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9-08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TCL科技9月5日机构内部交流会议
Q:目前整体稼动率情况?下半年对稼动率和价格趋势判断?
A:现在华星稼动率86%,1-8月份行业处于相对控制的状态,目前稼动率到12月会控制在75%左右,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价格下降。
Q:为什么判断稼动率会下调?如何判断价格和需求?Q4的需求和订单会有提前释放吗?
A:我们对整个行业具有全渠道库存有信息管理,从品牌厂到在途等,我们会适时调整供应。价格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价格持续上涨,出现提前备货状况,8-9月需求有下滑风险,行业已经把稼动率从91%到86%,未来行业会进一步下降到84%,我们会保持行业供应平稳。双十一之后行业会进入淡季,因此行业会进一步下降至75%,维持行业平衡。
Q:中尺寸,IT处于底部复苏的状态,IT产品价格走势如何?会实现快速底部复苏吗?中尺寸产品占比如何?
A:monitor已经在回升,Q4同比进入非负增长,市场价格正在恢复。MB情况复杂,Q3还在下滑,Q4下滑2%左右,但是降幅比较小。MB复苏会时间较长。中尺寸占比21%,未来比例会进一步上升,目标是1/3,这是未来重要支撑。
Q:如何看待硅片在光伏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在硅片环节的成本曲线上,P型阶段和N型阶段,相比于同行的优势是什么?
A:N型和P型不一样。N型由于物理特性,产生多路径,优势劣势权衡不一样。议价权决定于市场的适应能力,N型时代带来的第一个特征是技术;第二个特征,由于高温的要求,对硅片有数量级上的更高要求,满足客户要求才是有议价权。在P型时代中环是成本优势获得了议价权,N型主要靠产品质量,N型产品毛利率到达28.9%,P型产品只有23%左右。因此,议价权是科技、工业4.0,对客户的服务能力综合决定。
Q:产业化角度电池布局如何?金属化或者其他新技术的探索如何?
A:TCL中环正努力为其叠瓦电池创建一个独特的成本竞争优势。我们从不想与自己的客户竞争,无论是在半导体还是光伏领域,我们始终坚持专业化,这是我们的第一定位。第二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基于你拥有的知识产权,而不是模仿别人的差异化。第三是推动客户的成功,这是TCL中环永远的追求。金属化是我们在成本架构逻辑中考虑的一个未来方向。
Q:面板价格(大尺寸)价格走势如何?稼动率下降,是不是意味着增长趋势不明显?2024年供需情况如何考虑价格走势?面板行业利润率如何合理回归?2024年下半年是不是可以恢复?
A:去年9月至今年8月市场需求起伏较大,目前价格在缓慢回归,目前不是需求控制回归,而是供给控制使得价格回归。24年价格初步规划,55、65、75、85,因为工艺提升度比较高,较容易控制,会维持与今年九月的价格差不多,但是55寸以下可能会有需求波动,我们正在努力支撑价格。总而言之,Q4会价格维持,24年大尺寸会维持,小尺寸是微幅下跌的可能性。65、75需求还在大幅成长,价格问题较小。32、43部分,工艺相对分散,只能是尽量控制产出,维持小尺寸价格在一个相对合理水平。
Q:上游玻璃基板,行业会有提价趋势,玻璃基板供应紧张,玻璃基板的价格涨幅如何?具体空间?价格传导?利润率影响?A:上游利润压缩严重,7月份开始涨幅已经反馈到客户报价了,本质上玻璃上涨对业绩影响不大,具体情况还未谈好。
Q:车载面板增速较快,主要尺寸是8寸以上吗?未来价格策略如何?会加速市场抢夺吗?A:车载今年行业增长较快,目前以LTPS作为主要技术,A硅还在开发,LTPS是比较高端的品类,A硅不是很普遍。目前尺寸都在8寸以上,主流是12.8和15.6寸。海外拓展也不错,下半年增长也有一些来自海外,与国内其他厂商以A硅为主的会有差异化的竞争,并不是成本竞争战略。A硅还正在开放,年底会送样。
Q:资产减值计提上半年23亿,中环扣去还有10多个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减值计提?A:同业上市公司23.6%左右,扣除中环之后和友商差不多,大概在24%。
Q:二季度比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较高,除了价格提升,还有其他因素吗?A:上半年的毛利率主要提升是由于半导体显示业务在第二季度相比第一季度的显著改善。如果我们将其与显示业务相比较,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它实际上是从负转为正的。同时,我们的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稳定,这使得整个科技集团在第二季度相比第一季度的整体毛利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Q:半导体显示这部分未来下半年的稳态利润率是多少?A:维持,略有上行。
Q:中尺寸目前竞争激烈,如何看待竞争格局演变?未来目标?A:中尺寸业务在行业竞争都往这个方向发展,目前monitor大陆面板厂还在上升,在笔电领域台企用的是6代线及以下的,我们以及其他友商已经在8代线,效率要高很多。但是市场格局还需要时间变化,低端的会逐步退出,未来肯定是高效率打败低效率的。
Q:中尺寸价格修复相比较弱,如何看待24年之后价格的趋势?复苏会更慢吗?A:对于中尺寸产品,因为其对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它不像大尺寸产品那样,产能的影响会迅速反映在价格上。然而,monitor和TV的产能还是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monitor的价格会随着TV的价格变动,只是这种变动可能会稍微延迟几个月。对于笔记本电脑,其对产能的直接需求不是那么大,所以对产能的直接影响会相对较小。这可能更多地与技术比较、主流客户的导入、市场竞争以及技术领先力有关。因此,笔电市场仍然受到整体需求的影响,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会比大尺寸的周期稍远一些,但总的来说,笔电市场正在逐步恢复。从目前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在中尺寸产品中,笔电仍然有一定的利润,因此中尺寸产品的利润稳定性会更好,这也是大家正在发展的方向。当然,从长远的格局来看,高效率的产线可能会比低效率的产线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我们也在朝这个方向推进。
Q:高世代线会更有效率,切割同样面积的面板,毛利方面会有多大的提升?A:具体不方便透露。一方面,高世代线切割效率更高,玻璃利用率更好。另一方面运营成本更低,动力费用,设备保养等单位面积的费用比较低。
Q:N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出货占比?A:n型的全球市占率,从历史的来看,21年在70%,22年在50%-60%,今年大概为34%。出货量来看,我们试图把它提到40%,明年我们希望60%。
Q:资本开支与折旧金额的具体体量是什么水平?哪一年达峰?A:资本支出已基本达到峰值,接下来主要是一些后续设备的尾款支付,这部分金额不会太大。这也是在我们整个项目建设初期预计的范围之内支出。另外,在折旧方面,我们预计2025年的折旧将达到一个相对峰值,但这个峰值相比目前的折旧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增加。目前,有部分折旧正在进入尾声阶段,而有些新的产业将开始计算折旧,这将导致中间有一部分小幅度的增加,但幅度不会太大。到2025年,折旧将达到峰值,之后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Q:今年MiniLED板块在华星的出货增长如何?后续有什么规划或者市占率目标?A:在MINILED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TCL一直在推进的MINILED电视。目前,我们TCL电子在miniLED方面基本上是行业的领先者,特别是在今年的618活动中,MINILED电视部分的前十名中有九款是TCL电子的产品。第二部分是车载领域,但是这个领域的miniLED背光产品的量还不大,还在探索阶段。第二部分也包括了MINILED的直显部分,基于我们的COG技术,正在进行进一步的研发。目前样品和技术都已经准备好,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在大尺寸领域,价格仍然非常昂贵,我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到市场会大幅增长的时间点,因此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进行技术开发,短期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适当的目标。另外,我们还开发了一种名为MLCD的新技术,这是MINILED和LCD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它不仅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显示,还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同时它的显示效果远好于当前的MINILED。但是这项技术我们计划在今年12月份正式对外发布,所以目前还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提供。
Q:OLED占整个小尺寸收入比重是多少?稼动率是多少?A:OLED同比去年有接近100%的增长,今年Q3默认稼动率基本满场。占小尺寸收入接近20%,未来还会上升。
Q:大中小尺寸的产品中,整个行业来看,他的毛利率的排序是怎么样的?A:大尺寸和中尺寸应该保持盈亏平衡或者略有盈利,OLED目前有亏损。
领导发言: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我们召开了这次会议,旨在深入讨论半导体显示、光伏、新能源及半导体产业当前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新的行业发展态势,并分享我们的经营规划和计划。
一、集团层面
首先从上半年来看,集团的整体的业务板块保持不变,然后在资产负债的结构这个方面,都同步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增幅大概是在5%到6%之间。
然后在集团层面,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我们兼顾了员工的激励,完成了2.47亿元的股份回购,同时也是经过了董事会的审议通过以后,集团增持了中环股份,持股比例就从29.87增长到了30%。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1.5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亿元,同比下降48.6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了15.5%。
毛利提升3%至12.2%,资产负债率为63.4%,增长0.1%,整体呈现平稳态势。半导体显示业务的降幅显著放缓,实现营业收入355.3亿元,同比减少4.7%,而中环方面的业务增长了10%,达到349亿元。
从利润角度看,半导体显示业务上半年亏损34.5亿元,而中环盈利48.4亿元,同比增长50%。
环比情况分析显示,按季度划分,我们的半导体显示业务已出现拐点,Q2营收为204亿元,环比增长35%,而中环的营收为173亿元,保持稳健态势。
从盈利角度看,半导体显示业务环比盈利大幅改善,Q2环比减亏超过20亿元,中环盈利23.7亿元,与一季度持平。因此,得益于两个产业的盈利对比,一个大幅改善,一个继续稳健,集团整体的盈利为22.8亿元,Q2环比增长了19倍。
经营风险及现金流风险的控制方面,我们继续采取底线思维来规划企业经营,以实现资产负债和现金流的稳健保障。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从2022年Q4开始,我们的毛利率已恢复到14.3%,运营费用率也基本稳定在4%左右。在现金流方面,我们的现金周期同比改善了两天,降至14天。同时,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104亿元,我们的资本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有息负债的增幅同比显著下滑,现金储备充足,足以保障我们短期负债的偿还。
二、TCL华星
在上半年中,我们第二季度的营收同比第一季度增长了32%,显示出我们这个季度的业绩正在持续改善。整个上半年,华星光电的营收总额达到306亿人民币,其中大尺寸业务占比59%,中尺寸业务占比上升到21%,这表明我们的整体产品结构正在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T9(广州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逐步投入运营,我们预计中尺寸业务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而大尺寸业务的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
在电视领域,我们的产品依然稳居行业前两名,特别是在高端电视市场,我们位列行业第一。在显示屏市场,今年的整体增长速度相当迅速,我们的行业排名也从第四位提升到了第三位。在电竞显示屏领域,我们的产品位居行业首位。而在笔记本电脑屏幕领域,我们在LTPS细分市场中位列第二。
另外,我们的T9产线现在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并且正在逐步被我们的品牌客户接受。我们预计,随着T9产线的产能逐步提升,我们在笔电市场的份额将会得到迅速的提升。在小尺寸市场,我们的LTPS手机屏幕产品位列行业第三,柔性OLED手机屏幕今年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目前在行业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提升了两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们的显示屏业务增长了34%,得益于T9产线的逐步投入使用,目前我们的主流客户已经开始采纳我们的产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们预计下半年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上半年。
此外,T9产线的产品在下半年也会逐步提升产能。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的显示屏市场将会取得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在电竞显示屏领域,增长速度将会超过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速。
上半年,我们的电竞显示屏业务增长了57%,预计下半年的增速将会达到100%以上,全年的电竞显示屏业务增长将会非常显著。另外,我们还全球首发了57英寸的8K高端电竞显示屏。
目前在电竞领域,华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我们将继续加强在电竞显示器方面的努力,确保在电竞这个细分市场中,我们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上半年,华星车载显示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按面积计增长了73%,华星制造的车载显示屏面积较大,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品。目前,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车载业务,已经在海外设立了商业分公司,正在拓展海外客户。
下半年,我们的海外客户将逐步增加车载产品的采购量,这将促进我们的车载业务快速增长,带来新的业务增量。
接下来是下半年的展望。从市场层面来看,电视产品总量在市场上基本保持稳定,但大尺寸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我们看到,2023年,65英寸及以上产品的市场占比为19%,增长了21%,这意味着尺寸结构的改善将带来面积的大幅增长。同时,市场出货尺寸从2022年的49.9英寸,将增长到2023年的51.1英寸,这将促使面积的增长。虽然市场总量相对稳定,出货量微增1%,但面积将增长4%,这对市场产能的去化将有所帮助。IT产品方面,我们看到整个半年度,显示器和MB的销量分别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出现同比下降。
但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显示器的销量将同比增长5%,环比上半年也将有所增长,这将推动显示器市场需求的回升。
我们观察到,整个市场的安全库存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六月份左右已经达到了安全水位,6到8周的库存水平。随着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进展,库存将逐步消耗,显示器市场的需求将逐步恢复。
在MB市场方面,整体来看,2023年下半年的销量预计将基本持平,微幅下降2%。目前,MB市场的库存接近安全水位,可能要到今年第四季度,主板市场的需求才会逐步恢复。
但是,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下半年的销量将有所增长,这将带来一定的增长机会。
在柔性OLED手机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今年已经从去年的30%增长到接近40%的39%。预计明年,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折叠手机的增长将会加快。同时,新技术LTPO市场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这表明在高技术领域,OLED显示屏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OLED手机显示屏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对整个OLED产能的去化,产能的改善将有所帮助。
三、TCL中环
在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我们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0%。然而,考虑到ST和出货量与一月收入的等价关系,实际上我们的销售量增长幅度更为显著。尽管行业经历了下行周期和库存挑战,TCL中环仍然成功实现了同比利润的增长和环比利润的稳定。
在新能源材料方面,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点是毛利率增长了6.5%。这一成绩主要归功于硅材料、特别是多晶硅价格的下调,以及公司经营质量的提升。换言之,在新能源材料的毛利率提升中,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从上半年的新能源材料情况来看,尤其是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这个领域是第一个回归到理性的。举例来说,2019年多晶硅的价格大约在70到75元人民币,而到了2023年的第二季度,我们发现价格依然在这个范围。因此,在上半年的价值回归过程中,多晶硅的价格回归速度更快,而新能源组件受到商业合同影响,其回归速度较慢,导致了它的周期和材料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步。在我们的计算中,这个错配的Δ值(Delta值)大约在3到6个月之间。
换言之,新能源组件的毛利率上升是因为新能源材料的价格下降,而这不应被误解为TCL中环的利润率大幅度上升。
在半导体材料方向,在8英寸的领域,我们正在努力进入全球前三;而在6英寸的领域,我们正努力成为全球第一。当然,这个“第一”并不是非常有价值,因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是12英寸。在销售规模上,大家看到我们增长了8.5%,这可以与国内外的同行,包括萨姆克瓦克的报告对比。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在销售规模上保持持续增长是很困难的,这是很难得的。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