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内部交流:在非洲、拉美竞争优势?Q1IoT毛利率上升原因?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5-26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小米集团2022Q1会议纪要

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总收入达到人民币73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9亿元,其中包含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人民币425百万元。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58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850万台,全球智能手机ASP达到1189元,同比增长14.1%。

会议纪要:

Q:手机出货量同比环比都有下滑,未来几个季度对手机出货量的预期?下一个季度手机毛利率趋势?

A:全球宏观环境很差,新冠疫情反复,我们在不断关注动态,但未来的结果难以预测。目前SoC短却仍然严峻,在印度、欧洲和其他很多地区都有很大的销量因此受到限制。二季度或许会看到供应链改善,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别是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不仅是销量,未来毛利率也难以预测。总体而言,未来供应链会好转,其中6.18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小米会抓住这些节点提升出货量,也会进行相应的推广活动。第一季度有一些促销活动,使得毛利率降至9.9%,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手机型号促销。但未来供应变得充足后,这一情况会有所好转。

Q:IoT在二季度毛利率上升至15.6%,原因是什么?这一水平未来能否持续?随着货运改善和供应链改善,海外销售能否改善?

A:IoT毛利率从14.5%到15.6%,主要是显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另外,很多新产品有不错表现,如大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表现不错,给IoT板块带来了重要贡献。我们认为未来会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海外的IoT业务在物流、供应链面临挑战,影响了海外IoT发展;我们反复强调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在欧洲尤其明显。在未来,物流会有所改善,但俄乌冲突、通胀仍然会对欧洲大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Q:关于IoT,连接设备数、活跃用户都有很大增长,但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匹配,为什么?关于IoT,能否展望收入趋势?

A:IoT面临明显挑战,运输成本更高,会损害增长和利润。另外,欧洲的不确定性(乌俄冲突不容乐观)对欧洲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欧洲很多地方生活成本上升,需求疲软。我们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很多热销产品,如大家电等,但在欧洲我们一直在跟进大环境变化,受欢迎产品是滑板车、吸尘器、TWS耳机、智能手环。在第二季度和未来,这几款产品或许能迎来突破。IoT机会仍然很大,当前欧洲发生的一切确实让消费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整体经济很差,需求疲软。但是,他们对特定品类的喜爱没有变化,如果宏观情况好转,那些销售会随之改善。我们也在考虑新品类,并在线下渠道引入更多SKU。随着线下门店效率提升,可以为IoT做出更大贡献。

Q:怎么看今年在非洲、拉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情况?

A:总体而言,2022年第一季度我们在很多市场都表现不错,比如拉美市场。我们在拉美有不错的市场份额(约15%)。我们一直在努力开拓运营商市场,和很多运营商建立良好关系。未来,拉美国家增长潜力巨大。拉美地区大公司有三星、摩托、苹果,我们在零售、运营商渠道都做得不错,未来可以更有力地和他们竞争,未来我们可以在拉美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非洲很多国家还在用3G和4G,我们会考虑如何引入更多产品服务非洲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Q:汽车和新业务4.25亿费用,是否都计入研发费用?如何看待全年新业务产生的费用?汽车业务是否有新进展可以分享?

A:汽车和新业务4.25亿费用绝大部分在研发的35亿费用中,少量在一般及行政费用。今年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比如在电动汽车业务会投入更多,因为电动汽车对我们很重要,未来这部分支出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在新业务上我们不遗余力,2022年我们对新业务没有计划进一步披露,合适的时候会分享更多信息。

Q:一季度疫情产生了很多影响,怎么看二季度的影响?

A:上海疫情对我们的业务确实有些影响,我们在上海有很多线下门店都无法开门,对我们的业务是不小的冲击。上海市很大的消费市场,也有很多供应链合作伙伴位于上海及周边地区。香港、深圳、广东其他地区当时的疫情对我们也产生了冲击。香港是重要港口,很多产品都通过香港运输,疫情下香港运输设施利用率降低,在2月和3月对运输造成影响。香港、深圳、广东其他地区疫情影响基本结束,但上海复工复产仍然需要时间。我们和合作伙伴密切沟通,希望尽快消除影响。

Q:关于智能手机,中国新冠疫情造成封城,是否对手机市场占有率造成影响?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A:中国总体市场状况,一季度智能手机发货量降低18%,超过全球水平,芯片特别是低端SoC短缺加剧了影响。我们在和供应商不断寻求解决办法,并突破高端市场,4k-6k排名第一。在中低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有很多问题要应对,让我们非常纠结。

Q:中国手机业务对互联网业务有什么影响?

A:从根源分析,首先是订阅收入,如购买套餐、享受服务,只要设备基础大,就有更多机会变现。在这一方面,目前我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这部分收入是可重复的持续收入,需要进一步探索。第二部分是广告收入,我们正在和很多伙伴合作,比如游戏、电商。电视方面,我们非常重视中高端用户,正在考虑广告如何做得更好。在中国,很多奢侈品品牌和消费品牌都希望通过我们的手机和电视进行推广。疫情对我们产生了很多影响,但疫情影响是非持续的,未来我们希望产生更多非一次性收入。

Q:关于广告,有效果广告、搜索广告,你们都做得很好,月活也有不错的数据。关于月活变现,是否有更多细节和计划可以分享?在第一季度有很多关于冬奥的搜索,并带来了很多搜索广告,但未来随着事件结束,这些搜索是否会下降?最后,能否补充对中国宏观状况的分析?

A:中国宏观环境面临很多压力,例如监管更加严格。但我们有很大的用户基础,就可以创造更多广告收入。搜索方面,搜索话题很多样,很多话题都是永久性的。即便和冬奥会相关,冰雪运动的相关话题也会被反复提及;我们也在探索如何让搜索广告业务做得更好。我们有很大的用户基数、很不错的MAU,我们也希望不断从多种渠道获取更多新用户,特别是线下渠道。用户基数扩大后,变现是水到渠成的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