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9-2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A:降的多是国产品牌,强大等主流品牌降的很少,公司高端超声刀争取今年底上市,最晚明年上半年,超声刀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和强生竞争的公司,所以强生在医保局面前不需要降价。
迈瑞医疗(300760)-调研纪要-20220919
Q:监护仪用的芯片?
A:国产为主,对芯片要求没那么高,图像处理芯片供应链主要是美国,2020年以来大量原料实现国产化,供应链好转。
Q:监护仪毛利率为什么长期稳定?
A:核心原因是研发速度够快,超声同理,监护仪每18个月就有新产品推出。
毛利率稳定的同时,把更积极的价格策略给到低端市场,高端拉动毛利率,共同来拉升市场份额。
Q:医疗专项债资金爆发增长是为什么?
A:医院建设过去在分级诊疗的背景下,大医院扩建很少,目前主要是大医院在扩建,公司商机系统里,60%来自三级医院,35%来自二级医院。
过去扩建主要是医院和地方财政,目前主要以专项债为主,出资约占60%。
Q:建医院的量没有专项债增长的那么夸张?
A:不能这么说,量同样很大,只是目前改扩建以三级医院为主。
Q:新建医院竣工时间点?
A:22-24年,25年开始基建数量回落。
Q:三级和二级以下医院的赢单率?
A:没有分医院等级统计。
去年7、8把单笔订单5000万以上,去年整体60%迎单率,今年上升到70%。
根据应单金额的大小确定应单人员,保证在越大的订单金额下,迎单率越高。
Q:超声市场的竞争格局?
A:格局明朗,今年和GE并列第一,明年超过GE,全球上格局也比较明朗,公司排名第五,和前面的富士和佳能很接近,预计明年底超高端产品推出后,在超声领域可以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份额前三,技术追赶,欧美大范围装机)。
超声核心是探头,尤其是换能器(公司自研自产,所以毛利比其他厂商要高),明年底腹腔镜会有更多的零部件自研自产,特别是光学膜组。
Q:超声海外增速略高的原因?
A:今年上半年国内高于国外,超声增长很稳定,主要受宏观影响,未来海内外的增速比较接近。
迈瑞和进口在竞争时,有很多差异化竞争的产品,例如POC超声,麻醉超声,手术肌肉超声,肝纤维化超声,同时在进口最强势的放射、妇产、心脏领域追赶,实现份额的弯道超车。
Q:超声海外增长最快的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A: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欧洲两位数增长,发展中国家超过20%。
Q:从海外本地化到海外放量的时间?
A;比较漫长,迈瑞做了二十年(6-7年是外派人员),海外本地设立子公司的基本条件年销售额1000万美金以上,达到盈亏平衡点,迈瑞海外业务每年都是赚钱的。
2020年开始海外进入经济化管理阶段。
Q:几条产品线的海外占比?
A:监护和影像国内国外各一半,IVD国内占比比较大,国外过去25%,22年上半年27%。
其中血球国际占比31%,生化占比32%,发光占比17%(22年上半年增长71%,在加快)。
Q:国内IVD检测量有恢复吗?
A:相对2季度好一些,刚需的检测量恢复的比较不错。
Q:国内新基建进展?
A:2季度放缓,3季度会好一些且今年专项债的发行完成,全年预计新基建带来的数额不少于60亿。
Q:老医院会不会被卡预算
A:会挤占常规采购。
医院回款周期确实拉长,迈瑞在和银行合作,帮渠道添一些低成本资金。
医院制定预算的时候,基于未来一年,所以当期收入不会有影响,也是设备采购恢复好于耗材的原因,耗材主要取决于就诊量的收入,未来半年至一年对运营持乐观态度,是可以做采购的,同时医院也可以把渠道的账期拉得更长。
老医院的预算没有下滑,因为就诊需求量没有下滑。
Q:腔镜拿的是空白市场单子还是和进口竞争?
A:微创外科处于风口浪尖,核心原因是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不高,卫健委对医院考核要求微创外科手术占整体比重(考核中最重要的),微创外科是公司研发投入最多的领域,下一代腹腔镜明年底上市,核心光学膜组自研自产,小镜种逐步推出,配套的耗材明年上市,超声刀有提前上市的可能性。
Q:一家大三甲能买多少个腹腔镜?
A:取决于有多少个手术室,22下半年中山附医一个院区买了17台。
微创外科增速年化100%左右。
腹腔镜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在中国生产,国产替代逻辑。
Q:其他种子业务未来的增长?
A:四个业务去年收入16亿,20年60亿的目标没有变化。
微创外科硬镜70-80%,上半年微创外科70-80%的增速,硬镜翻了两倍。
Q:超声刀集采降幅大?
外科领域涉及时间和生命,医院对外科器械要求非常高。
Q:公司在影像业务会拓展大设备吗?
A:三年内不考虑,什么时候做大影像设备,取决于迈瑞大范围全面影像产线进军欧美市场,欧美市场超声和大影像设备有一定协同性(都在放射科),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因为影像设备科室不同。
Q:腔镜在临床的竞争点?
A:图像质量,没有操控性。
迈瑞是唯一一家实际分辨率做到4K,下一代图像方面会更好,其他国产只是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做到4K。
Q:微创外科什么时候出海?
A:现在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销售了,欧美要等到下一个五年(下一代腹腔镜出来以后)。
Q:荧光和3D技术与海外差距?
A:所以需要明年底下一代产品,器械研发需要持续性迭代。
Q:新基建商机?
A:2季度末系统里还有220亿商机,按照70%迎单率,今年收入不少于60亿,下半年到24年预计还有150亿收入。
Q:IVD设备和试剂占比?
A:上半年试剂68%,国内75%,国际49%,其中发光试剂占比较高。
Q:IVD终端价偏贵,国外未来会去治理这个领域,不管是降价还是集采,迈瑞怎么应对?
A:IVD大套餐会减少,因为DRG的实施,检测量变少,后期会恢复,总检测量并没有下降,但是大套餐的现象越来越少。
Q:IVD价格体系?
A:受集采影响入院价格在下降,目前主要以渠道利润空间为主。
迈瑞对入院价格和出厂价格做过严格的管控,没有哪一家医院给出的是极低的价格,应对全国医院联网。
进口很难做,因为量价的关系,价格偏低,难以应对联网统一最低价。
目前迈瑞安徽渠道毛利率有20-30%Q:IVD上游厂商的竞争格局区域分散,会对销售有影响吗?
A:医疗器械核心为产品本身,现在竞争格局分散是凭渠道竞争所致,这个逻辑很快会因为DRG和集采发生变化,后续会竞争产品质量和服务,江西生化集采落地之后,70-80%的生化小IVD公司会因为量、成本、产品问题迅速退出市场。
Q:为什么不选择国内上游供应商?
A:罗氏作为供应商都有80%的毛利率,没必要买差的产品。
Q:很多药企开始IVD上游原料?
A:是个趋势,但是目前国内核心的抗原抗体做的并不好,距离进口有很大差距,其他的酶之类非重要产品国产有不错的产品。
发光试剂质量70%由原料决定,原料最核心的就是抗原抗体,也是罗氏买原料公司的原因。
原料开发和环境有很大关系,可能国产原料做好之后更具有稳定性。
Q:21年多的商誉是因为hytest吗?
A:是,只要IVD事业部不出问题,就不会做减值,之前的并购也没出现减值问题。
Q:几大板块增速预期?
A:IVD25%以上,另外两条10-20%,公司整体20%,种子业务50%以上,微创外科100%。
Q:上半年方舱订单?
A:2个亿左右,占比很小。
Q:肝超纤维化设备预期?
A:肝超纤维化设备可以看出肝纤维化(早期症状),有一定前景,预计今年几千万的收入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