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SiC产业链近期调研:国产衬底厂在海外器件厂订单进展?外延设备国产替代情况?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2-26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dw机械】碳化硅SiC产业链近期调研精华

👉衬底:国产化进程快,8寸为弯道超车机遇。

国产衬底厂在碳化硅上实现了0到1的突破,开始获得国外订单,早期主要改善二极管,将缺陷改善至1万以下,2022年实现综合缺陷降到3-4k以下做出了MOSFET,外国芯片大厂例如英飞凌、ST、博世等开始采购国内衬底,对国内衬底进行8-9个月左右的测试,目前国外器件厂对8寸态度更积极,希望尽早确定8寸供应商,目前8寸的片子国内外差别不大,给国内衬底厂提供了弯道超车机会。

👉长晶设备:电阻法更适合8寸。

电阻法可以采用多段独立加热器,感应法下不同线圈发射的电磁波有干扰,而电阻加热更容易设计多个独立的可控加热器,满足8寸晶体生长的需要;同时晶体直径越大,径向梯度调节越难,电阻法设备本身的径向梯度小,更适合大尺寸晶体生长,能够获得更接近平面的晶体生长界面,提高晶体材料利用率。目前主攻电阻法设备优晶光电的主要客户包括东尼、通威、英飞凌、中晶、弘元等。

👉激光切片:效率&良率均优于线切,放量关键在8寸。

激光加工能力强,对材料一致性的要求也很高,考虑良率后每20分钟可以切一片,一天切割大约72片,每年一台机器的产能大约为2.6万片左右,同时比线切能多切割20-30%的材料。目前国内以6寸片为主,线切割是主要的切割工艺,未来8寸放量后激光切割在良率等方面会更具优势,明年激光切割工艺会更加成熟,材料的均匀性也会更好,传统的线切割和研磨在8寸晶片上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

👉外延炉:快速国产替代中。

国外外延设备龙头主要为意大利LPE、德国Aixtron、日本Nuflare,但交期较长,最近一年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国内相关设备厂商包括晶盛机电(龙一,国内出货量最多)、北方华创、纳设智能(未上市,估值约50亿元),以单腔、水平气流为主,月产能约为300~500片。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