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行业专家交流:年末会涨到20元吗?养殖户利润情况?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6-0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行业纪要】生猪行业最新专家沟通交流纪要06

【核心要点】

1.4月份猪价跳涨的核心原因是4月生猪出栏环比3月有所下降。

2.6月猪价预期:具备上涨的走势。但由于养殖户在端午期间出栏增加且端午消费不及预期,端午过后猪价可能会小幅下降,6月的增重预计会对猪价形成打压。由于生产指标有所好转,供应的下降幅度也会较小。

3.仔猪价格波动原因:前期仔猪价格上涨的核心因素是需求端。每年的3-5月是补栏高峰期,由于3月行业补栏不多,所以4月底至5月初大量补栏导致仔猪价格短时间内上涨。

4.能繁母猪存栏量及养殖积极性:不能确定后续是增或降,但预计整体变化不大,能繁母猪接下来可能会有先稳后增的趋势。后期猪价上涨至养殖成本线后可能会提高养户的补栏积极性。

5.2023年猪价预期:今明两年的猪价高点应该在20块左右,猪价大概率不是持续涨到明年,因为官方口径来看,产能去化或许不是特别彻底。

6.养殖户成本收益:当前生猪价格是15.57元/公斤,一部分养户已经不亏钱了,整体行业平均成本在16-17元/公斤之间,下一波如果再涨价,整个行业内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不亏钱了,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就是养殖有利润的时间。

【问答环节】

Q:4月份出栏量环比下降3%,但屠宰量环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4月份实际数据应该是怎样的?

A:以官方数据为例,公布的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量在2万头以上,但不属于农业农村部的统计范畴内。目前官方的数据还无法给出合理的数据解释,需要进一步调研。养殖端出栏量是下降的。屠宰量的增长可能归因于未在统计范围内的小型屠宰厂屠宰量大幅上涨。但5月份消费平稳且5月份不具备建立冻品库存的前提(3、4月已经建过了),所以目前无法给出屠宰量增长的合理解答。

5月下旬屠宰量有明显回升,冻品库存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上升。猪价在14元以下时,屠宰场有做冻品库存。目前猪价在14-16元区间时屠宰厂限制冻品入库,屠宰场会提升屠宰量以降低生产费用,勉强维持成本。降价卖不掉的产品才会被动入库。

Q:预期猪周期的拐点在什么时候?今年三季度还是明年一二季度?

A:个人看法拐点已经在今年4月份出现了,我们认为这是新周期的开始。因为在今年四月份之前猪价一直在回落,今年4.20之前,猪价一直在低位,降到了12元,后来开始涨到现在15块多,并且接下来今年整体大概率是往上走的,回落的概率很小,所以基本可以定义四月是新周期的开始。

Q:预期此轮猪价的高点的高度?

A:个人认为明年的猪价不会特别乐观,今明两年的猪价高点应该在20块左右,猪价大概率不是持续涨到明年,因为整体产能去化不是特别彻底,国内的生猪供应(单母猪存栏量)按官网数据来说比正常往年数据都高,按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来说,产能单母猪存栏量与正常年份(16、17年)基本一致,那时候20块算是高点。

Q:今年年末会涨到20元吗?

A:不排除今年年末涨到20元的可能性,比如在消费旺季,需求比较旺的时候,整个生猪供应不会有特别大的增量,正常来说到2018、2019是没有很大悬念的,个人认为如果供需矛盾比较尖锐是有可能到20块,但是不一定能持续这个价格。

Q:之前市场预期拐点在今年6月出现,为什么实际在4月就出现了拐点?

A:之前预测拐点在6月是因为整个行业最确定6月的生猪供应会下降,去年的母猪去化始于6月,官方的数据是7月,这对应的生猪出栏量就是今年的4月份,生猪供应量应该下降。但按正常节奏来说,4月卡在了季节性的消费淡季,需求按正常年份评估的话,我们认为就算有涨价也不会涨太多。由于4月的需求不好评估,相对可以确定的是就算4月、5月都不涨价,6月总会涨价。去年6-7月能繁母猪下降最厉害,8-10月能繁母猪去化程度最高,也就对应着今年6-8月的生猪出栏量下降最明显,所以6月是最确定的。能繁母猪配种之后怀孕4个月,生了小猪之后育肥6个月,正常的周期是10个月,但可能市场上会按10-12个月去估算。

Q:接下来养殖户的收益情况及后续的供给预计?

A:这段时间15.5元/公斤的价格维持有半个月了,其实养殖成本做得比较低的养户已经不亏钱了,这种情况下市场就会出现补栏的动作,包括二元母猪的价格也就在最近两三周才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比如之前50公斤的后备母猪一直在1600-1700元左右,但最近二元母猪的价格已经1850元了,侧面反映出补栏后备母猪的情绪已经起来了。一般现在的补栏后备母猪,两三个月之后就能转成能繁母猪了,举例来说四五月份的后备母猪,按正常的生产节奏,七八月份就该转成能繁母猪了,再十个月之后,也就是明年的五月份之后,生猪的出栏量又该增加了,供给又会增加了。

Q:大规模养殖户之前的搁置计划会不会导致猪周期上涨快速结束?

A:传统养猪大企业去年的确有一些产能搁置了,尤其是在建工程、新建工程暂停,到现在为止我们了解到的是并没有大量恢复他们的生产,新建工程并没有重新拾起来大量增加,目前还是挺稳定的状态。国内还有一部分房地产进军养猪行业的群体,他们的产能现在还是在增加的。虽然他们也是在亏损,因为他们在2020年猪价好的时候布局,2021年猪场刚刚建起来,刚进或者刚出栏一批猪,整体亏损并不大,所以新进入行业的房地产大集团企业并没有减少、退出产能,大家还是在按自己的计划开工,有些产能会搁置、推后,但整体的趋势在往上走,从大集团企业角度来说,母猪产能接下来总体是稳定略增趋势,但就我们调研的集团厂来说,他们认为增的幅度不会太多,比如去年100万头能繁母猪,现在80万头,有可能会略增到85、90万,但不会增加到像往年的100万头一样,如果像前两年的100万头母猪,那么猪价又会不好了。

Q:猪价在养殖场的盈亏平衡点上会维持到什么时间?

A:现在猪价是15.57元/公斤,一部分养户已经不亏钱了,整体行业平均成本在16-17元/公斤之间,下一波如果再涨价,整个行业内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不亏钱了,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就是养殖有利润的时间,但明年上半年有可能猪价回落,有可能再次跌破养殖成本线,比如到16.5元/公斤以下,但那时产能会不会再去化、会不会再淘汰母猪,这是不确定的,还是要看持续的时间。整体上来看可能明年上半年会再次跌到成本线以下,再一次的产能去化有可能还会发生,但是明年下半年猪价季节性往上走会实现,但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比较小,补栏后备母猪对应的明年中下旬就出栏了,所以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养殖利润整体上能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也就是一头猪赚200、300元左右,这是比较合理的。

Q:怎么看待明年猪价走势?本轮周期高点会在今年年末还是明年秋天?过了高点什么时候开始下行?

A:明年年前应该会出现小高点,明年下半年猪价幅度可能跟今年下半年猪价幅度差别比较小,因为前两年的能繁母猪波动幅度太快了,所以导致猪价波动幅度很大。但是能繁目前虽然有人补栏,增量不明显。能繁有特定的生产节奏,如果从一千头降到七百头,按正常生产节奏(年淘汰率百分之三十),则每个月就要淘汰15头的后备母猪(高胎龄或性能不佳),则也要相应补上15头,也有可能按季度补淘。

有些养殖户近期开始增加后备,但多数人还没这样的行为,因为猪价还未增加至成本线上,并未有大规模的补栏发生。行业总体的补栏节奏仍稳定在正常的生产节奏水平。如果能繁没有大幅度增加,后续供应也不会大幅度增,下半年猪价预计不会太高。

但是如果说接下来过几个月猪价回归到养殖成本线以上了,全国养殖户补栏情绪又起来了,反而明年的猪价涨幅会不如今年。

Q:怎么去看待明年均价,整个2023年全年拉平了看可以维持在17-18块钱吗?

A:上半年均价13.5,下半年17-18块钱,明年全年到17-18或许比较困难。

Q:七八月份温度会比较高,对猪价的影响如何?

A:6月份的出来体重比5月份是增加的。五月份的出栏均重117公斤,上周的出栏均重120余公斤,头均猪肉的产量对应到5-6公斤,和生猪出栏降幅比的话,量的降幅更大一些。但高温预计不会导致出栏减少的趋势。端午过后有可能再回落。

Q:一季度的母猪料和这个仔猪的料其实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会不会也对出栏造成压制?

A:对工业协会的数据,它应该是统计更多的是规模场合数据。一月份饲料厂有搞促销活动,会不会导致他销量是增的比较。

去年7-9月基母数量较低,对应的2022年Q1仔猪量偏低,预计不是因为仔猪数量增加拉动了饲料的销量增加,可能是饲料厂有促销活动。

Q:2015年六月份一直到2017年的3月份,猪价都是在十六块钱往上的,连着整整7个季度,是一个上行周期。

A:猪价上行周期叠加环保政策推行,2015-2016年都在经历环保整治活动。2015年四月份以后基本是上行周期过程中,养户基本都在赚钱状态。2002-2006年期间有蓝耳病,2010年有仔猪腹泻,2014-2016是查环保,然后是猪瘟。仔猪腹泻导致7公斤仔猪断奶的成活率较低,但当前能达到88%-90%,处于合理水平。如果此轮周期没有疫病影响,后续价格增幅预计不大。

Q:收储的影响?

A:2019年之前每年大约两三次,但今年已经安排到第十批。政策对这个猪价是有支撑的,会影响后续的价格涨幅。

Q:按照涌益的数据,能繁的降幅和当前的出栏降幅比较吻合,怎么判断后续的供给?

A:对于后续的供给还需要关注生产性能指标,根据我们的监测,能繁的对应的断奶仔猪数,以及育肥成活率的数据在今年4月份以来在好转,因此预计10月后的生猪供应降幅会减弱。

Q:压栏的季节性特点和供给特点:

A:去年大体重猪主要出现在5、6月,7-8月开始减弱,9-10月压栏行为出现瓦解,十一后出栏体重出现明显下降,到2022年初均重降低至118公斤。生产效率方面,冬季其实配种成功率更高,只是仔猪成活率较低。

Q:虽然猪价4月开始上行,种猪价格涨幅较小,历史轮次是否也存在种猪价格上涨时滞?

A:4-6月的行业补栏行为并不明显,最近两周种猪才开始上涨,说明最近两周补栏情绪开始增加,三元留种比例不好确定,大集团场也不需要外采,主要可能由于成本仍高于猪价。如果能繁延续较低的供应,后续的供给也会维持较低水平。但后续回调的幅度不好在当前评估,预计接下来的能繁及后备的规模大概率不会出现快速大幅度上涨。历史周期来看,上升期的起始时期能繁的增幅都比较小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