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8-21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医药板块整体及子领域观点更新20230820
1、广义药品
(1)创新药:
医疗行业反腐对于缓解创新药行业“内卷”,兑现长期价值有积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创新药企销售费用均高于海外同类公司。减少销售环节费用有助于临床实际治疗过程更加参考临床数据,进而促进创新药行业向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内卷度低的高临床价值创新药我们持续看好。
伴随医保谈判逐渐临近,以荣昌生物RC48为代表的21年上市大单品将进入第一个续约周期,配合今年医保建议续约政策对于慢病品种较好的降价政策,推荐关注自免赛道,例如荣昌生物,康诺亚,智翔金泰,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等。
另外,医药“洗剪吹类”爆款大单品领域我们持续看好,比如减重等。
(2)仿制药:
产业趋势的角度,【集采出清+中期第二条成长曲线+复苏】成了关键词,集采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传统仿制药企经营趋势向上,今年院内刚需复苏叠加创新兑现,我们认为传统药企整体今年还是不错的。我们从三年估值/增速性价比,存量业务集采风险、创新药体系整体能力&产品线、销售能力、管理层等几个方面去分析。当下院内刚需&业绩加速推荐恩华,转型创新&国际化推荐恒瑞、科伦,低估值有变化推荐丽珠。
反腐行动方面,各地仍在陆续推进中,已有部分学术会议宣布延期召开,影响还需持续观测。目前来看,国内龙头药企深耕市场多年,基本已建设有成熟产品销售团队,营销合规体系也更为健全。较多种类的仿制药已被纳入集采,预计受影响程度有限。
(3)中药:
医药反腐情绪持续发酵,中药产品销售担忧情绪较浓,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应分细分领域区别看待:1)院外中药影响有限,低估值高增速企业投资机会较大。中药以OTC为主的企业及中药消费品公司主要为院外市场销售,预计不受反腐相关影响;根据目前已披露中报及业绩预告情况,中药企业业绩依旧强劲,我们认为目前估值水平较低且业绩持续性较高的中药OTC企业仍具备投资机会。2)院内中药处方药仍需进一步观察,中药创新药及集采品种确定性较高。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月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中药创新药为政策鼓励方向,国谈的中药创新药品种有望持续放量同时集采后品种销售合规性更高,相关风险较低。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精选中药个股:1)短期来看,反腐影响较弱,业绩有望持续稳健,且估值较低的标的OTC标的更具投资机会,如康恩贝、华润三九、葵花药业等;2)从中期来看,随基药目录的出台和创新中药审批制度的优化,未来几年中药品种有望持续为相关企业提供业绩增量,如方盛制药等。我们看好中药行业长期发展。建议关注精选个股:1)国企改革条线太极集团、康恩贝等;2)中药创新药康缘药业、悦康药业、方盛制药、以岭药业;3)中药消费品东阿阿胶;4)中药低估值佐力药业、华润三九、葵花药业等;5)基药受益:康恩贝、方盛制药、贵州三力、康缘药业、济川药业、羚锐制药等。
(4)疫苗:
2023Q1后新冠影响基本消除了,2023Q2开始将逐步回归到板块品种的内生增长上,Q2整体业绩有望好于Q1。近期反腐我们预计对板块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疫苗销售到疾控终端,同时18年疫苗法规出台后,行业规范度大大提高。板块整体处在底部的位置,预计后续会逐渐企稳,后续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品种上,HPV、13价肺炎预计还会延续比较高的增长趋势,重点关注仍有预期差得爆款品种带状疱疹疫苗、金葡菌疫苗等,3-4季度可重点关注流感疫苗的放量情况,标的重点关注智飞生物、百克生物、欧林生物、康泰生物等。
(5)血制品:
2023Q1受益新冠治疗对静丙等的促进,板块多只个股表现出较高增速,后续预计整体增速回归到正常水平。近期反腐我们预计对板块整体影响较小,板块整体偏资源刚需,另外板块中标的销售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板块长逻辑上,进一步整合不断壮大以及浆站的持续拓展将是未来趋势,吨浆规模仍然是板块内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有一些标的受益于国企整合或者股东转化的近期也要重视,比如卫光控股权转让给国药,还有上海莱士等,后续行业整合可持续跟踪。
2、医疗器械
(1)设备:
近期关注“反腐”可能对于招投标、学术推广、新品入院等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价值量高的大型设备,但具体影响涉及品类、影响程度还不太明晰,需跟踪观察,我们判断更影响节奏,而非需求量本身。
(2)高耗:
近期市场比较关注“反腐”背景下,“院内手术量”、“招投标”、“新品入院”可能受影响,长期看单台手术高值耗材消耗量是否减少仍需观察。此外,今年一大核心逻辑是追踪手术相关耗材恢复强度,主要看下游手术恢复情况、相关企业库存水平等指标,建议关注:惠泰医疗、南微医学、心脉医疗、安杰思;此外,国产市占率较低品类集采后有望加速放量亦值得重视,如电生理领域的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神经介入领域的微创脑科学等。骨科关注后续集采出清情况(看Q3是否能反转),关节新一轮集采续约、脊柱集采落地等。
(3)低耗:
“高低切”、“挖掘超跌且后续基本面可能改善”市场风格下关注度较高赛道。一次性手套行业逐步进入周期拐点,二季度丁腈手套成本下降,预计主要公司经营环比改善,关注英科医疗、中红医疗等。其他低值耗材:关注海外客户去库存进展(差不多了,部分客户还有)、新签订单是否迎来拐点(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及产能转移等因素,既有产品需求在恢复但强度不及之前),是否有新拓大客户等。
(4)IVD:
目前比较关注反腐对检验科的核查,流水线大型设备、仪器装机等短期可能受影响,试剂消耗正常,长期是否对检验量、ICL合作模式等产生影响仍需跟踪。此外,今年的核心逻辑是追踪常规检测恢复强度(同比/环比/较2019年同期比),目前环比看恢复已趋于稳定。股价催化主要来自业绩超预期,估值角度有“集采”干扰,密切关注安徽化学发光集采政策出台情况,集采背景下海外占比领先企业具备优势。建议关注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九强生物、赛科希德等。
3、医疗服务:
一方面,股价经过长时间调整,资金层面压力相对出清,估值分位很低(2020年初至今纬度),上半年悲观预期已经充分buyin。另一方面,近一段时间顺周期认同度变强,交易情绪明显改善,虽然这几天又有反复,消费医疗与消费恢复密切相关,若加之有经营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值博率较高。选股角度,看两个方面,一是筹码结构干净、股价低位(预期没有那么满)。二是未来几个季度经营趋势向上。推荐国际医学、通策医疗,眼科医疗服务推荐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其他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有美年健康、瑞尔集团、海吉亚医疗、固生堂、华厦眼科、何氏眼科。
4、配套领域
(1)CDMO:
本周板块个股普遍有所回调,后续板块性机会仍需关注边际改善。业绩方面,预计Q2表观增长仍有基数影响,剔除大订单后增长稳健。估值方面,板块估值水平较低,边际改善下有望逐步实现估值修复,目前市场担忧点主要在于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商业模式扰动、产能过剩带来的内卷、投融资环境下的客户订单景气度扰动等。
(2)CRO:
本周板块个股普遍有所回调,后续板块性机会仍需关注边际改善。预计Q2延续Q1稳健增长,整体逻辑关联度和CDMO较高,更侧重于创新药需求问题的预期变化与国际环境变化等。
(3)原料药:
本周表现较强,预计主要受到海外减重创新药映射,行业整体贝塔催化尚未看到,仍以个股为主。VB6。
(4)药店:
目前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院内环境有变化趋势下,药店行业相对稳定,预计院边店收入占比在10%左右,受医药反腐实际影响较小。且近期税收优惠正式公告延续至2027年,业绩波动疑虑消除,板块相对抗风险。建议关注业绩稳定性较强、非药业务占比较高标的,如大参林、健之佳等。
(5)商业:
整体估值是所有医药板块中最低的,在今年大环境下有一定偏好度。国企商业公司在上半年受到青睐,表现较好,后面继续关注国企商业公司、有变化的商业公司,如柳药集团、九州通,以及独有CSO赛道百洋医药。
(6)制药装备:
新增订单是关键,耗材进展不及预期,短期“周期股”属性比较难消除,需新增订单持续超预期支撑业绩和股价表现。今年因为下游药企“降本增效”、“固定资产投资谨慎”等因素,预计新签订单压力较大,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毛利率表现。
(7)科研仪器设备:
这是未来几年需重视的板块之一,国产替代率低提供业绩弹性空间,卡脖子属性提供估值溢价,少有的景气逻辑细分领域。今年因为特殊年份问题,订单受扰,后续看政策催化及国产替代进程,追踪订单,跟拐点。重点关注聚光科技。
(8)生命科学产业链耗材及服务
上游相关标的反腐免疫,资金腾挪(避险)驱使下,上游跌幅较大的标的间歇性会有交易行情,持续性行情还需基本面明确好转来支撑。
a.高校科研端:放开后恢复强度还可以(预估国内20-30%),但不是“积压需求爆发”式的恢复节奏。此外需关注财政压力下科研经费投入是否受影响(国家统计局R&D经费支出统计到2021年)。
b.工业研发端:客户以早期biotech企业为主,国内投融资数据承压导致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优化管线,研发投入谨慎,新增管线及项目推进不太乐观。后续景气度还需投融资激发活力。海外早期药物研发推进较稳定。海外占比高的标的可适当关注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