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入境开放专家交流:防控对欧美经济影响?航空业恢复情况?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9-26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香港出入境开放专家电话会纪要

简介:9月23日香港公布新的隔离措施,由3+4改为0+3,取消隔离并采取3天健康监测等措施,政策颁布后整个香港的旅行市场表现非常积极,在此情况下我们邀请到从业20年的旅行社专家来和大家分享观点,并且结合欧美市场恢复,谈谈政策变动后市场走向。

Q:请您整体介绍一下政策本身,以及推出政策后对香港整个旅行市场的影响?

A:隔离政策从3+4改为0+3,3+4指需要在隔离酒店隔离3天然后再居家隔离4天,现在的0+3取消酒店隔离,只需要3天居家隔离,由7天进一步缩短为3天。虽然政策是下周一才开始,但是由去哪儿网可以看到由国际飞往中国香港的航班的搜索量增大了4倍,出发地搜索排名最高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泰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这些都是之前和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这个政策对航空公司来说影响大一点,0+3不需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就可自选交通工具回家或酒店,但这不是到达以后简单地进行3天核酸检测,这三天会被赋予黄码,可以外出但不能进入餐厅、酒吧等人群密集场所,三天结束后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会变成蓝码才解除家居隔离措施。

根据香港入境署的数据来看,2019年香港的入境人数5591万,其中大陆4377万、占比78.29%,海外入境1214万人,今年7月入境人数只有4.8万。泰国2019年入境人数大概4000万,每月入境人数大概400万,泰国从2021年11月重启入境,2022年5月放宽入境限制,到了8月份入境人数达到了117万。泰国旅游局估计22年入境人数可能超过一千万。香港按此类似情况来看,若入境人数恢复到2019年的70%,很快将有每月50万左右的海外入境人数。这对海外或者由香港中转到外国的商务客人或留学生来说影响较大,但实际上对旅游的游客影响不会很大。八月份中国飞美国航班机票均价要1.6-1.7万,国泰从香港到美国的机票只要一千块左右的美金,即使再加上中国内地转到香港的机票费用也要比内地飞美国的航班便宜30%-40%左右。而且国内航班执行五个一的政策,一家航空公司、一个国家、一条航线、一周只飞一班,所以留学回国、出国旺季航班供不应求,这个政策颁布以后,选择从香港出境的留学生可能大大增加。同时10-11月也是香港会展的旺季,会有一波商务客人。

Q:这次的政策直接从3+4调整到0+3,之前市场预计是0+7,所以政策是超市场预期的,您觉得这一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您对0+0的政策有预期吗?怎么看待政策走向?

A:对我们国内来说,由3+4改为0+3是正常的,但是整个欧美已经完全放开了。由外向里看,0+3的政策也不算激进。香港和内地没有直接通关,这个新政策可能是我们国家搞的桥头堡、试验田,看看进一步放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有多大。而且现在香港的经济已经到了非常差的地步,疫情对经济影响比较大,在全球放开的大背景下个人认为0+3的政策不是很激进,但是对0+0政策的预计可能还要继续关注疫情走势。吴尊友判断今年冬季新冠疫情可能出现第六波增长,后续变化很难判断。我认为0+0的政策不会很快实行,就算实行也只是针对香港,对大陆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Q:有媒体认为香港11月份会和大陆恢复通关,从业内角度您怎么看待这一信息?

A: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但有业内消息传香港和广东政府沟通过逆向隔离的措施,即在香港隔离后就可以直接通关到大陆,不再需要重复隔离政策,但是我认为直接通关的可能性不大。香港现在疫情挺严重的,万一传到深圳就不好了。在广东除了广州之外,深圳基本上是确诊最多的,也是香港传过去最多的。在现在国内保第二产业保工业的大前提下,在11月直接全面通关的可能性个人感觉不会太大,而且冬季可能更是新冠疫情爆发的高峰期,选择在那个时间去通关可能不会十分乐观。

Q:欧洲、美洲、美国、加拿大这些地方,疫情防控放松对当地的经济产业的一个影响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相关的数据给大家介绍一下。

A:美国从22年6月12日开始,所有的入境美国的旅客就不再需要新冠的筛查证明。德国从6月1日开始,无需接种证明、康复证明。现在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已经基本上都没有防疫的要求,可能落地以后会有一些核酸测试,但是所谓的隔离已经全部没有了。根据欧洲旅游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的欧洲旅游报告,今年1到3月欧洲游客的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70%左右。从泰国的数据去看,开放以后每个月泰国入境的人数基本上可以恢复到以前的60%-70%左右。所以这个数据相对可以到时候反套在香港的市场做参考,很可能到年底一个月外国游客入港人数达50万到60万左右。

追问:差不多一个季度的时间就能够恢复到50%以上?

A:对,其实这个恢复是很快的。只要航空公司可飞,因为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只是对旅客的隔离措施做了一些松绑,对航空公司的措施还没有完全松绑。国外航空公司飞香港,货机的机组人员是不需要隔离的,但是客机的机组人员按照规定,是要在隔离酒店隔离三天才能继续飞。因为航空公司的防疫隔离,导致现在大概只有45个外航的航空公司。在有针对航空公司的隔离政策之前,一共有85个外国航空公司是有飞往香港的航线的,现在只剩下大概只有40个左右,这也是对香港的运力有一定影响的。如果针对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的隔离政策也可以修改的话,相信对香港的航空公司的运力恢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推力。现在中国内地五个一政策,所以如果香港针对航空公司的隔离政策放开以后,就会变成了一个内地到外国去的泄洪口。

Q:内地和中国澳门来往香港,来港易和回港易的适用范围从广东扩大到整个内地,这个有可能吗?

A:在疫情结束之前,这个应该不会实行。现在广东也没有适用很广。来港易回港易其实主要是针对商务人员去香港和澳门的,对于游客方面来说、影响不会太大。现在到香港、澳门其实还是正常需要签注的,即使是广东这边的游客也是正常签注,这个扩大范围可能只是一个愿景目标,不会是在很短期之内、不会在一两年之内实现的。

Q:香港对海外放开,在我们整个出行产业链里,包括旅游、餐饮甚至博彩,对于香港的一些本地的复苏,有哪些方面会比较受益?

A:个人认为获益最多的应该主要是航空公司。主要由这几个方面客流组成:第一主要是商务客人,第二就是作为中转站,香港来往国际各个大城市的航班,海外华人回国或者留学生出国,第三就是正常的外国的游客。这里面最大头的,应该是出国或者回国的人员。这一批人在香港的消费力是有限的,它跟游客的兴趣不太一样,所以首先受益的是航空公司,第二个就是酒店,其他的餐饮/迪士尼乐园/博彩/主题乐园,这些受益会相对来说会少一点。毕竟他们的客人的主体并不是那些现在主要搭乘航班的旅客,而是外地的游客。

Q: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携程集团,因为它是覆盖了整个航空和酒店。想请教一下,未来中国要具备哪些因素才好跟香港通关?刚才您有提到短期不会特别快,您觉得需要哪些因素的撮合?以及现在包括香港包括海外的地方都在放松,会不会有一个催化作用?

A:所谓香港放松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海外放宽的国家主要为发达国家与旅游观光占GDP比重较高的国家。举例而言,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总值达70%-80%,而中国第三产业仅占GDP的58%,这注定了如果经济不放开,美国相比中国GDP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目前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政策优先保护工业、第二产业,而包括房地产、旅游与金融在内的第三产业则屈居较为次要的位置。中国目前为全球少有的生产力较为旺盛的地区。若出现经济周期下行迅猛,对于第二产业的外贸订单的影响特别大而必须需要第三产业进行对冲第二产业下滑的风险的情况,政策是有放开的机会的。

同时,从特效药与病毒变异传播的情况而言,中国内地虽然疫苗注射率高,但放开地区的疫苗注射率同样较高,且目前新冠疫苗对于新冠病毒只能起到防重症、防死亡,而并不能起到防止感染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两年之内完全放开国内入境出境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Q:2023年9月份杭州将举办亚运会,类似阶段性时间会成为完全放开的催化事件吗?

A:疫情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官方获得各种进行处理的方案,相关管控措施需要成长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冬季奥运会无观众,且运动员闭环。而某种程度上,亚运会即使允许观众入场,观众仍然需要遵守相关防疫政策,甚至是需要隔离,才能够观赛。特殊政策下的放开与完全放开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特殊政策可以起到一定的试点作用,但是对于完全放开还不能过于乐观。短期内,防疫政策仍然将维持相对较为严厉的水平。

Q:在保第二产业的前提下,倾向于相对比较严的防控政策?

A:对的,防控政策一定会严下来,虽然第二产业目前也出现了下滑的势头,但考虑到目前整体国际大环境下俄乌战争、能源价格走向,各种国际环境相对趋于复杂,届时外贸情况评估起来也较为困难。目前没有必要为了第三产业、还不知道国外游客会不会来,我们国家内循环做的也比较好,所以旅游放开我觉得会是在比较晚的位置。

Q:短期我们可以从投资的角度展望出境游替代的板块,长期再展望出境游高弹性的板块,从这个角度来看,疫情以来您身边的出境游从业者有多少人离开了这个行业?远期展望恢复,整个出境游的发展是不是也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A:不仅仅是出境游,整个旅游板块流失率都非常高,我们集团人员优化超过2/3。大家看各个旅行社的中期财报,比如凯撒旅游、中青旅、岭南控股等,基本上都是在亏损。因为国内游的产生的现金流、客单价比出境游要低,大概只有1/3-1/4。而且国内游不存在信息壁垒或者语言障碍的问题,选择跟团游的客人也不多,所以现在整个行业都是寒冬时期,并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现在注册的旅行社反而多了很多,尤其是广东这一区域。现在受疫情的影响,旅行社业务、旅行社注册这方面政策放得很开,大家很简单就可以注册到旅行社,都希望先注册一个旅行社,等疫情恢复以后再开始业务。所以在整个上市公司、整个行业寒冬的时候,旅行社注册数却不断创新高。现在旅游行业尤其是旅行社门槛并不是很高,只要有人在、资源政策已经到位,随时可以开展业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旅行社注册数突破了新高的原因。

Q:旅行社的注册有什么牌照的价值?

A:因为旅行社原来是需要担保金,它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除了营业执照之外,还需要文旅局发的旅行社资格证,之前会需要保证金或者各种东西,手续比较繁复。现在因为疫情影响,这些都放开了,所以大家都注册了牌照,而且按照之前如果没有新改变的话,国内的政策是你先注册旅行社,不能做出境旅游,只是国内社。如果这家旅行社两年之内没有违规,就可以自动升级为出境社,整个行业的需求是一定在。现在是因为疫情政策,人为地把对外旅游的需求给压下去了。大家对长期是看好的,但是短期内看不到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放,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行为。

Q:旅行社注册的增加对于龙头旅行社,放开了之后竞争压力会不会加大呢?

A:旅行社是一个门槛相对来说较低的行业。大型旅行社更多的是拼资源,比如酒店的资源、航空公司的资源、包机的资源、各种地接社的资源,以及销售的渠道。我觉得对于这些龙头来说,只要他们能熬过去不倒,未来的市占不一定会降低,那些小的旅行社甚至可能会成为它们的分销对象。

Q:短期来看,整个暑期您所在的地区恢复度如何?国庆预期是怎么样?

A:我现在所在的区域就是非必要不出省,暑假因为疫情比较反复,7月初云南新疆西藏相对比较火爆,客单价一两万的新疆产品在全广州、全中国都供不应求。8月疫情开始有点反复,就取消了很多。到现在疫情多点爆发,我们在市内收到的要求,尤其是各个学校发出来的要求,就是非必要不出省,更加不要出市。所以国庆期间可能都是周边游为主,整个市场的出省游的销售额度都不理想。

Q:从产业端的角度看,国内旅游市场还是需要一点时间。但从政策的角度上,我们其实还是看到预期的,因为香港现在的政策其实也给很多人是产生了一些曙光的。主流的海外国家对外开放之后是指不隔离还是完全不用核酸检测证明?国外的主流国家试点开放之后,当局考虑的是纯感染数,还是将重症住院或者死亡数作为重点?

A:首先,各个国家的各个政策是不一样的,就像中国不同的城市,广州、上海、北京,防疫的政策也不一样,隔离的时间也不一样。美国、德国是不需要隔离,但是法国会有一个橙色名单,例如中国是橙色名单以内的,进入法国就需要邀请函,而且中国的疫苗不受法国的认证,所以属于未接种疫苗,跟正常的些已接种疫苗的客人也不一样。但是那些比较注重旅游业的国家,例如泰国、日本、韩国,这些基本上已经开始放开了,是不需要核酸证明,也不需要疫苗证明。我看了一些国家,其实游客并不在统计范围以内,它统计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的游客。自己去购买旅游保险是不算在它国内统计的数据里面的,当然各个国家可能不一样。我有一些朋友在澳洲得新冠后,要自己在家居家居隔离,退烧以后验过核酸就没有事了,不是重症的、不是老人的连药都没有的,基本上年轻人都是靠自愈的。所以游客更不在他们的统计范围内,他们也没有这种能力去统计游客的情况,没有国内那么严苛的防疫制度。

Q:明年9月23日-10月8日是杭州亚运会,我们求证得知目前整个运营管理是按照非闭环式管理推进,而不会像冬奥会做闭环式。请问如果按非闭环式从您业内的角度上来看,您觉得可能得提前多长时间放开才能够保证运力包括国际航线整体恢复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

A:即使全放开,也没有说过入境的时候不需要隔离政策,只是不闭环、不需要像奥运会那样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在车上不能开窗直接运到园区而已。我觉得正常的防疫政策和隔离时间也是要遵守国家防疫政策相对去做的。

Q:出入境肯定是要变的,不然像这些国际游客包括运动员其实来参会的意愿也不强,亚组委其实也不太同意。请问在刚刚我的假设下,您觉得国际航线、航司、机场预计得提前多久开放才能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A:3个月到半年,参照卡塔尔世界杯差不多提前1年销售产品。所以如果政策进一步放开,如果乐观我觉得三个月到半年时间。

Q:疫情持续这么久,有些行业消费力还比较旺盛但有些行业反而受到压力。请问比如说国内游在21Q2恢复比较好的时候、有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吗?还是说只要防疫政策相对不严的情况下大家对出行、旅游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您怎么看待呢?

A:我觉得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看国外数据大概恢复到疫情前的七八成,因为那时候还是经济上行,但现在3年疫情后,人们的平均收入降低,社会收入两极分化严重,对中产阶级出游影响也是蛮大的,他们可能会出现降级消费的行为,而且富人阶级其实出游旅游花的钱经济好或差的时候其实花的钱差不多。所以即使马上放开,整体总量也恢复不到19年水平,大概只能到七八成左右。即使国内游、出境游全面放开,个人认为也不会有报复性消费。

Q:您刚才提高国外恢复不到100%,是因为它没有放开很久还处于恢复阶段,是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恢复度的?

A:但是看整体刚刚我说的恢复到70-80%是欧洲旅游委员会ETCQ2的欧洲旅游报告,它的数据是今年1-3月,那时候的经济情况没有现在那么严重。现在看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美国加息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元也要回流美国,各种大经济周期下影响,个人感觉旅游是非必要消费品,某种意义上旅游更是一种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恢复到疫情前,我觉得可能性不太大。

Q:欧洲的恢复度比美国晚或者说美国放开更早,所以我们观察到数据是美国先恢复,欧洲会相对恢复慢一些,这个数据应该还是有一些迟滞。请问您刚刚提到的恢复不到100%是旅行社不到100%吗?因为我们看到比如说21Q2一些偏商旅的酒店、周边游高端度假酒店等和疫情之前相比差别不大,所以是否是由于渠道发生变化让您看到这个板块会相对弱一些?

A:我说的是整个行业。第一,3年下来,航空公司都是一年亏十几个亿,它们在赚钱的时候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钱,他们首先需要把之前亏损补上。第二,整体消费能力下降,这其实是大家公认的,比如手机、各种快消品消费、房地产消费等。现在除了豪华汽车消费和奢侈品销量上涨以外,其他社会上的各种消费品都下降,旅游不可能独善其身、做到如果政策放开就会恢复到原来甚至超过原来,这和整个经济大环境相悖,所以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我是从整个行业来说,而不单单说是航空公司、旅行社、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因为两极分化会比较厉害,所以富人消费能力还是在高端酒店、奢侈品、豪华汽车上,这些会有上涨趋势和空间。如果是旅游的话,定制游、高端旅游可能以后恢复比较好,但如果是普通旅行团、普通人出行或周边游个人会觉得有一定比例下降。所以要具体看是旅游的哪一个部分。

Q:刚刚提到奢侈品消费上升,具体是哪些奢侈品消费上升,奢侈品消费数据获取渠道是什么?

A:1)可以看免税集团或免税店的财报;2)奢侈消费品的公司财报,LVMH和爱马仕等,像这些奢侈品消费集团,在财报中有大中华地区或中国内地地区展示,同时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分析都会给出奢侈品消费数据,豪华汽车以及豪宅的消费;3)中国富豪人数,比如千万富翁人数。目前消费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中产可能降级消费,疫情期间富人财富累计越来越快,因此消费能力越来越高。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豪宅,可以去看一下今年的消情,也是侧面反映这个现象。

Q:途牛发布2022年国庆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国庆假期超6成人群选择本地游、周边游。结合刚刚提到未来一两年出境完成放开的可能性不大,是不是周边游或者国内旅游景点相对来说在未来一两年或者半年到一年会旺一些,甚至会超预期?

A:个人持审慎乐观态度。超过预期,要看之前的预期是否乐观。现在限制人们消费的不是消费能力而是政策,政策导向会导致某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向好。现在注册旅行社数量比疫情前还要多,远处是光明,但什么时候到不知道,个人还是乐观的,但要看具体的地省市周边游以及疫情情况。途牛和疫情期间表现比较好的同程等都可以关注一下这方面。

Q:香港本地航空公司除了国泰航空还有其他的么?

A:香港快运好像已经停了,它也是国泰下面的,本地基本上不太行。基本上只有国泰。

Q:国泰是国航控股的吗?

A:不是控股,是有股份,国航不是大股东。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