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2-1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锦欣生殖(01951)最新调研
Q: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疫情是散发的状态,请问四季度以来一直到今年年初,国内的疫情对在成都和深圳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A:从去年四季度开始:1)成都:影响相对比较少,目前疫情在可控范围内;2)美国:相对来说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从目前的趋势上还是在可控范围内;3)昆明:去年年底有一波疫情,受到细微影响,但总体可控的;4)深圳:四季度以来状况总体比较好,过年期间疫情对初诊有一些影响,但是比较好的现象是初一病人量比平时少1/3,初二、初三和正常差不多。从初二开始线上咨询量、随访患者和咨询患者和平常没有太大区别。到诊的初诊因为广东人正月一般不会来医院,相信过完年后,疫情稍微控制一下后面还是会比较好的。
去年有6.14和7.21两次疫情,特别是香港的封关对公司还是有影响,平时香港有10%的病人,2019年在香港做了一些市场宣传,想把香港病人翻一倍,后因香港动乱及疫情一定的影响。去年市场做了很多包括晚上的夜诊,弥补了一下受到的影响。如果香港疫情结束,特别是搬到新院,老院全拿来接香港病人,相信疫情结束对公司运营更正面。今年春节期间疫情还是有一定影响,但春节病人还是不少,主要是复诊病人,四季度现在来复诊的病人是不少的。
Q:冻卵成功率怎么样?比如10个卵细胞5年或者10年后成功的情况以及出现畸形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性能不能具体解读一下?
A:1)其实冻卵以前技术没有过关,原因是以前用慢速冷冻,国内10年前慢慢开始使用玻璃化法,最近几年开始突破,核心技术在于把卵子里的水脱的更干净,还有一些物质进入到卵子里把骨架撑起来,从这个角度基本过关了;2)至于引起畸形的问题,只要里面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短时间看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但医学一定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试管婴儿技术出来时,担心试管婴儿可能有畸形,后来慢慢通过时间目前技术基本上过关。
Q:对于冷冻胚胎这类的业务,国家政策有没有支持?还是说只是支持冷冻卵子?
A:1)冷冻胚胎是常规技术,做试管婴儿时多出来的胚胎都冻起来,国家是支持的;2)其实卵子也支持,只是对未婚女性现在限制,已婚或者有医学指征的未婚不大设限。
Q:现在国家对冻卵和冻胚胎的监管是和IVF分开的还是在一起的?全国冻卵的技术是标准化的吗?国家监管发牌照时以什么标准给新的机构发牌照?
A:国家没有单独监管,因为冷冻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衍生技术,只能在辅助生殖中心做,不是发冷冻卵子的牌照,发的是具备做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的牌照。
Q:玻璃化的冻卵技术成功率比较好,是否还有部分机构还是沿用慢速类的?
A:不会,都是玻璃化。玻璃化是一个方式,但是这里面涉及临床医生技术和促排卵卵子的质量。
Q:最近公司有一些回购,未来回购打算怎么安排?
A:做回购主要是几个考量,从资本回报的角度讲。如果在目前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考虑三种不同的回报投资的方式:1)发现重要的战略性机会进行相对的投资,包括最近深圳少数股权的收购与今天提到的物业的搬迁;2)通过股份backpack,增加股份的回报率;3)常规年份每年会产生6-7亿左右的现金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以适当的股利回报投资人。
所以今年目前仍然关注潜在市场并购的机会,在二级市场调整比较剧烈的情况里换个角度给了更好并购的窗口期,公司会兼顾两者,把三个手段综合用起来,核心目的是一个:提高投资人的回报率。
Q:收购深圳物业的支付安排及对财务现金的影响大概是怎么样的?
A:1)收购完妇儿后账上有17亿左右的现金,做了3亿美金的银团贷款,可以按照公司需要的时间来到账,大概all-in的成本是2.7%三年期的银团,所以深圳物业的收购假设一半是公司账上的现金,一半未来可以考虑用银团,整个财务影响对2022年也是逐渐安排,不是一次性付完(实时纪要加V:aileesir),账上还有10+亿的现金,约有1500万左右利息费用的影响,不管对深圳还是集团报表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因为有3亿的银团,即便把深圳物业的钱都付出去后,账上应该还是10几亿的现金,所以今年一些新牌照的收购应该没问题;2)另外一年经营性现金流考虑收妇儿后应该有8亿左右,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现金流还是比较足够的。
Q:物业收购后每年折旧摊销大概是多少?新的物业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
A:1)我们现在预计3Q23完成装修搬到新物业里。折旧从装修完成投入使用开始算,整个折旧全额是3Q23后。如果看假设物业已经投入使用全年折旧摊销的影响,应该在6000万左右;2)测算过深圳从今年开始把一些产科新的业务在没有搬到新物业里已经逐渐做起来,在物业投入后不管是2023还是2024年,深圳本身新增的收入和利润是可以覆盖掉折旧和摊销影响的。公司也算过深圳如果从现在到2024年,收入和利润如果翻一倍,即便考虑折旧摊销的影响,问题也不大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https://company.rzshuju.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君实财经qrcode_for_gh_df75b5b4bb2e_258.jpg)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