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业绩会:下游应用库存情况?8英寸的缺口在Q2有望恢复吗?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3-05-12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中芯国际业绩会230512

FY1Q23要点总结:

产能近况(等效8英寸晶圆):

晶圆季出货量125.17万片(QoQ-20.5%,YoY-32.0%);晶圆月产量73.23万片(QoQ+2.6%,YoY+12.8%);产能利用率68.1%(QoQ-11.4pcts,YoY-32.3pcts);保持每年新增一个新厂产能的策略(约合一个12英寸晶圆厂15万片的月产能);延续存量产能带动增量产能的策略,提高新厂的爬坡效率;中芯深圳主打高压驱动、摄像头芯片、功率电子,中芯西青主打模拟和电源管理,中芯东方(临港)、中芯京城更加多元化;中芯深圳已经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23H2进入量产,中芯东方(临港)年底通线,中芯西青正在建设。

经营表现:

一季度产业仍处于底部,工业和汽车相对稳健,手机等消费电子库存高企,量大价低的标品需求走弱;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组合,提高销售单价。

2023Q2指引

全球市场虽处于底部,但近期中国客户信心回升;部分标品需求触底,高压驱动、摄像头芯片、专用存储器出现好转;收入:QoQ+5%至+7%,市场一致预期为15.18亿美元,对应环比+3.8%;毛利率:19%-21%。预计出货量、利用率高于Q1,40nm、28nm恢复满载;预计单价环比下降。

2023全年指引

虽然Q2触底回升,但全年的复苏仍不明朗,维持上季度看法;收入:同比减少10%-15%(low-teens),与上季度一致,市场一致预期为63.50亿美元;毛利率:约20%,与上季度一致;CAPEX:同比持平,22年为63.5亿美元,与上季度指引一致。

Q&A

Q:8英寸、12英寸各自的动向?8英寸的缺口在Q2有望恢复吗?

A:Q1来看,公司主要的缺口来自低价产品,因此在利用率和收入走弱的情况下,ASP提升了。12英寸多少也受到影响,但幅度没有8英寸那么大,40nm、28nm的需求仍然很强劲,产能达到满载。复苏方面:1)手机DDIC芯片、LCD驱动芯片复苏;2)中国供应链调整,新供应商从中受益,进而带动公司份额提升。

Q:增长是否有可持续性?

A:全年的景气度仍然不明朗,但公司确实看到供应链调整带来的新机会,这个因素将延续一年,新品的库存水位较低。公司目前仍然非常审慎。

Q:下游库存水位仍然较高,这些客户目前的倾向如何?公司的看法是什么?

A:1)部分旧产品市场库存仍然较高,但公司在这些产品的库存水平仍然比17年、18年的时候更加健康,是相对安全的,公司将结合LTA协议、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产能安排,以确保库存水位是相对安全的;2)新产品基本没有库存,公司需要时间生产这部分产品,并进行验证,这是中芯下半年和明年复苏的重点。

:急单主要是什么终端市场?有可持续性吗?

A:1)目前工业和汽车还是主要的需求来源,且供不应求,但另一方面,由于汽车需要慢慢验证,且汽车产品多达11类1600多种,单一型号的量做不到很大,这点和消费电子不一样。2)手机等消费电子方面,智能家居在回升,手机尚未看到信号,对于中芯而言,重点在于如何在存量市场挖掘份额增长机会,目前有两个积极信号,一方面,手机客户正在调整供应链,部分大供应商的份额可能下滑,而小供应商的份额增加,后者有很多是中芯的客户;另一方面,手机厂商也在要求供应商交付新性能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没有库存的,因而除了当前的需求外,客户还会多下库存订单;3)全球中低端WiFi需求强劲,供不应求,出现明显的回升;4)一些由于疫情冻结的市场,比如地产建设等,目前有了恢复,带动照明灯LCD驱动、节能电路、建筑外表装饰灯芯片这些过去几年基本没需求的产品恢复;5)此外,还有一些小产品的陆续补仓,这些产品库存小于5-6个月的平均水位。

Q:定价环境和定价策略怎么样?

A:对于很多价格敏感型产品,公司没有参与价格竞争,由于这些产品的流失公司利用率下滑,剩下70%的产品推高了Q1的ASP。Q2的展望看:1)利用率回升,部分低价产品订单恢复,带动ASP下调;2)对于Q1、Q2都有的产品来说,价格保持在5%的变化,没有大幅调整。

Q:因此可以认为Q2驱动力是需求恢复,而非通过价格竞争争取份额?

A:对的,其实对于这类价格敏感型的标准品,比如LCD驱动、Memory等产品,降价并不能带来持续性,即使价格竞争争取到了一单,下一单仍然很难获得,这是中芯国际不参与的原因。

Q:研发投入锚定收入吗?

A:不。1)研发投入根据客户需求和优先级进行评估和开发;2)研发投入也服务于中芯的长期发展目标,一方面是产能/大宗产品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前沿产品,以形成技术竞争力,公司将持续研发,挖掘未来填线的产品技术,之后由市场和销售去争取客户;3)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季度业绩表现调整研发投入。

Q:公司目前研发的投入产出如何?

A:公司内部有严格标准,也邀请客户参与评价,但具体细节不便披露。公司积极为研发储备资源,除了研发效率外,如何将技术导入平台,帮助客户提高在市场上的表现,研发的交付效率也是目前的重点。

Q:全球经济复苏不明朗,Q2的利用率回升是否有可持续性?Q3、Q4是否会有震荡?还是按照历史经验进入V型反转的右侧?

A:目前行业订单不足有两个原因:1)手机等终端出货量走弱;2)即使终端出货量未减,客户部分产品线去年积累了过多的库存,今年需要消化。公司的策略:1)旧产品不再增加订单,将挖掘库存水位较低的新产品,新产品一般需要额外3-5个月的库存量;2)挖掘旧产品和新产品的份额增长机会,新产品的动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具有可持续性,举例而言包括汽车、电视monitor、工业、中低端WiFi等产品,这些产品现在只是备货期,未来还有一年的投入、交付期。

Q:以目前的Capex指引和设备招标情况,结合去年的Capex分布经验看,今年的Capex是不是有可能超过去年的水平?

A:公司在开出PO的时候也会有季节性。从去年的情况看,22H1其他竞争者也在拉货,中芯的优先级并不是最高的,导致H1的投入较少,到了H2,一些设备需求推迟,加上设备商扩产,公司就获得了比较多的交付。如果按1Q的12亿线性外推,全年会是50亿的规模,小于指引,因此实际上23H2的资本开支肯定也会比23H1多一些。公司目前没有调整产能策略,会以每年5万片12英寸晶圆月产能的进度推进,目前28nm、40nm产能满载,公司正在要求设备商尽快交付,从这个角度看可能还会加速布局。

Q:今年的制程结构有什么变化?新产品集中在什么工艺平台?28nm、40nm的满产是否会带动结构调整?

A:1)客户对各个节点的产品都提出了很多的性能要求,也在积极提高产品的制程水平(比如原先采用40nm,提升到28nm),即使是维持在.15等制程,客户也希望能够提升耐压,减少功耗,中芯这些大宗产品线也会推出新的平台。2)消费电子方面,客户希望产品能够做到车规级,兼容汽车级产品,中芯今年的一大重点是提高消费类、工业类平台以满足车规级验证;3)还有一些中芯国际过去有布局但占比较小的产品线,比如汽车11大类1600种的产品,目前公司没法满足车厂需求,功率产品也需要做的更多,未来的研发将争取满足大客户的要求。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