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专家交了:红海事件影响?新能源船型路线确定?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2-25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近期造船行业基本面、重组、景气度三大要素均发生变化,

带来股价的强劲表现。我们择重点与大家做更新汇报:

1、基本面:船价继续上涨、中小船东与船企开始活跃。上周两个大单值得关注,黄埔文冲15艘3500箱支线船,单船价格6800万美金,与扬子江相比价格“极具吸引力”(较年初5500万美金上涨23%,扬子江报价在7000万美金)。南通象屿4艘6.35w载重吨散货船,十年来首次获得散货订单,报价3400万美金(较最近交易价格上涨3%,同比11%)。总体看,当前全球船厂供需关系继续紧张的趋势明确。中小船企修复也带动了船价上行,而中小船东的下单带来新的增量客户,锁定未来运力是应对不确定性+船价上行的重要风险对冲方式。

2、景气度:红海事件影响开始体现、事件仍在发酵中。本周红海事件持续发酵,其影响已经开始体现,近4日通过亚丁湾船只较12月初下降43%,其中集装箱下降最明显约为82%。散货和油轮分别下降14%/31%。部分航线运价开始出现显著上涨。我们上周邀请行业专家分析,2月以前运价上行动力强,专家认为运价改善4-6个月会对造船开始实质性影响。周末伊朗方面警告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等其他水道也可能被关闭,事态影响范围仍在扩大。

3、重组:上周重工公告处罚通知,结案已近重组不远。上周重组角度重工公告处罚通知,我们预计元旦前有希望公告结案,重组即将临近。

【船舶行业专家会议要点】

1、船价:目前船价是上一轮高峰2008年10月以来月度最高的位置,当前船价反应的是供需关系,只要供给端没有大幅扩充产能,船价继续维持高位甚至小幅走高没有问题,因为船厂可以建造不同船型,所以其实只要一种船型在涨价的时候,其他船型价格下跌可能性低。上一轮周期有大量产能新增,但这一轮可能只有船厂潜能挖掘及零星船厂回归。之前有考虑东南亚和印度的替代问题,但目前来看其实替代能力有限(技术和供应链壁垒)。

2、航运减排的驱动作用:IMO、欧盟对于减排提出规划,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减排40%、温室气体减排30%;2040年减排7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类要求对于船东的压力很大。欧盟24年1月1号开始实施航运碳税,24年进行统计单只船的排放量,到25年开始收税,前面碳排放收税40%,可能几年后要收100%。减排的要求是新造船市场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一波订单高峰是05-08年,交船高峰是08-12年,五年内交付约5万艘船(是现有船队一半的船,目前全球远洋船舶产能3000艘左右),到现在这一波船龄有15年左右甚至有些更长,船龄超过15年开始进入下半场(指拆解概率增加),赶上了更新替换周期,叠加环保减排政策,会进入更替周期。

3、分船型市场空间:成交绝对值来看,今年油船、散货船、气体船及集装箱船这几大船型占比差不多,油船占比最高,大概23%左右,气体船大概21%,散货船20%,17-18%是箱船,其他是特种船。现在所有船型都在按航运公司战略调整下单,为中长期布局,航运减排要求各类船型都要减排。

4、新能源船型路线确定:现在看IMO或者欧盟还不会定义最终上哪种燃料的新能源船(LNG是替代性过渡燃料),能提供给远洋船舶的动力方案是主机厂提供(船东自己很少提技术路线),全球用于大船的低速机只有MANES和WinGD,提供甲醇(24年基本实现商用)和氨(预计25年实现商用)的技术路线。现在也有讨论民用核能,但这种处于更早期。现在很多船在选择预留能力的船,即发动机具备改装能力,等新能源定了只需要花1-2月改装有预留能力的船,然后再使用对应燃料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