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5-30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pp/pet复合集流体交流20230528
要点总结
复合铜箔
1)路线对比:
●三步法可能先上三元。两步法先铁锂
●干法一步(磁控溅射):成本高,性能不一定好,有孔洞
●湿法一步(化学沉积):效率高成本低,但结合力不好、很难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到电池里
2)成本(良率80%):
●物料成本0.5-0.6元/平米,能耗1元/平米,设备折旧3元/平米(目前3元,未来可能
1.5元),人工0.3元/平米
3)价格:现在10元/平米,量产估计降本会比较慢
4)基材:
●PET:性能相对好,耐高温、抗拉好,但是PET电解液产生反应,耐酸碱性不好
●PP:耐酸碱性好,耐高温,抗拉强度不行
●PI:耐高温性能不错,但是成本高
5)设备:
●进口价格:磁控、蒸镀5000-6000万/台,卡脖子不卖了
●国产价格:磁控2000万,蒸镀近4000万,水电镀1000万
●交期:磁控3个月,水电镀1个多月,蒸镀4-6个月
配比:1GWh有2台磁控+2台蒸镀+5-6台水电镀
6)送样、订单及量产进展:
●送样:头部倾向于PP,今年开始用PET做验证,PP、PET都有送样
●订单:预计8-9月定下来订单意向
●量产:只要下订单马上可以量产,估计Q3开始材料层级量产,明年上量产车
复合铝箔
1)成本:
●8微米,材料成本0.2-0.3元/平米(包含药水、靶材、基膜等),能耗成本1元/平米,设备折旧1元+/平米。总成本2-3元/平米,比传统高2-3倍
2)价格:量产情形5元/平米
Q&A
Q1:从工艺制程的角度看不同路线及其产业节奏?
三明治结构,最基本要求:①金属和高分子结合紧密,②高分子表面金属层均匀。
1)三步法:①磁控溅射(结合紧密,但表面不均匀、效率低成本高),②真空蒸镀(效率是磁控的3-4倍、沉积均匀,但温度高、难度高、效率还是低),③水电镀(效率高成本低,但表面需要本来就有金属)。
2)干法(磁控)一步法:可以做,但是成本高。
Q2:1微米是多少倍率下的最低要求?
2C没问题,4C在某些高温情况下会有风险,需要搭配化学体系。
Q3:怎么看一步湿法、一步干法?下游是否有工艺验证进展?干法一步:成本高,性能不一定好,有孔洞。
化学沉积:日韩之前就用了化学的方法,效率高成本低,但是结合力不好、很难避免引入新的杂质到电池里。
Q4:怎么看消融/粘接的技术路线?
消融和化学沉积差不多,结合力不好。粘接最开始公司也想过,用防火的胶,但是发现没必要,微米级,粘不如嵌入式沉积。
Q5:剥离力测试指标?
主要用胶带做,比较直观。
Q6:下游用多大粘接系数的?粘多少次不脱落?
之前用纸胶带,后来用蓝色的塑料胶带。
Q7:材料层级,剥离力主要是胶粘试验,对于高温循环的场景,是否有其他测试方法?
基本就是胶粘实验。胶粘测试后,电池端看长期循环次数的表现。
Q8:龙头公司铜铝箔的测试进度?下游导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G、B电池厂都在做测试,没有应用主要还是因为电池循环寿命,粘着力比较关键。
Q9:寿命层面,铁锂、三元在常温循环和高温循环的水平?
三元:2000+次还能有80-90%。
铁锂:常温能做到4000次,高温下稍微差点也在1000次以上。基本和传统对标。
Q10:铜铝箔材料层级、电池层级、整车层级产业化时间表?
铝箔前年年底C样验证、去年年底开始量产,用了一年时间,需要三方合作验证,铝箔面向高端市场。铜箔有了基础数据,最快估计需要半年时间,去年年底开始送小样,基材论证加长验证周期,估计最领先的公司Q3开始量产,大概明年上量产车。
Q11:头部复合箔材制造厂产能规划水平、产品横向对比?
B公司:用的两步法,问题在于均匀度不够。
H公司:想先用在储能上,但是循环还在评估。动力对镀层均匀性要求更高。三步法可能先上三元。两步法先铁锂。
量:铜箔都是GWh上量。J公司铝箔估计今年年底能达到1GWh年产能,现在至少有一半了。Q12:复合铜铝箔成本拆分?
按1GWh1000万平米算,优率80%。
复合铝箔:8微米,材料成本0.2-0.3元/平米(包含药水、靶材、基膜等),能耗成本1元/平米,设备折旧1元+/平米。总成本2-3元/平米,比传统高2-3倍。
复合铜箔:物料成本0.5-0.6元,能耗1元,设备折旧3元(目前3元,未来可能1.5元),人工0.3元。Q13:药水、靶材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大吗?
影响不大。靶材基本固定,磁控不是新技术,拿过来成品就可以用。
Q14:复合铝箔的产业里还有哪些公司比较领先?
铝箔用真空蒸镀,蒸镀一家J公司、一家美国公司、一家专家目前所在公司。专家反馈以前C找了W公司做铝箔。
Q15:磁控、蒸镀、水电镀设备进口及国产价格?
磁控、蒸镀,进口是5000-6000万,后来卡脖子不卖了;国产的目标是2000-3000万,蒸镀更贵,近4000万,磁控2000万。水电镀,国产单台1000万。
Q16:设备交期,是否会有产能瓶颈?
交付期最长的还是蒸镀,技术保护;磁控和水电镀供应商多一些。交期:磁控3个月,水电镀1个多月,蒸镀4-6个月配比:1GWh有2台磁控+2台蒸镀+5-6台水电镀。
Q17:是否考虑其他基材?
PET性能相对好,耐高温、抗拉好,但是PET电解液产生反应,耐酸碱性不好。PI耐高温性能不错,但是成本高。PP耐酸碱性非常好,耐高温、抗拉强度不行。
Q18:PET、PP改性办法?
两步法都用的PET,水电镀会影响加工性,避免电解液反应。PP更软、更难做,材料厂是考验,铜附着力难控制。
Q19:铜铝箔价格?
铝箔:量产情形5元。
铜箔:现在10元,量产估计近10元,比传统铜箔贵50%。
Q20:电池厂对于PET、PP有倾向性意见吗?
之前是有的,公司20年中试供了几百万平,当时下游要求要做PP。
但是PP高温循环不佳,所以又开始用PET做验证。如果没有什么问题,C可能更倾向于PP。
今年量产后,2-3月C要了PET的样。现在给C送样PP、PET都有,PP难度高,PET也行。
Q21:公司怎么选基材?
专家觉得PET更好做,但是目前因为和C一起开发,所以还是要看客户的需求。
Q22:PP、PET在C这边测试到哪一步了?
PP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会有一些孔洞,还要做仿真实验、上车实验、长寿命实验。
Q23:送样后C会给修改意见?
是的,过去几年一直在完善。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标准,公司联合N公司做铜箔的白皮书。
Q24:送给C的产品定型了吗?
差不多,还在测试,需要改进,基本用当初的量产设备,只要下订单马上可以量产。
Q25:现在在验证哪些环节、指标?
主要是循环寿命,减少孔洞、收大卷、设备微调。
Q26:预计下订单的时间点?
铜箔之前估计7-8月定下来,Q3开始量产。但是今年又开始论证PET,可能会往后拖1个月,预计8-9月下批量订单。
Q27:怎么看待其他厂家PP产品已经做出来?
觉得B理论上能做出来,但是下游需要时间去做验证他们的产品。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