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最新调研​:23、24年景气度?药明对比国际对手优势?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5-23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药明康德(SH603259)$最新调研

22年大家不担心景气度,大家更加担心23,24年的景气度。如何看国内未来的景气度?药明怎么看投融资因素的影响?

2022年是65%左右收入的增速,这个增速是进一步上调的,公司一年做了2年复合30%的增长的。2020年的时候指引过未来3年的CAGR是30%以上,22年就有可以做到了。直接看2023年无法预测能一定做到2023年,因为2022年如果基数高,23年就是会低一些。后年如果有一个低的基数,那么24年就会又有高增长了。

基本面来看,整个景气度是在的,海外转移的大趋势是持续的。前一段大家担心地缘政治,很多人问对客户的选择会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供应链是没有影响。对于客户的担心之前是有一些顾虑的,但是客户的选择是独立于政治的考量的。全球订单转移的大趋势仍然存在,中国的成本优势,质量效率的优势仍然存在。中国CXO占全球的份额仍然很小,未来扩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未来是会持续获益的。

人才引进层面?这两年BIOTECH发展的也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快,目前行业人才招募的大致情况,招人是不是变难了,员工的如何留住?

校招比较多,社会招聘是少数,去年净增加了9000人左右,有5,6000是校招的。很多执行的工作需要校招的员工来完成,从每年的大学生去招聘就行了。也在往中西部的学校走了,在当地是能吸引不少人才的。川大也是一个班一个班的挖,很多四川人是不想到处跑的,这个对于药明也是个机会,可以降低用工成本,幸福感也很强。从购买力来看,他们的工资可能会高于上海的员工。

跟同行的竞争更多是在中层的竞争,这个是自然的流动,包括常规的股权激励,去年的额度也翻倍的。去年发行了一个股东利益执行机会,但是过去股价表现不好,就没有实现股权激励。对于员工来说就是跟股东站在一起,未来希望是可以解锁激励给中高层鼓励。

在比较差的资本市场的环境下,外面的诱惑也在变少,生物药融资变少,对这些中层的吸引也在降低。虽然现在的招聘的人员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现在公司AI和自动化推进也很快的,公司2个月前成立了一个自动化部门,这个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广。这个是为公司节省越来越多人力的方向,未来想要保持或者增加药明的效率,自动化一定是个很大的方向。

自动化是指的什么?做实验的?系统排查?

公司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在讨论自动化的问题。

每年都有新的分子实体进来,从R到D的导流率,从D到临床1期的导流率是多少?

公司没有具体的数据。中间的统计上是很难的,特别是R到D。公司去年合成了30万个化合物,在IND之前化合物的成功率是很低的。合成的化合物中多少是转走了?多少是转走了?其实是不知道。公司6,7月才整合了数字化的事情,现在还在做的工程中。项目管理团队也出来了,他们就是为了增加导流率的。

除了内部导流以外,还有去抢订单的,从外部获取的订单来看那一期对我们是最容易?

越早越容易,越后面转移成本越高。赢得分子是战略之一,核心是跟随分子。公司管线中加了700个分子,绝大多数是从漏斗漏下来的。能去抢单是最好的,但是不是主战略,只是公司平台能力的展示。

赢得分子,一年商业化是有的,21年来看API和中间体的占比多少?

从商业化来看API是更多的,具体的比例是没有的。

CXO向中资企业集中的转折点在哪?

短期看不到转折点,我们来看驱动因素,一个是服务的质量。药品和创新的药品对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之前的中国,或者说现在的印度承接的创新药不多主要还是质量的问题。达到全球药厂是比较难的。

然后是效率,中国企业的管理效率,灵活的安排员工的时间,都会让康德比同行要快。新冠的小分子药物从早期的筛选到进IND只需要6个月,平时是需要12个月。后期支持工艺开发和生产,9个月就到了3期。这种类似的响应速度其他国际的CXO是很难做的。最后才是成本,在前面都差不多情况下,大家最后才会看成本。

比如某一个药,做一线肝癌的二期试验,想要报一个快速通道。后面审批工程中这一个速度更快的药就批了,后面那个药就被打回去了。临床的开发效率是非常关键的。思考回中国的CXO,中国能提供的质量,效率,IP保护,都是世界级的,我们的成本又是低于国际投行的。这个就是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丧失成本优势,什么时候丧失效率优势,中国5年内是看不到。

22年人才规划?BD?薪资水平上调计划?

人才的增长远赶不上收入增长,因为投入中很多是厂房的建设。BD是各地都在扩张的,欧洲和美国是最多的。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也都有了,想要服务全球客户。

大概平均老员工会涨10%左右,平均的概念来说不是每个人的工资都能涨这么多,平均是10%左右的。这个也会迫使公司提高服务定价与效率才能维持毛利率水平。RMB升值的影响在2022年会有3%的毛利率的影响。所以公司需要做一些提价才能让毛利率维持这个水平。

ATU,DDSU来看,公司的taisa技术的应用多少了?

今年1月份是商业平台推出去,有5个项目在使用这个平台。5个都是临床早期的项目。

细胞是有一个慢病毒项目转进来,跟TASA没关系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