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12-13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科大讯飞交流纪要20231212
O&A
公司有什么经营结构?
tog和tob2c两种业务,tog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tob2c主要涉及运营商业务、汽车业务和金融业务。C端业务主要包括学习机、办公本和翻译机,其中大模型是最重要的产品。
公司整体的收入结构如何?
公司整体的收入占比tog的业务占比可能下降3分之1。教育的话toc类的话今年预计也能占到30%左右。
大模型在技术和商业化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
进行了四次迭代升级,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正在对标迭代版本。算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水平。商业化方面toc的产品包括C端硬件和C端软件,C端软件主要包括讯飞、星火、APP和讯飞小鱼APP。
tob端的软件包括哪些形式?面向开发者的软件有哪些能力?
面向开发者的软件形式主要包括开发者模型和行业客户私有化模型两种形式。已经形成了五个多亿的收入,每年增速超过20%,目前已经超过了550万。
私有化部署模型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包括金融、汽车、运营商、央企国企、电力、能源、建筑、船舶领域。
私有化部署模型的订单情况如何?
订单目前正在持续发酵,不久后会有一些tob的订单,但也会有软一体的方案提供。
tog的项目有哪些类型?
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公共专利平台和智慧城市项目
公司明年的核心方向和重点在哪里?
明年重点是大模型,但C端软件也有积极预期。B2C业务可能会比较成熟,面向开发者和国有企业。明年面向个体消费者的软件发展会慢一些。推荐硬件和大模型的应用在市场上没有验证特别好的产品,用户规模也在提升,相对时间会慢一点。
C端软件和大模型的进展情况如何?
进展目前没有明确时间表,对标3.5是终极目标。公关中也需要看待3.5和4之间的差距,确实需要客观看待。目前大模型版本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可能会在商机和订单确认后进行规划。C端软件目前市场上没有验证特别好的产品,用户规模也在提升,相对时间会慢一点。
明年公司整体收入和利润预期如何?
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划和预期,需要基于商机和订单确认后进行规划。四季度是确认收入的关键月份,商机盘点是规划的依据。目前还不好给明年的增长预期。
科大讯飞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这些项目的动作是怎样的?阶段性如何?22年23年分别会是什么水平?未来整体的进展如何
现在看起来这一块的空间不是很大,政府财政的压力比较大。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收入政府或智慧城市的项目,同时叠加大模型的应用。但整体上技术端和算力供给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
大模型迁移到华为平台上花了多长时间?是否需要迁移?后续迭代是否还需要迁移?
去年12月开始启动项目大模型,相当于从年初开始就已经开始基于华为来做了。从5月6号第一个版本开始,四次迭代都是华为全力保障,目前推理效率和训练效率都在持续提升。但一开始效果不太好,但随着版本迭代适配的过程,效果已经非常好。目前没有迁移的问题,未来迭代新的版本,对标GB4即可。适配华为的基础软件和硬件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满打满算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除了依赖于华为的硬件,还有没有考虑采用其他国产的硬件?
其实都有合作,只是华为进步会更快一些。目前以华为为主,其他硬件也会有合作,但以华为为主。
大模型的源代码是否存在技术惯性的风险?
不存在技术惯性的风险,而且双方有一些协议,可以规避这种风险
大模型的底座是否由国外开源模型修改改良而来?客户对大模型的可控性有何看法?
大模型完全自主可控,不存在国外开源模型修改改良的问题。客户关注大模型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公信力,以及国产化程度。
客户对大模型的实际效果有何要求?
客户关注大模型的实际效果和已落地的规模化效果。
请问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tob的竞争情况如何?toc类的竞争情况如何?
主要是大的互联网公司和创业类公司,与我们正面竞争的公司较少。目前tob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开放平台,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建立开发者生态和运营体系,长期需要付费和提供品牌、技术、活动支持。与我们合作的主要是工具类和教育医疗类的APP,目前合作不多。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