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交流:商业智慧物联业务开拓进展?G端增速情况?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1-2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大华股份会议交流纪要

【会议纪要】

之前是安防龙头,行业第二,这几年从传统安防往智慧物联转型,不是简单监控,跟其他行业企业降本增效,提高效率,进入企业运营环节:矿井下皮带传输,摄像头监控皮带上煤块大小,调整速度,达到调节皮带运输节奏的效果,降低成本;企业经营,园区人员进出等。

B端20多条行业线,G端10多条。

研发人员还包括软件研发人员,去年总共8000多个,有一半偏软件。

目前市场空间也比之前更大了,过去几千亿,智慧物联后,外资提到可能是万亿的赛道。

今年开始公司做转变,半年报把软件业务披露单列,半年报软件5.5亿,希望23年底达到30亿软件营收规模,未来会加大软件方面开发,软件对客户黏性帮助很大,单摄像头价值也会大幅提高,带有智能和分析的东西。做的比以前更多,之前感知为主,现在感知的视频数据做分析,初步结论做生产管理,做后面分析的结论,靠软实力。感知只靠视觉原来,现在热成像等能力配备的更多了,未来挑战更大了,机遇也更多了。

整体B端和海外需求还比较好,G端跟以前乐观的状态比稍微保守一些,但整体还比较晚,SMBG,受到囤货原因,21H1增速比较高,未来回到常态会回到正常的增速。

重点方向是数字化,B端20多条行业线能抗一些宏观风险。

G端整个占比,半年报占国内28%,国内占公司6成,G端对公司影响会弱化一些。

Q:和移动的战略合作?

A:最新截止到12月,订单大概7-8,8-9亿的量,三月份才开始业务合作,12月为止的订单体量是这些,发现的商机数是20/30亿往上。往后看双方业务还在继续推进,总部和省区都在对接。很多项目在确认落地的过程中。项目分销都有,体量比较小,没有具体拆分。总部有合作,省区直接对接,优先用我们解决方案。移动的下沉渠道做得很好,24万网格员,营业厅下沉到非常深度的地方。他们的系统也会直接上架我们产品。

Q:定增?

A:变更了主体,其他都还在沟通过程中,时间还没有确定。之前变更中国移动主体的事情,3月份披露开始一直跟证监会保持沟通,认购主体和战略定增主体希望一致,把中移资本变成中国移动子公司。

Q:移动跟我们合作,除了渠道方面,项目上面有帮助吗?

A:会有,河南乡村项目,中国移动牵头,我们可以不用做集成商,做我们擅长的高毛利的东西。

Q:激励目标的完成度?

A:最近一期是到考核21年就结束了,之前定的目标比较高,45亿,去年只有27亿左右,相当于翻倍,靠纯经营性利润不太可能,纯经营方面差的比较远,资本市场没有按45亿来,股权激励我们一直连续在做,22年希望考虑做滚动的继续做下去。

Q:领跑有一些负担?

A:会计联营法,亏损有一部分会记录到我们账上。大家会把领跑的投资亏损加回去看,现在持股比例9%出头,不介入其经营当中,只是财务记账方法对我们有所拖累,领跑12月订单还挺高的,还有一家汽车电子子公司,华瑞杰,给领跑提供一些产品,带动我们汽车电子的一些业务。

Q:减值?

A:21/20年是高峰,每年6/7/8亿,过去3/4亿,这两年高峰主要是17/18年PPP高峰回款的问题,这两年没怎么接PPP的项目了,21年下半年会比20年下半年资产减值金额都会下降,往后看这个影响会减弱。

创新业务,华睿,机器人和机器视觉,用到了B端就算在B端,

过去北美在我们这就是个位数占比,现在更少了。

海思事情过去很久了,已经进行了替代,芯片供应商六七家,只要有货就会考虑用,现在基本六七家供应商,已有平台可以完全兼容,具体哪家基本都是A股主流的。Sigmastar主流,会用的比较多。

Q:可以替代海思高端芯片吗?

A:海思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中美贸易战之后几个月我们就已经快速完成了国产替代的事情,供应链安全和解决方案商做的都够,没有太大的担心。

Q:乐成和萤石直接竞争,收入低一些,这是渠道因素还是其他原因?

A:很大原因是萤石的股权有一些母公司的,不单纯是智慧家居,大家把他当成一些股权平台,我们把乐成当作正常子公司经营,主要是定位可能有区别。业务经营内容大家都差不多。

Q:华创定位?

A:几家子公司里增速排在中位,跟市场有关系,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希望子公司自己成长,暂时没有目标,创新业务华睿马上要上了,乐成在几家子公司里的情况也比较好,然后是华创、视讯,还有医疗方面的,创新业务本身比B/G端快,因为基数小,未来还要看他自己的发展。

Q:分类口径里面其他包含什么?

A:G/B里面的其他比较小,房租等,产品解决方案里面的其他可能包含创新业务,分销。

Q:今年软件占比会不会提高?

A:肯定会提,今年半年度才披露软件收入,我们披露这件事情就是跟大家说这几年一直重视软件,且未来会对公司业务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重视程度较往年有明显的提高,对销售,研发的考核都放下去了,也有激励,软件收入只包括软件平台,没包括嵌入式的。

Q:销售费用率增长?

A:匹配营收,研发人员上会有大的投入,销售也希望终端配合业务有匹配的销售投入。

智慧物联赛道碎片化,初期没有那么多可复制性,短期开拓头部客户必须选择未来可复制的方向投入,业务推广分成头部、腰部、尾部客户,头部客户,5成定制、5成可复制,腰部客户2成定制,8成可复制,中小客户100%可复制。开拓头部客户确实还是需要投入和产出,目前整个还处于智慧物联初期,头部客户会有品牌效应,比如农业跟牧原合作。

B端20多条行业线,G端10多条,区分非常大,钢铁煤炭矿井的事情就没法在养殖上用。

Q:AI领域进展?

A:AI研究院,我们有1000多人专门做这方面的研发,行业pk测试的项目我们一般都能拿下来,友商触角比较多,他们4万人,我们2万人,但从单一技术深度来说,我们都是ok的。

Q:数据利用水平?

A:数据挖掘的能力这几年大华一定是在提升的。视频数据背后的规律是非常混乱的,不像银行流水那么简单,AI也可以自己学习,希望把数据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Q:G端业务深度?杭州江干区,公安项目,破案率80%,原有水平30%?

A:只知道提升了很多,现在我们做的系统跟别的数据打通,公安系统数据,民政局民生数据打通,公安做的一直都还好。

Q:和移动的合作,今明两年的营收指引?

A:内部有签过备忘录,不方便讲,跟交易所申请了豁免,G/B渠道的都有,项目产品都有。

Q:G端增速22年会比21年慢一点?

A:看不清,没法给指引,跟去年这个时间比看的不是很清楚,希望过一个月看的更清楚的时候再跟大家说展望,相对来说B和海外都会比G好一些,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总的增速相对稳定,因为行业空间是在增长的,数字化也是不可逆的。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