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调研纪要:液态奶、白奶、奶粉上半年表现?渠道库存情况和费用率规划?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6-2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伊利股份调研纪要20230627

一、公司经营近况

1.品类表现

液奶表现比一季度更快,业内销售额已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白奶表现相比酸奶要更好一些,高端白奶增长更快。

奶粉业务还是实现正增长,但上半年负增长。

冷饮在去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今年1~5月还是有双位数的增长。

奶酪业务因为去年的基数较高,今年1~5月份,toc端还是有一些下滑。

2.盈利端

伊利股份会积极把握这个场景放开的机会,持续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率,内生净利率同比继续提升。

原奶价格下降对伊利股份成本端有一些正贡献,但其他的一些材料可能会有涨价,因此预估全年的毛利率跟去年比是基本上是持平的。

澳优今年会有正贡献,收入端希望拿到新配方之后跟去年有一个收入端的改善,另外从供应链上面能够做一些成本上的节约。

二、投资者关切

1.终端动销表现

今年消费力需要一个时间去恢复,现在6月份大方向是逐步改善,但确实比预期还是稍微还是再弱一些。

乳制品在牛奶产业来讲相对比较稳,也没有很大的波动,是一个逐步在改善的趋势。

2.高端白奶增长是否受买赠促销影响

今年的买赠促销还是相对比较理性的,高端的白奶增长更快,更多的还是受益于今年场景各方面都打开了,可能并不是因为促销的影响。

3.渠道库存情况和费用率规划

目前公司渠道库存和价盘都比较健康,公司一直在维护大盘,保护上游和下游的渠道利益。

公司今年对费用率的规划主要还是在销售费用率的一个稳中有降,因为毛利率端今年应该是跟去年差不多,所以利润率提升主要还是在投入使用效率上。

4.安慕希表现和低温事业部盈利能力

安慕希品牌今年上半年还有一些负增长,但下半年可能会比上半年好一些,公司会通过创新和消费场景的拓展来实现全年的增长。

低温事业部整体增长包括低温酸奶和低温白奶,其中白奶的增长会更多一些。今年跟去年比是有一定的减亏,因为今年行业可能还是略微的负增长,但我们已经实现了收入的正增长。

5.包材价格走势是否影响公司

公司跟包材一直都是有很长期的战略合作,过去它上涨的时候,公司也没有去提,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合同和规划。公司在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做了一个小幅的提价,更多的是根据供应商和公司过去这么多年的价格体系做的调整。

Q&A

Q:公司今年上半年安慕希的表现如何?

A:目前看安慕希从年初到现在,现在还是有一些负增长,因为我们很多Mt的新品是在二季度三季度陆续上市,所以可能下半年的表现会比上半年会更好一些。

Q:公司全年的规划能否实现增长?

A:我们肯定也是在努力的通过我们的创新,还有一些消费场景的拓展,因为一方面其实MC还是在怎么讲,也10年的一个品牌了,其实很多我们现在已有的结构也在做一些调整,只是现在可能一些有一些老包装的产品还是有下滑的,我们的新品也在一个陆陆续续上市的阶段,所以这两个可能更多的是我们在安慕希结构的一个调整。

Q:公司整个低温事业部的盈利能力如何?

A:今年跟去年比是有一定的减亏,因为今年因为年初到现在行业可能还是略微的负增长,我们已经实现了收入的正增长。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投入上也更聚焦,在比如说像酸奶聚焦在畅轻,我们低温白奶聚焦在经典,所以是资源更聚焦,然后我们也再去摸索,适合我们的一些盈利模式,所以总的来讲今年的一个是收入给我们正贡献,第二是亏损比去年要少。

Q:公司今年为什么包材价格还在上涨?

A:因为我们跟包材一直都是有很长期的一些战略合作,因为也是基于过去在过去它上涨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没有去提,可能更多的是基于我们这个战略合同,这样的一个一个规划。可能我们在去年年底跟今年年初做了一个小幅的提价,更多的是根据公司的一个我们的供应商和我们过去这么多年的一个价格体系,我们去做了一些调整。

Q:公司对今明两年奶价有什么判断?预期对公司成本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正面影响?

A:总体来讲,从21年下半年开始,供给量就在增加,这个奶价往下走的一个周期可能会持续到23年,但是这一轮的下行幅度比上一轮更温和,因为伊利股份与上游大型牧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通过战略合作和参股的方式加强上游紧密合作。预计今年奶价下降幅度可能为小个位数到中个位数,明年可能进一步缩窄。对于公司成本端,预计会有一些改善,因为供需紧平衡对企业的经营和盈利最有利,但成本下降可能会带来一些竞争加剧的影响。在成本节约的过程中,伊利股份会采取一些买赠促销等方式去拉动需求,同时也会喷成粉去生产奶粉、冷饮等产品,而不是把过多的奶源投入到市场去做价格战。

Q:公司今年喷粉力度会比往年大吗?在今年奶价下行的情况下?

A:伊利股份每年都会喷粉,因为需求量是波动的,让供给量也会随着有一个淡旺季,所以喷粉是为了调节供应。今年可能喷粉量会比往年多一些,但喷粉会带来一定的成本上涨。

Q:国外乳制品企业为什么奶卖得比水还要便宜,这是由于成本结构的原因吗?如果伊利股份也卖得很便宜,成本是否能覆盖?

A:国外乳制品企业奶卖得比较便宜,很大程度是因为成本低,如新西兰和澳洲等国家它本身就是散养,因为它更适合养殖,所以成本低。反观中国,每一公斤的牛奶的采购价格也都在4块钱左右,所以在成本端中国可能不太具备优势。伊利股份在做新的市场布局时,更多考虑的是与中国消费习惯类似的市场,以及像东南亚等牛奶不丰富的地方,通过贸易进入这些市场。

Q:今年以来低温酸奶品类整个行业和我们公司的表现如何?有没有考虑推出一些比如功能性酸奶这样的产品,或者有没有强化品类功能性的教育来降低口味酸奶波动的影响?

A:公司在专注功能性聚焦在功能性场景的打造。教我们畅听也是更多的像零蔗糖,高蛋白,一些偏功能性的产品的推出,所以就是因为6月份还没结束,我刚才讲我们只是看到了1~5月份我们整个整个的低温的事业部,低温酸钾低温白奶整体是正增长,等到6月份结束,等中报的时候再跟大家去做一些拆分,关于低温酸跟低温白,但是整个来讲还是低温白奶的表现会更好一些,但是我想低温酸我们应该也是通过我们更聚焦在产品端功能的产品上面,可能今年我们在低温三的表现肯定是比去年是更好的。

Q:行业去年有下滑,今年年初到现在是不是有转正?因为渠道反馈行业的竞争是在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A:今年应该来讲,因为刚才讲奶价是在往下走,所以是整个地方性的主体,也是受益。所以地方政府企业可能在像低温酸低温白奶份额会更肯定是比常温的会更分散一些。所以今年我想整个低温白奶应该也是比去年好,刚才我也讲了,像通过我们的表现也是低温白奶会更好。

Q:鲜奶业务重点发力的品类和地区是哪些?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实现盈利?

A:目前我们低温白奶是两个品牌,一个是经典,经典就是相对高端的一个品牌,然后就是我们伊利母品牌,就这两个这两个主要因为我们在产能的布局都已经可以完成,全国化的布局我们可以覆盖全国,但是它会受到运输半径,冷链所以我们还是是先在我们的产能低的附近,像一些一二线城市去辐射,这些是在逐步的在去做,因为也是希望探索一些区域化的比较好的一个运营模式,所以我们的目标也是希望能够早日实现盈亏平衡,但目前来看还是有亏损的,我们现在先买业务。

Q: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速会如何?

A:我们在做未来可能三五年的规划当中,还是要深挖我们现在的一个需求,因为这里边我觉得还有一些没有被开发的一个就是说刚才大家都在讲功能性的产品,因为原先我们更多的是说可能就是基础的白奶,像酸奶也是基础的酸奶。所以现在感到大家对于功能性的认知也是越来越强。我们在讲像我们的常温里边,现在像乳铁蛋白,像有机atwo,其实这些品类这几年增长还是非常快的,像酸奶现在更多的就是益生菌,还有我们的零蔗糖、高蛋白,其实这些也是更切分的,包括现在我们看到的成人粉市场,因为也慢慢的进入到银发经济的时代,其实中老年奶粉的市场也是一个待开发的蓝海市场。所以从未来几年来讲,我们对于行整个我们公司的未来的一个增量来看,如果说从排序来讲,我想象面、奶,还有奶粉,还是一个主力军,还是会承担比较大增量的两个大业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像奶酪,还有我们的低温,虽然说现在体量小,但是大方向还是一个升级的趋势。当然刚才讲到说非乳业务,因为非乳业务我们可能这两年谈的少了,一个是从战略上边我们也是更聚焦在乳业,所以是把一些非乳业的业务,现在是在一些事业部去进行孵化,还有一些可能也是挺初期的探索,但是我们可能因为在30年也是给自己制定的目标。除了实现乳业的第一之外,我们还是希望能进军到健康食品5强。所以目前也是找了几个相对比较大的业务,像矿泉水,大家知道的矿泉水像现在的植物蛋白,还有像像宠物食品等等,可能我们都在都在去探索,但是目前确实这些业务的体量还是比较小的,更多的还是在摸索。商业模式还在一个相对比较初期的阶段,可能随着我们几个业务孵化的觉得找到一个成功的模式了,可能再跟大家去去交流,再深入的分享可能会更好一些。但是我们肯定在这些业务里边,也希望在30年能够实现一定的体量的突破。

Q: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速预估是多少?

A:从未来几年来讲,我们对于行整个我们公司的未来的一个增量来看,如果说从排序来讲,我想象面、奶,还有奶粉,还是一个主力军,还是会承担比较大增量的两个大业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像奶酪,还有我们的低温,虽然说现在体量小,但是大方向还是一个升级的趋势。当然刚才讲到说非乳业务,因为非乳业务我们可能这两年谈的少了,一个是从战略上边我们也是更聚焦在乳业,所以是把一些非乳业的业务,现在是在一些事业部去进行孵化,还有一些可能也是挺初期的探索,但是我们可能因为在30年也是给自己制定的目标。除了实现乳业的第一之外,我们还是希望能进军到健

Q:奶粉业务从年初至今,渠道反馈降幅好像是在不断加大的,我们预判行业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拐点,在目前行业下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A:我们预计要是行业实现一个正增长,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可能就是说这是一个逐步的恢复过程。我们估计要是行业实现一个正增长,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可能就是说这是一个逐步的恢复过程。我们目前的应对措施是在消费者端,更多的聚焦在我们的高产出门店,去做精准的投入,更多的是去拉新。

Q:奶酪我们从年初到现在的表现情况是怎么样的?目前网点铺设的情况,还有常温奶酪棒的表现是还可以吗?还有没有其他有大单品潜力的产品?

A:我们今年应该是二季度上市一些像奶酪、蛋烙杯了这些新的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市场反馈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它的体量跟奶酪棒下滑,它是不是一个体量级。所以整体来讲,今年可能奶酪toc端的业务还是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在通过新品去做一些场景,还有结构的一些拓展。至于其他有大单品潜力的产品,我们还在继续探索和开发。

Q:我们澳优这边目前组织渠道调整的进度到什么程度了?我们还在澳优做哪些新的赋能动作?

A:澳优和伊利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加强,在陆续的做一些各方面的协同。今年大家达成共识了,在销售端,我们现在也有从伊利过去去主持工作的销售端的领导。我们产业链这块在荷兰端我们有供应链的一些一些提升效率的举措,所以大家是达成共识,然后加强接头。

Q:关于tob端和toc端市场规模的问题,能否给出一个大概的估算?

A:tob端市场的规模比toc端大约三倍,应该是一个百亿级以上的市场。目前外资品牌在tob端份额更大一些,因为他们在成本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品牌在tob端市场也有机会,因为更了解中国市场。至于toc端市场,目前主要以内生增长为主,短期没有外延式的规划。

Q:公司在全年的收入和利润目标上的进度如何评估?

A:目前还没有到6月份数据结束,所以对于全年收入目标的进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但从四五月份来看,收入进度比预期稍微慢一些,但整个节奏还是朝着逐季改善的方向。其中像冷饮和低温产品业绩不错,而像奶酪因为市场相对较弱,但体量小,对整体目标的影响不会很大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