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5-05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三一重工交流纪要202204
第一部分公司介绍
经营亮点:
(1)主导产品竞争力上升。挖机销售额同比+11.25%,国内11年蝉联销量冠军,份额30.7%。混凝土基本持平,稳居全球第一品牌。起重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突破31%。
(2)回款和资产质量高。回款率达96%,比去年同期增长3pct,其中四季度回款率103%,保持良好的成交条件和资质条件,逾期率小于1%。
(3)数字化是第一大战略,进展很好。2021年推进22家灯塔工厂建设,累计已实现14家建成达产,使得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其中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于2021年9月入选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是全球重工行业首个获取的认证的灯塔工厂。
(4)引领行业电动化。电动化是工程机械发展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产品和产业链核心技术开发,去年成立了相应的电动化组织,成立了事业部和子公司,产品布局方面,公司2021年完成开发34款电动产品,上市20款,包括纯电搅拌车、纯电自卸车、电动挖机等,涵盖纯电、换电、氢燃料三大技术路线,公司也布局了核心零部件针对电芯、电驱桥技术、VCU集控平台、充换电站、燃料电池等五大方向布局,为提前抢占电动化赛道奠定基础。司2021年电动搅拌车、自卸车、起重机销售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年度销量冠军,电动化工程车辆销量破千,销售额近10亿,市场份额均位于行业第一
(5)国际化方面继续突破。海外收入实现248.46亿,同比+76%,不含普迈190亿,同比+109%,海外收入占比23.4%,同比+9.2pct。公司加大海外研发力量,建立国际研发团队,各个区域实现高速增长,公司市场地位提升,挖机海外市场份额突破6%,提升2pct,销量排名进入前五。
(6)产品研发创新上坚持销售、研发、储备一代。研发费用65亿,同比+30%,主要投在两新三化上。人员增加35%。
第二部分问答环节
收入层面
1.疫情对开工、生产、销售的影响
挖机:主产区在昆山、上海,已经实现复工复产,疫情影响更大在物流上,包括供应链和发货,出口也有一些影响,但国内经销商还有存量,有3-4个月储备。海外也是现货为王,公司有充足的存货,疫情之后灯塔工厂带来的70%上涨的产能我们会迅速调整过来,每四分钟下线一台挖机,整体的销售不会有太大影响。
起重机:在生产方面也不会有很大影响,供应链方面每个零部件布局2-3个国内生产地,履带吊因为在福州做生产,当时销售有些影响,生产计划有一些下降,5月份已经恢复正常,但起重机也有很多存货,国际上也有2-3个月的备货,短期起重机影响不大,总体销售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2.公司层面对今年收入增长、销量有没有预期规划
今年增长公司很难预测,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很快,国外俄乌战争、国内疫情此消彼长,准确的判断很难。公司可以在趋势上做一些展望:
国内层面,3月的影响公司难以预料,4月本来应该是个小高峰,但也不及预期,整体来说,我们对下半年很看好,前低后高是今年的一个态势,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现在供应链和生产能力上也在做准备,下半年应该会有个小高峰,现在的经济面很差、出口也很差,今年要保5.5%的目标要靠投资拉动,可以看到房地产的政策在放松,另外基建拉动的很多储备项目在慢慢落地,金融支持也很到位,公司层面对下半年是很有期待的。今年下半年缺货的情况肯定不会有,现在产能储备很足,如果有报复性的反弹,公司是能跟得上的。
国外层面,目前整体的出口受到影响,但公司海外营销布局很多年,增长很快,上半年都维持70-80%的增长,下半年公司的出口也会维持好的增长,且汇率层面会对公司毛利率有些正面影响。
3.混凝土机械销量预期
泵车:去年全年4000多台,份额46-47%,行业9000台左右,泵车和房地产相关性比较强,预计今年泵车下降幅度最大。
搅拌车:去年表现比较好,市场份额上升了一些,台数接近2万台,基本上持平,行业不到10万台,没有什么下降,搅拌车大改小轻量化发展方向,还有法规车的影响,电动化的主要方向也在搅拌车,预计今年搅拌车下降幅度不大。
事业部层面来看,混凝土事业部除了混凝土机械还有路面机械,2022年路面机械预计会有不错的增长,今年中国建筑公路的订单很多,公司判断也差不多,今年路面机械会是比较好的,还有几种设备,比如消防车增长都不错,因此整个事业部方面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盈利能力
1.研发人员、费用增加较多,如果行业后期遇到困难,研发费用有没有下限的考虑:
研发是投资未来,研发费用投资方面我们不遗余力,4、5、6个点都可能,公司内部完全达成一致,未来方向绝对是电动化,请投资者对公司放心,未来会有很高的回报率,公司电动化的产品已经有很多了,专利和技术有了很多储备,公司国际化的市占率也在不断提升,请大家理解我们多投研发。
传统几个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厉害,近两年价格战也很严重,现在也处于很好的改变机会,工程机械处于技术上升区间,公司会坚定不移的投入研发。投资者担忧的研发费用无需太多,研发费用的各项构成公司有严格的机制,人员这块,公司去年同比+35%,大部分新招的都是新产业的人员,电动化就600-700人,国际化700-800人,新增的大部分都是三化产业所需要的人员,内部的人员结构也在调整,各产品线事业线内部,从传统研发向新兴研发方向去走,区域内也有研发,湖南区域泵车等需求没那么大的情况下,往起重机、产业链方向去转移。公司也在调整研发人员的激励方式,持续完善体系,引入新设的股权激励,更长期激发员工的潜能。项目投资上,两新三化超过70%,剩下主要是智能制造和产业链协同开发,研究总院把很多平台技术上升到总部研发,从分布研发往集约型研发发展。
2.公司高管薪酬变化较大的原因
公司对费用管控很严格,高管薪酬存在很多偶发性因素,比如黄总去年管出了很好的成绩,商务采购价格的降低,因此公司给了很多的奖励,薪酬70%以上是奖励。公司对费用管控很严格,但对人才也非常重视,同时研发人员也在大幅增加,这也是没问题的,能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每个三一人都在没日没夜地干,公司的骨干周末都在奋斗,这个薪酬貌似很高,算上时薪不算很高了。
3.四季度亏损,经营现金流还是很好,错配是什么原因
其实不是错配,是行业规律,四季度是回款高峰期,之前存在一些滞后效应,因此回款率也上去了,因此回款率也上去了,因此现金流很好。
而四季度亏损主要考虑三个部分影响:
(1)单季度产品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公司三季度行业下行初期对周期判断,调低了对代理商市占率考核条件,但四季度经销商都比较勤奋,全年挖机市占率30.7%、起重机突破31%,都远超当时的保底市占率,产生很多追溯的奖励补贴。
(2)研发费用在四季度上升,一方面在电动化看到了先发优势,8月份第一台电动搅拌车推向市场很火爆,公司加大了电动化零部件和主机的研发,四季度电动化人员出现大幅增加,研发项目也多了很多,同时研发人员拿到了很多利润分享。
(3)投资收益板块不如预期。主要原因是:去年年底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亏损一个亿,主要和奥地利的合资公司做了交叉持股的接触,第二,旗下的基金投了一些项目,还在锁定期,四季度股市较差的情况下,股票市值出现下降,有些浮亏,公司也承担了一些一次性费用,大概5个亿。
这三个影响,导致四季度出现亏损。公司做了积极的调整,2022Q1无需过于担心。
4.Q4毛利率是不是异常,下限在哪
是极不正常的,比如起重机毛利率只有6.72%。关于下限,公司有绝对的成本管理优势,公司产品竞争力也很大,市面上价格竞争较大,公司也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小挖已经到他们的底线了,但公司还存在边际。如今的三一和以往的三一完全不一样,资本和资金的实力更强,还掉所有负债,公司净现金至少2个亿以上,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也是很好的,财务实力更好。风险方面,公司之前不太注重风险,而去年的逾期率已经不到1%。毛利率底线可能拿不出来,但未来公司是充满信心的。
5.公司如何看待Q4毛利率断崖下降,有哪些因素未来可以扭转
去年Q4存在短期的因素,阶段性营销政策,市占率考核政策做了比较低的预期,但年底完成的比较好。今年3月底已经开始调整影响政策,市占率考核有些调整,小挖、中大挖目前分开考核,小挖降低市占率考核比重,营销政策的调整会让公司毛利处于较好的上行预期。去年年底国际海运费影响很大,随着疫情退去,海运费恢复理性,公司也会采取更多的国际运输方式,比如铁路等。销售结构方面,鼓励今年产品往大客户、大的产品型号去做,产品的销售结构会有边际改善,今年前四个月有较好的反馈。
去年毛利率下降很厉害,很多产品跌无可跌了,比如小挖,今年甚至要提价,不提价他们就不怎么销售了。公司对成本费用控制很重视,会抵消掉原来的价格下行导致的因素,毛利率会有所维持。
6.四季度如果从销量来看,环比如何,扣掉给经销商的额外返点,毛利率如何,另外今年一季度环比情况是否改善
四季度一定是偶然事件,市占率上去了,但给经销商的返利增加,同时也要更好的支持他们保证良好运营。四季度影响比较大的收入还是集中在挖机,单季度同比下降20%,环比上升11%,销量拆了一下,下滑大概25%。最大头的挖机来看,销量和销售额下降是差不多的,产品结构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第四季度挖机两万台,全年十万出头,后续还要详细统计。泵车下行拉低了混凝土机械整体的销售额,泵车销售额、毛利下降较大。
7.四季度奖金对成本影响多大
主要是因为新的模式,奖励发放和计提,所有事业部加起来4个多亿。
8.四季度管理、销售费用的变化原因
四季度费用增加是行业、公司的规律,年终奖等都在四季度核算完毕进行计提;另外营销政策上,公司做了些调整,为了更好维护代理商服务网络建设,在行业下行周期增大支持力度,吸取以前的教训,避免大面积收缩,这是很大的原因。
9.去年全年毛利率几个影响因素量化拆分:
去年26%毛利率,下降4.2pct。
(1)最大因素来自于营销奖励返利政策、结算价可能4个点左右,尤其是挖机、起重机影响大一些。
(2)去年全年销售结构来看,高毛利的泵车收入比重在工程车辆中从38%到29%,但随着其他大的起重机和国际产品上升,产品结构影响可能有0.5个点。
(3)海运费费率拔高5.5个点,同比2020年也上升2.6-2.7pct,差不多翻番,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反算对毛利率影响0.7个点。
(4)成本因素方面,去年主机降本只有2.3%,大宗长得很快,没达到5-7亿降本,但整个降本对毛利率有一些支撑。国际化有很多关税成本,美国和印度将近4个多亿,影响成本6000-7000万。
10.Q4毛利率下降多少因为经销商将返利
环比因素影响来看,集中在营销政策调整和实施影响上,影响将近6个点,重机影响很大,市占率达到30.7%,比预计高0.7个点,追溯奖励、返利3-4个亿,11月做了政策、双十二促销等共3-4个亿,共计6-7亿。起重机去年10月份市占率目标下降2个点,年底到31%的目标,也追溯3个亿的奖返利。结构上因素,泵车结构进一步边际下行,在混凝土机械已经下降到15%(未考虑普迈),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其实还是营销政策。
国际化
1.公司海外订单是否存在砍单
海外市场遵循现货为王的想法,未来海外物流所需要的时间,测算下来从清关出口到清关进口1-3个月,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存货目前比较足,之前提前6个月报计划,一个月滚动一次。上海疫情导致海关短期无法出口,我们在持续调度,找其他的港口,我们目前持续关注海外情况,应该不会出现没有产品导致订单被砍的情形。
2.去年海外的销售额分布,未来比较重点看好的市场是哪些
市场分布方面,公司近两年加大欧美的战略布局,去年各个市场都实现较大增速,美洲同比销售额+108%,非洲同比+118%,欧洲不考虑普迈实现翻番,其实去年海外各个区域中,欧美实现较大突破,传统的亚澳、非洲也获得很好的表现。各个产品线来看,挖机去年海外份额6%,今年一季度突破7.5%海外份额,目前在印尼、泰国等十五个国家份额都是第一,发达国家地区的份额也在持续提升。海外预计还会有50%以上的增长,得益于公司渠道建设和品牌、原本具有的性价比优势,公司在新开放的国家都会有很好的突破,另外海外疫情过后也存在基建、地产刺激经济的措施,海外很多国家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公司在手订单都是很好的。
3.今年全年出口增长目标
今年预计60亿美金,今年至少增长50%以上。欧美、印度还是大头,东南亚市占率继续上升,欧洲很好,产品甚至供不应求。
4.出口分产品毛利率的拆分
普迈大概23.35%。混凝土扣除普迈21%;挖机25%,比2020下降0.8pct;起重机中履带吊41%,汽车吊25%。整体波动很小,汽车起重机主要因为2020年大单的影响,其他都在一个点的波动。去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海运费。
数字化
1.灯塔工厂似乎财务数据上还没有很好的体现,预计什么时候取得效果,未来还要做什么投入
初始建设的时候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的,产能现在40-60%附近,短期业绩支撑存在压力,但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产能提上来后,未来可以对冲。满产提升毛利率5-10%。灯塔工厂都有做可行性分析,回收周期在2年左右,时间比较短。目前来说,人均效率都在快速提升,这块更多需要和制造板块人员去对比,已经提升很多。人均产值今年还在提升,但在放缓,公司人员结构有很大改善,制造人员在快速减少,研发人员在快速增长,整体朝着三一集团三个三的方向在走,疫情之后灯塔工厂的弹性会大大发挥。年报里看,人工成本占比在下降,前年4.74%,去年4.58%,其实不仅仅是这么一点体现,灯塔工厂受到去年下半年以来销量下滑,回收期延长。另外,灯塔工厂需要磨合期,还在调试过程中,开始不会很明显,后面运营的越来越好的时候,会体现,财报的人数上实际已经有所体现。
2.资本开支超越之前高点,今年预计什么水平
去年资本开支103亿左右,大头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灯塔工厂建设,另外零部件油缸等产业园存在扩产需求。灯塔工厂已经建成14个,后面还有几个等待建成,1.0时代已经结束,主要是减少蓝领工人,未来也在做2.0,减少生产线的白领,3.0提高整体自动化水平,未来资本开支会边际下降,但可能不会太快。投资的高峰其实已经过去,今年更多是维护好之前的建设项目,今年的资本开支不会超过去年,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也不要对投资过于担心,这是对未来的保证。
电动化
1.电动化收入、占比目标
2021年有几个产品,市面上主打的几个产品,搅拌车60%+的市场份额,自卸车第一,汽车起重机也是第一,目前全面在推电动化,这块前景是非常好的,渗透率会比我们想的更快,之前预计2025年渗透率25%,现在看会更高,不排除会达到50%。公司电动化4种路线:纯电、混电、拖电、氢燃料,起重机推混电和拖电,未来渗透率也会快速提升,不排除到30-40%,装载机、小挖电动产品都是比较好推的。经济性来看,比如装载机一台省10-20万,大概2-3年就可以收回。油电价差方面,每年小挖6万、中挖10万、大挖30万,2-3年可收回,目前各地对电动化产品路权更高,除了经济性优势,还有更多优势,特别是河北、新疆等地。
目前积累的地位和销售情况来看,各家在电动化主产品线都会发力,性价比也会得到客户认同,2022年销售预计会翻4-5倍左右,这是我们的预计。
2.电动化产品的利润率
50%的成本是电池,去年在定价上维持和传统产品差不多的利润率,短期不会有太大的优势。电池短期降价趋势不明显,但随着未来逐步回升,电池价格1-2年内有很大的下降趋势,公司产品价格也是能稳住的,未来毛利率也很有信心。
3.电池提价,电动化产品会不会提价维持毛利率:
电动化毛利率主要受电池影响,电池价格居高不下,且供应进展,公司本来定了5%的降本目标,电池价格对总体有些影响。电池成本是上涨的,工程车辆毛利率没什么变化,相比传统有10个点毛利率上升。实际上电动化毛利率是可以保持的。今年电动化产品推出的产品类型会越来越多,定价水平具体还看市场的反应,毕竟电动化还处于开局的第二年。
新产品
新产品比如高机、塔机发展规划:
未来会很好,今年已经实现批量销售,可能几个亿。之前有历史渊源,和帕尔菲格合作,承诺不进这个领域,现在谈的差不多了,未来高机可以拉开做,引进一个先进团队来做,公司未来也会做到很大的规模,今年刚起步,有个几个亿的规模。
塔机在做,增长也很快,之前没有什么精力去做,今年房地产下行,增速预计不会那么快。
股东回报
卡特、小松会通过一些回购、分红比例提升提高股东回报,公司如何考虑股东回报:
去年年度分红比例32%左右,维持之前的正常水平,今年5-6月就会发放出去,今年会考虑做一些增持,之前主要因为政策影响没有做成。未来会进一步考虑资本运作行为去回报投资人,另外扎实做好经营,把各项经营指标维护在风险的低值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