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基础消费专家交流:五粮液、老窖9月增速?洋河库存情况?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9-19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调研纪要|2022中秋前后基础消费格局专家会纪要20220914

北京某家最大快消品代理/经销商渠道和谈判总监

-市场很关注中秋动销,因为7、8月情况不是特别好,大家寄希望于中秋。但今年总体动销情况我们觉得可能也只能算“一般般”。

-我们公司9月准确数据还未出来,但估计3Q整体营收同比-7%左右,因为今年费用和折扣力度较去年大,利润下滑估计更明显,可能只有去年70%的水平。

-主要原因:–三年疫情的耽误;–消费力变弱(由于宏观调控、三年疫情影响),举例:超高端牛奶前几年都有100-200%以上的增长,今年中秋只有40%的增长。

前几年大家热议的词是“消费升级”,今年看,好的在放缓,中等或一般的在下滑;–天气:7月以来持续高温,前一段时间刚凉快了四五天,现在又热了。

从前到9月中旬的时候是到不了这样的温度的,高温尤其对白酒、常温液态奶销售造成影响。

一般按北方习俗,天气没变凉对喝白酒、送白酒会有影响。

龙头和优质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得到凸显-也有做的不错的企业,特别一些龙头企业,好像不是那么严重,他们也是主要投资标的。

白酒茅台

-7月开始大经销商和大零售商开始惜售,不怎么发货,到9月初(大概5日)前茅台价格持续上涨,另外今年茅台整体发货节奏比较靠后,过去每个月10号或者最晚15号就到货了,今年要到20-25号,这也是涨价的原因;

-9月6、7号以后价格快速下跌(每天30-40元的下跌),原因:今年白酒整体消费不是那么好;到货变快,5-8月都是20号左右到,而9月份7号左右9月的货就发过来了;7、8、9号很多大商集中投放货,到目前约5天事件价格下降150元左右了,整箱批价现在大概3120元左右,单瓶降到2780元左右,都降了150元左右;

-目前库存10天左右,9月初15天左右,茅台整体库存不高,比较良性;

-今年茅台还是有隐忧:新产品销售普遍不太好,比如香溢五洲、珍品基本上要货的人不多,批价跌的也挺厉害,这些产品刚上市的时候都是六千多、五千多,现在跟指导价已经差不多了,1935最高1800元,现在1270、1280元左右了,现在有点价值回归了,开发性的产品不那么受追捧了。

新品品牌力还不够,市场不太认可,比如1935有点高不成低不就,自饮偏贵,招待又有点拿不出手,年初计划投放2000吨,不够再投放1000吨,估计1000吨可能不会投放了;

-总体茅台大盘子没什么问题,略有些隐忧。

目前公司在做一些较大调整,不如营销上的改革,未来更多份额会给i茅台和每个省区的直营店,现在公司在大力打造直营店,基本上每个经销商都要开1家或数家直营店,这是个较大的改革;-昨晚得到较确切消息:公司和集团公司的营销公司或已基本完成改组,原传闻集团公司股份占比更高,实际可能还是股份公司股份占比更高;-3Q营收和利润预计好于2Q,营收预计+18%,利润+19-20%,好过2Q,因为2Q团购销售少,主要i茅台上销售,i茅台以中低价为主,3Q团购做的不错;-4Q只有两个月可发了,基本上大局已定,今年整体估计18%营收增长,20%利润增长。

五粮液

-公司给我们召开了好几次营销会议,希望我们积极完成合同任务,积极打款、发货,我们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完成了80%提货。

打款我们问题不大,我们用的是承兑汇票,基本上10月底要把全年的兑付完;-8、9月集中发货,目前库存比6、7月稍微显高,目前2月vs6、7约的1.5个月;-我们7、8月增长13-14%,9月估计10%(基数较高)增长;-近期公司在加大费用投入,激励经销商积极完成任务。

1218大会可以给我们更多补贴,估计一箱能补贴20-30元,也就是9-10月的货都能给补贴,增厚渠道利润。

前段时间渠道不太挣钱,整个渠道利润也就30-40元,现在如果能增加20-30元,估计大家积极性会明显提升;-公司几个主要低价省区存货比较多,公司可能要拿几个亿收980元以下的低价货,对股东可能不是好事情,但收回的货肯定要再卖出去的,如何平衡:每个省区有排名,排名靠后的在1218的时候给的补贴就少;-积极点:渠道利润变厚,大家要货积极性提高,利于销货,排除价格干扰因素,前段时间有人批价放950元,现在基本恢复到975元,虽然利润上有受损但销售和价格好转了;-公司希望批价到1000以上,我们认为目前还比较困难,乐观情况可能明年春节到1000以上;-目前看公司要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可能还是有压力,若要完成,4Q可能还需要压点货;-产品方面,1618情况可能没有普五好,经典五粮液表现更差,年初几个大商提价到1700元,现在跌倒1520-1530元,今年2000吨估计也完不成;一些系列酒还行,比如五粮特曲、五粮醇、五粮春,还有十几个点、20%的增长。

泸州老窖

-地区间表现分化;-在主导地区销售一般般,根据当地经销商反馈,增长在几个点到0之间;-华北地区明显好一些,低度产品突围还不错,河北、山东、北京低度产品明显加速,高度产品SD增长。

7、8月我们有补货情况,有20%多增长,9月回归正常,估计做到15%增长,其中,低度有25%增长,高度7-8%增长,系列酒(比如窖龄、特曲)我们这边表现不错,1952、黑盖去年铺了一轮货,不是很成功,今年再次投入费用,进行第二轮铺货;整体我们15%的预期增长里,老产品估计贡献10%,新产品铺货贡献5%;-情况比五粮液好一些,也因为公司管理层、营销团队延续性比较强,没什么调整,有推出一些新颖的营销活动,更好的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餐饮恢复、市场情况比较良好的时候,老窖可能表现会更好一些。

山西汾酒

-7、8月35%左右增长,9月没怎么降速,估计保持35%左右增长;-青花系列表现较好,青花20还在加速;-北京是除了山西之外较成熟的市场,我们青花20还能有40-45%增长,青花25今年有50-55%增长,青花30复兴版在60-70%之间,老牌分、巴拿马也能做到30%左右,今年可能玻汾一般一点,因为我们这个区域光瓶酒竞争比较激烈,本身有很多二锅头,加上很多地方性的酒,前几年玻汾高速增长时,我们增长也没有别的地方快,今年整体消费力减弱,叠加玻汾有一点限量,所以我们玻汾今年基本没增长(0-5%),9月基本也没什么增长;-整体汾酒势头仍非常好,我们库存1月左右,很良性;-市场关注汾酒能否继续保持增长?

我们觉得今年可以做到35%,明年可能25%,后年可能还能保持20%以上。

清香型白酒现在还是受欢迎的,年轻消费者喜爱。

我们把汾酒当作北方几个省份的地产酒,大家认可度较高很多政务商务招待很接受它,预计在我们这个区域还能保持较高增长。

在华东、华南它的升级情况较好,在华东、西南、西北它还有很多招商空间,未来2-3年预计能保持较好势头,不会太降速。

洋河股份

-前段时间公司搞会战,压货较多,大家库存较高,我们现在50-60天,有些超市的货送过去后还没销售;-销售情况还不错,我们7、8月有15%增长,9月估计能做到18%左右,3Q估计16-17%;-过去比较大的问题公司基本解决了,新包装上市后带来许多改观,比如渠道利润改善:现在销售一瓶能挣10元,天之蓝能挣15元,梦3挣40元,梦6挣60元,对提升经销商积极性还是有很大作用的;-4Q、明年春节预计还能更好;-我们今年任务是增长20%2Q受影响很大,3Q目前看估计达不到20%,4Q可能会压点货来完成全年任务。

牛栏山

-表现较差,2Q下跌14%,3Q下跌10%;-新国标的影响不太大,但它的动销还是不太好,弱于我们的预期。

舍得

-整体销售还不错,3Q明显比2Q好很多;-库存40天左右,不高;-3Q估计能做到40%增长,比我们预计的50%低一些。

酒鬼酒

-库存80天左右,略偏高;-增速还不错,3Q增长30%,低于我们预期的50%。

乳品伊利

-最近打折促销力度较大,安慕希、今典基本上都是三增一或二赠一,费用投入较大;-3Q预计我们能做到10%增长;-库存我们现在45天左右。

蒙牛

-库存蒙牛50天左右;-费用投入和伊利差不多,三增一或二赠一,但销售情况比伊利差一些,我们仅做到6%左右增长;-费用投入驱动下,营收估计正增长,但利润增长估计明显差于营收,可能0增长甚至负增长。

妙可蓝多

-我们只有做常温奶酪棒,没做低温奶酪棒。

常温奶酪棒现在销售不太好;-3Q妙可蓝多我们这个区域估计达30%左右增速;-近期奶酪棒打折比较频繁,估计公司利润情况不怎么样。

啤酒-今年夏季表现不错。

品类也有一定节庆效应,特别易拉罐装啤酒会做成礼盒;-受益于今年夏天热;消费力减弱,白酒这几年持续涨价以后太贵了,聚会喝的都400元以上一瓶,啤酒也就最贵20元左右;近年创新产品多,吸引很多人转为喝啤酒。

青岛啤酒-估计增长10%,目前库存45天。

燕京啤酒-可能是今年啤酒里面最大黑马;-增速15%,库存30天;-清爽型等普通产品淘汰很快,而U8等新上市产品增速高能达60-70%,因此预计利润增长能达到20-25%。

百威-可能要差一些,因为它的市场是被侵占的,它在餐饮和流通渠道有一定增加,但夜店渠道损失较大,去年和今年可能丢失了20%的增长;-目前我们库存60天,增长10%左右,低于燕京。

雪花啤酒-升级趋势较良好,普通勇闯天涯都在向超级勇闯或者马尔斯率等更高端的新品过渡,喜力在餐饮、流通渠道都有比较大的突破;-3Q估计雪花+喜力也能做到15%增长。

重啤/嘉士伯-我们没有销售,但今年势头估计比去年放缓,特别是乌苏,去年北京市场乌苏有25%以上增长,今年估计15-18%,但总体重啤势头还算不错。

整体北京地区啤酒品牌势头排序:燕京势头最好、重啤第二、雪花第三、青岛第四、百威第五。

其他

速食康师傅、统一-总体情况还可以,因为天气较热;-方便面3-5%增长,饮料7-8%增长,基本上摆脱3月老坛酸菜事件影响。

软饮料农夫山泉-情况保持相当不错;-东方树叶提速,去年30%左右增长,今年1Q+35%,2Q、3Q突然加速,现在有60%的增长,主要有青柑普洱和龙井新茶两款新品的贡献,老产品整体也仍保持不错势头。

无糖产品里今年东方树叶应该可以说收获非常的大;-很多其他产品也做的不错:12L桶装水继续较快速增长,今年应该又能翻番,NFC、新产品比如打奶茶表现也不错;-苏打气泡水当时预期能增长50%,现在看来可能+25%,没有预期那么好。

东鹏-我们主要卖他们500ml的产品,销售占比82、83%;-小包装、无糖产品他们也在布局、铺货;-今年华彬红牛被很多商超下架,对东鹏也算是利好;-整体东鹏势头不错,我们3Q预计能做到30%增长。

调味品海天味业-餐饮行业还未恢复,对海天影响持续,我们目前库存90天,1H未110天,3Q预计10%左右增长;-这个增长还是有一定水分,因为打折情况较多,最近中秋活动基本上8折起步,6折5折也有。

厨邦-稍微好于海天,因为今年公司的投入和费用兑现情况较好,今年预计能做到15%增长。

榨菜-情况还不错。

3Q我们预计能做到18%增长,一有疫情,榨菜还是必选10品,另外餐饮渠道开拓也有一定拉动。

酵母-还是较稳定,安琪一直在15%左右增长;-天味,复调做的不错,3Q可能能做到25%增长;-颐海,势头不如天味,因为火锅底料受其他品牌冲击较严重,复调方面它收到的销售没那么好,小火锅热度已经过去了,销售不是那么好,冲泡粉丝和自热米饭销售还不错但体量仍较小总体3Q预计13-15%的增长。

Q&A

Q:一开始介绍的贵公司营收-7%、利润-30%左右是3Q情况?

A:指3Q的情况,我们经销商的情况,不是公司的情况。

龙头公司的情况还是要好于行业。

Q:奶粉的情况?

A:飞鹤:3Q明显有变好,主要由于公司采取了几个措施:稳价盘:没像1Q、2Q那样疯狂打折,我们的售价有所提升;卓睿产品占比提升,利润好于星飞帆,卖一罐能挣40元,星飞帆只能挣10元,超高端、辅食类产品比例也在提升,2Q我们下跌4.26%,3Q我们估计能做到12-13%增长,利润情况预计会更好,现在利润最差的星飞帆基本上也能挣到13-15元。

今年婴幼儿市场可能是近年最差的,可能与出生率有关。

也有表现好的,比如伊利的金领冠,公司说他们能做到10%增长,我们也有8%增长;君乐宝更好,我们能做到20%增长,贝因美最好,我们11能做到40%增长,主要因为他们营销改革,新产品可睿欣今年卖的非常好,回购率很高;外资品牌大部分表现不太好,但也有突出的,比如A2表现还不错,我们今年做到20%左右增长,但老大惠氏还是不行。

Q:飞鹤3Q库存?

A:有所降低,我们最高120天,现在80天,也还是比较高,但奶粉保质期比较长,我们勉强能接受。

能降到2个月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Q:蒙牛销售情况弱于伊利,原因?4Q会改善吗?

A:原因:品牌力与伊利的差距有拉大的情况;渠道:伊利经销商、终端网点数量比蒙牛高;两家都在压缩费用,但伊利由于体量更大,压缩对销售的影响更小,今典68元买2赠1,但特仑苏没有,原价48,折后39.9,没有做折上折,我们同店对比,特仑苏销售都要比今典少20%,正常应该比今典销售要高30%;内部的组织管理:伊利整体上下一致传导性、执行力更好,蒙牛内部管理、矛盾还是更多一些,最近也有在传卢敏放要走,整体看伊利势头还是要好于蒙牛。

Q:11月世界杯对啤酒销售会有利好吗?

A:过往几届世界杯、奥运会对销售有帮助,但不大,比如18年世界杯,销售好的品牌比如百威多卖5%,其他品牌也就多卖2、3%,好像帮助不是很大。

另外,11月对于我们北方地区来说已经很冷了,温度都0下12了,可能对南方销售帮助大一些。

Q:速冻食品情况?

A:3-5月疫情对中国今年消费品市场改变大,特别餐饮行业今年很困难,但外卖行业今年增速很高,速冻跟外卖关系就较大,今年餐饮堂食北京恢复到80%左右,还不算特别好,最近一周北京疫情又有恶化,一个地区只要有1个病例,餐饮可能就下降50%。

今年此起彼伏的疫情对预制菜赛道就是很大的催化。

前几年预制菜基本上就是15-18%的增速,不算火。

今年6月以来跟我们咨询预制菜产品的客户非常多,预制菜明显在加热,我们用预制菜的客户近期估计增长了50%,整个行业今年增长预计不会低于25%。

预制菜未来几年因为餐饮受限预计会继续加热,明年达到30-35%增速是很有可能的,后年可能还加速。

预制菜近年越来越热是事实。

我们收到的餐饮经营者的反馈:点外卖的人大部分不会点特别贵的菜,厨师产能有限,若只卖低价菜品,利润肯定受拖累,使用预制菜节省不少时间,所以越来越多采用预制菜。

据我们观察预制菜龙头,包括安井、三全、千味央厨、天味食品、国联水产我们接触比较多,情况都还算很好,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赛道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