:下半年预测,我们对下半年预测,三季度预测増长是在65%左右的水平上,大概达到月销50万台左右的规模。四季度大概在56万台规模,同比増长速度是在30%左右的一个水平上。因为我们认为三季度到四季度的时候,整个随着产品的活跃,还有市场的一个需求在年末的激发,整个车市会形成一个较好的表现,应该能够达到相对来说较强的增长,最终达到一个66%的増长幅度,现在是这么一个判断的。

Q:车企在节后或者元旦后有不同程度的涨价,涨价对车企的销售有没有什么影响?以及历史的涨价对于终端销售的影响一般是怎么样的?

A:总体来说新能源车涨价,基本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一个状态,总体涨价的影响目前来看并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情况。

从订单的情况来看,涨完价之后有一周到两周的压力期,后面就是逐步恢复的状态。现在来看,高端车型或高端车主,对涨价的接受度还是可以的,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担忧或者影响。所以基本来说在高端是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在入门的中低端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来看,像零跑703车型,59,800的车型涨到68,000,涨了大概9000块钱,这些车已经涨的是相对来说比较多的情况。而他们目前订单是有一定的积压,所以对这块也并不是特别担心,未来他们有灵活的一些政策再去调整过来,就跟现在传统车的价格一样。

毕竟好多的企业的销售并不是直营模式,中间有一些调整的余地,比如说促销的价格,比亚迪可以促销1万,促销5000,促销3000;而像一些其他的企业,比如小鹏,虽然他没有太多的促销,但是他现在把直营、非直营店的佣金给大幅的减少,从4个点减到2个点,等于减了三四千块钱的概念,同时他又把积分做一个调整,也都化解了它的压力,所以它现在最大的核心特征就是对订单在手的状态是有信心的,所以他现在敢于去调节渠道的利益,敢于去调节消费者的购车的优惠幅度,他们通过灵活调整的幅度得到了一个有效的对应价格变化。

我们认为今年最核心的事情就是一个増量,并不是追价格和利润。现在想要靠新能源车挣钱,除非是特斯拉,其他的企业都不能达到特斯拉的水平,所以其他企业今年都是一个翻倍性的目标。

几家主力企业全面的一个大幅的増量目标,他们目标的压力是比利润压力要大得多的,所以我们认为他们最终可能都会赔钱去做这些事情,或者是稍微有些微亏损应该没关系。今年的价格已经调到这程度,后面大家还是在于份额之争和市场地位之争,所以我们认为,大家在搞新能源车时候,还是以跑马圏地为核心的特征去做。再一个,现在来说大家在价格或者这些东西上,大家采取措施一般可能会是在3月份或4月份时推出一些改款车型,去微调一些价格,或者是改变续航里程,调整一些产品的这种配置等等这些做一个相应的措施。所以我们认为目前情况下锂电池价格的上涨,对终端的影响还没有到很大的一个程度,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量能不能达到预期。

Q:1月份的数是超预期的,超的是哪一部分?

A:超预期,实际上客观说超的并不是特别多的一个状态。我们预计1月份是39万多,最后是41万多。

第一个超预期肯定还是比亚迪的一个超预期,因为环比基本就没有下降,理论来说环比要下降百分之10左右的水平,它上个月比较低,这个月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是相对它的一个超预期。

第二超预期就是奇瑞的一个超预期,奇瑞这月又卖到21,000的一个规模,环比上个月仅下降了3%,同比増长了185%,这是一个相对超预期的。

再一个是吉利的超预期,又达到17,000的一个规模,也是相对不错的一个表现。

还有广汽爱安,这月的销量在1月份环比12月份形成了一个超预期。

所以从结构来说话,吉利、艾安,还有奇瑞这三家企业都是在中低端的一个表现,而比亚迪应该说也是中档以下的一个车型,所以这几个企业表现都是不错的一个情况。

另外一个,特斯拉的总体表现也还可以,达到了6万台的规模,总体来看环比虽然下降了,但是走的质量我们觉得也还是一个比较高的状态。

再一个就是新势力冒出来了,像理想、哪吒,还有领跑汽车,都环比上个月有增长,所以二线的新势力对一线新势力带来巨大的压力,形成了一个结构性増长的特征。

Q:1月份的销量里边小车的占比是比较多的,从结构上看是怎么样的?

A:从结构上走,机遇期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他们还有一堆走下去的。首先第一个来说,现在相对于去年同期,特斯拉走的是最强的一个,因为它比去年同期是増了216%,比亚迪是増了358%,两个都是一个高増长的。同比来看,如果跟上月比,比亚迪的价格也属于中位偏高的水平。而像奇瑞肯定是相对偏低一些,但是其他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所以总体来看档次也并不是特别低的一个情况。

Q:考虑到今年的成本端继续的上行,单车的利润会不会进一步的下行,最后导致车企的号损比去年还要大?

A:现在中国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车企的盈利比外国差。为什么?现在芯片缺损,中国是增量,外国是増利,缺芯片,没一个车企着急,大伙都是越缺越好,缺了我就不卖,缺了我就涨价,和供给侧改革—样,反正就这点车,全国人民全缺车,最后是你也挣钱我也挣钱,消费者吃亏。缺芯片,我们中国车还是在増量,我们会花高价买来这些东西。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奢侈、旅游也是这个情况,所以今年也属于増量不増利的情况。但另外一点,有很多化解的风险,最简单一句话,新能源车还是属于高科技行业,不能变成一个规模产业,简单的规模产业就是増一倍量,就会带来一个成本的下降,属于卖养猪的一个性质了。

这种性质,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是特别认同,因为你不能光増量,你要有技术,要有含金量,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就跟特斯拉一样,比如通过压铸方式,把传统车企的压铸变成了一体化的压铸,把过去的小电池变成大的4680电池,通过原有车身的精简改造变成了一个简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减成本,降成本是靠科技降成本,靠平台升级去降成本。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