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都在亏损,为什么理想汽车就盈利了?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5-13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功能介绍专业投资、投行知识分享平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明说财,作者小明

耐心等待低估资产

5月10日下午,理想汽车发布23年1季度报表,实现了首次季度主营业务盈利,当季归母净利润9个亿。

这个业绩相当不错,资本市场非常兴奋,当日美股收盘大涨14%,5月11日港股一开盘,冲到了16%的涨幅。

当然,报表上看,这不是理想首次季度盈利,20年四季度和22年四季度,理想汽车都做到了季度盈利了。

但那两个季度公司经营利润仍然亏损,是靠其他收益扭亏,其中22年四季度,理想营业利润-1.3个亿,靠2.5个亿的利息收入实现了最终盈利。

而23年1季度里,理想9个亿的利润中,扣除利息收入的4个亿,还有4亿营业利润,算是实打实的主营业务盈利的。

资本市场如此兴奋,主要还是因为,理想是新势力中第一家实现经营利润盈利的,其他各家仍然深陷亏损,且迟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截至目前,其他新势力上市公司尚未公布1季度业绩,但根据机构一致预期,蔚来、小鹏、零跑23年仍然大幅亏损。

这也是市场上,理想的市值已经和其他新势力拉开了的原因。

好了,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理想能够率先盈利?

拆解这几家公司的季报和年报,原因有两点:

第一,理想的毛利率更高。

理想23年q1毛利率为20.4%,而2022年全年19.41%;对比蔚来,22年全年毛利率只有10%,差别非常明显。

而从产品定位上看,蔚来还要高一些。22年全年,蔚来单车售价37.15万元,理想单车售价是33万元。

更高端的车,毛利率反而还更低,这主要还是两家车企不同的技术路线导致的。

理想目前的车型都是增程,电池比较小,充的电如果用完,就靠自带油箱和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蔚来是纯电,需要较大的电池容量。

这种不同的配置设计,导致两车的生产成本有较大的差异。

道理很明显,假设蔚来和理想有两款车配置基本相同,那区别就是动力部分。

蔚来电池基础容量75度,根据蔚来不同电池容量差价,可简单计算75度电电池的成本是7万。

而理想电池容量40度,且供应商用的欣旺达和蜂巢,要比蔚来的宁德三元便宜些,成本应该在3万多。这里差价就是接近4万。

至于理想多出来的1.5t发动机,8万的国产车中就有,成本可想而知。有消息说理想该款发动机成本1万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推测。

这样,两种车型的差价就是3万,如果按30万的均价,带来的就是10%的毛利率差别。

当然,蔚来22年毛利率差了理想10%,也还有产线更新换代的因素。

小结一下,不同的技术路线,给理想带来了更好的毛利率空间。

也因为成本更宽松,理想同价位配置更好,对高端纯电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比如,在23年1月,你花38万可以买理想l7的顶配版,所以想到的配置都有,而换成纯电,需要再加一万,只能买es6的丐版,配置上要差l7max一大截。想要和l7配置一样,那得再加10万块。

大家会怎么选,结果很明显。

es6和one21年到22年的销量,es6老在5千量以内打转,one则已经摸到1万5千量级别。

这样的差别还在拉大,23年1季度,理想整体销量5.2万辆,而蔚来只有3万辆,差距拉到接近1倍。

要知道,现在理想只有3款套娃suv在卖,而蔚来是suv+轿车齐上阵,包括了et5这样的走量车型。

好,刚才说了第一点,技术路线的不同,给理想更大的毛利率和产品力空间。

理想盈利的第二个原因,是1季度来看,理想已经跨过规模盈利门槛。

一个汽车产线的年产量大概是10万台,这个数字也是车企面临的第一个门槛。理想20销量3万台,21全年是9万台,接近了单厂的满产销量。

这个从毛利率可以明显看出来,20年理想毛利率只有16%,但满产后,21年毛利率达到了21%,此后一直稳定下来。

至于22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还是电池价格影响,但前面说了,理想电量较小,总体影响并不大。

到23q1,理想毛利率20%,与21、22年相比,仍然变化不大。

但21年和22年仍然持续亏损,原因主要还是单车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用较高。

在开发的车型固定的情况下,车的销量越高,分摊到单车上的研发费用就越低,盈利的空间就越大。

理想刚起步时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有一款车,也就是one,20年研发发费用只有10个亿。

从21年期,理想同时研发三款车,也就是l9,l8和l7,研发费用开始大幅上涨,21年到了接近33个亿,22年是68亿。

但23年随着三款车销量放量,研发费用在比例开始下降。

23年q1,理想收入同比增长了96%,但研发费用仅增长35%。

最终22年全年,理想研发费用占收入15%,到23年q1,占比下降到了10%。

销售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的逻辑是一样的,随着销量的上涨,单车销售费用也会降低。

理想22年全年销售管理费用投入为56个亿,占营收比例为12%,研发+销售管理之和为27%,考虑到22年毛利率不到20%,这两项就已经让公司亏损了。

到了23q1,销售管理费用16个亿,同比上涨37%,但占营收比例下降到8.76%,与研发费用合计为18.76%,考虑到23q120%的毛利率,经营盈利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其他新势力,蔚来、小鹏销量也已经过了10万,如果售价和材料成本不变,毛利率的变动也不会太大了,应该会持续低于20%。

这种情况下,假设这几家的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用与理想相当,那至少收入要超过理想才能盈利。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