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9-15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海康威视电话会交流纪要2022-09-08
【公司基本情况】
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长9.9%。
PBG:年初需求较好,但上半年受疫情及经济影响,需求有一定的延后情况,呈现小幅度的负增长。
EBG:在疫情及经济的影响下,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再加地产等行业下行,需求端压力大,但如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不错,因此综合而言,EBG上半年有小幅度的正增长。
SMBG:国内三个BG中表现最好的。公司不断往渠道扩充新产品以对抗经济和疫情的负面影响,如电线、电缆、网通、数通、补光灯、充电桩等;加强供应商的供给能力以便在在下行期时,供应商可以更好地满足终端客户的需求;适时做促销,尽量扩大市场份额。
创新业务的8个业务赛道都是比较好的,上半年有20多的增长,但是业务之间也有快慢的差别,Toc端受消费下行的影响,增长稍有压力,如机器人、电子的Tob端因为工业属性较强,硬韧性会更好,上半年增速也不错。创新业务的体量在逐渐变大,上半年虽然横向增长不错,但其实不及我们内部的预期,主要也是受到疫情和经济的影响。下半年如果恢复正常,我们相信创新业务会回到理应达到的增长中枢。
地区情况:海外和国内上半年最大的区别在于疫情的管控,从去年开始,海外的社会秩序和经济慢慢在恢复,有较稳定的商业环境,所以我们有较充足的商业操作空间,所以上半年海外的增速比较稳定。
现在海外的增长是有比较大的变化的。今年发展中国家在海外的占比达到了60%,这些国家和我们的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也更能接受中国的管理方式,所以他们对海康有较高的认可度,适合我们的业务发展。未来有这块增长基础,我们相信海外增长也会不错。
面对海外的地域性的问题,如能源危机、通胀压力等,我们会通过一国一策的方式去灵活应对。下半年国内的外部环境应该会逐渐转好,一方面各地在做常态化核酸,效率不低,经济我们期待会逐渐回暖。而且最近高层的表述也比较积极,政策会有越来越多实质性的落地,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商业环境,那么国内几个BG也会慢慢增长。PBG跟着政府投入走,恢复可能会更干脆一点;EBG等外部环境稳定了,政府带头投入了,EBG的企业部门或者个人消费部门的信心和投入需求就会逐渐恢复。
毛利情况:上半年毛利约为43.14%,其中有一个会计调整项是把运费从营销费用转到了成本端,这会影响0.6%的毛利,加回后在44%左右。公司认为44-46%是比较正常的毛利区间,但是同比略有一些下降,一是因为缺芯片,很多产品溢价,二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压力大,竞争更加激烈,也影响了一部分毛利。但我们认为这些都是短期的因素,本质上是外部需求不足导致的阶段性的影响,并不是趋势性的变化,毛利最终是由整体竞争来决定的,所以只要公司的竞争力提升,行业的相对地位还在,毛利就还是比较稳定的。
费用情况:上半年费用同比略高,是因为费用投入是刚性的,今年上半年费用和收入错配。公司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依然不会改变,会比较保持一个理性的投入节奏,继续对经济保持观察,如果下半年经济依然非常低迷,我们就会相应地控制投入节奏,比如六月我们的社招基本停止了。我们认为费用和收入是分子分母的关系,作为一家科技型公司,我们更在意怎样扩大收入,因为收入增加后费用率就稳定了,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在建工程相比去年有大幅度的提升,都是各个地区的园区,有产业园区、研发园区。
【Q&A】
Q:按理来说中小微企业的压力比较大,那么SMBG为什么能取得比较好看的业绩?后续的经营节奏是怎样的?
A:上半年SMBG相对三个BG而言好一些,但经营的压力还是有的。SMBG第一是渠道端从去年开始增加了很多品类,今年上半年的效果显现了,可以在外部经济外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去抵消一部分压力。第二是我们会看情况去做促销,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我们会做线上和线下两方面的赋能,另一方面我们对库存进行管理,品类的拓展也会继续。
大家可能会比较担心中小微企业,但其实中国的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力很强,比如街边的小店开了一茬又一茬,换一波店会多一波需求,所以SMBG和信心有关系,小微企业的信心回来了,SMBG的增长也会回来。
现在供应链上的黑天鹅的事件也不少,所以我们在国内建了10个仓储物流中心,主要是为了解决触达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会保持较高的库存水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蜂巢中心能够在全国各个地方有快速的触达。通过这些方面,我们在供给和需求都已经做了较好的准备,所以我们相信SMBG会随着宏观回暖。
Q:供应链方面的风险是怎样的?
A:上半年我们的库存增加了不少,周转天数已经到135天了,因为上半年经济和疫情严重影响物流和交付,所以我们在原材料端和产成品端都会增加库存水位。
库存的增加带来的风险主要就是资金的占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担忧。但是公司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而且对于市面上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海康囤得比较少。我们库存较多的主要是定制料,每年年初会和供应商谈合同、谈交期、给预测,价格和数量都是比较稳定的,生产商也不会生产多余的料砸到市场上,也就不会降低价格。
在产成品方面,我们的产成品以嵌入式的为主,和消费类产品不一样,它的波动价格是比较小的。而且我们最终都能形成销售,我们在渠道耕耘这么多年,对于每个阶段什么型号比较契合市场需求都心中有数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国内有10个物流中心,海外有11个物流中心,其实是对各个不同区域的需求,会有灵活的调配,所以我们的减值损失压力也很小,上半年的报表里的资产减值损失大概就1.25亿。今年上半年疫情,整个长三角地区基本都停产,我们想了各种办法,政府部门也帮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上半年都差一点停产,这种风险未来看是不确定的。
Q:除了疫情导致停产带来的供应链安全风险,那关键零部件这方面呢?
A:2019年初实体订单公布之前,我们很早就知道这条信息了,就已经开始在准备了。我们一部分做国产替代,一部分做方案替代,一部分囤一些料(老型号)。这些替代过程这几年一直在做,现在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了,对我们的供应链没有影响。
比如旧型号没有办法替换的部分,我们会囤一些料,到做迭代的时候就会把那些含美的物料替换成新的,我们囤的原因是老型号还在市场上,我们让它自然消解。
实体清单也是有具体规则的,含美25%以下的我们都可以正常采买。供应商和我们这边都会动态调整的,比如原本物料可能含美量超过了25%,但是把整体做大一点,含美量就降低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给我们正常供给的。
我们现在和国内的很多厂商在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做平行的研发,一个产品用国产的这部分,就会去和他们下订单,用他们的芯片来替代。但是我们也会考虑国产目前的稳定性和质量问题。现在其实是两条腿走路,国内会培育一部分,国外的物料也还有,而且我们也做了高库存,再加上对于制程而言,28纳米足够了,窗口期就在5年以内,所以我们就不太会受影响。
产品上来讲不会被卡脖子,比如英伟达提供的是GPU,海康的需求不大,而且GPU的替换方式有很多(APU、TPU、NPU等),最终解决的是特殊场景的计算,即使到我们需求大的那天,国产也都成长起来了,所以供应链这方面大家不需要特别担心。
Q:如果真的发生了SDN这件事,可能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A:首先SDN落地的概率非常小,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执行层面非常难落地,海康的订单平均是2万每单,在全球150多个国家都有生意,美国那边无论从人力还是财力方面考虑都是难以执行的。
其次从业务上带来的实际影响也会比较小。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就是想要制裁,国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目前占我们海外的60%,这部分也不会受太大影响,因为我们并非一定要用美金来交易,可以选择用人民币或者欧元之类的。在发达国家里,像美、英、澳这种同盟的抱团会更紧密,但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对美国做什么不会有太多担忧,而且我们在欧洲也是可以用欧元来进行结算的。
这个消息当初是为了试探国内政府的反应,在彭博的报道中,外交部也表态如果美国用SDN来制裁的话,中国会进行反制。美国财政部那边不会发一篇报道说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企业很难去证伪。
我们内部也有做一些极端情况的预案。如果SDN真有落地的那一天,在一系列的公司中海康会是应对得最好的那一家,因为我们提前会做很多的准备,会去测算对我们的经营会有多大影响。给大家一个数据参考,过去5年我们在美国有1500-2000万只摄像头,大华大概有几百万,我们加起来有2000多万。如果我们完全退出美国市场的话,现在排名第三的安迅士的年产量是200-300万只,韩国的韩华是每年150万只,台湾的Vivotek是100万左右,他们拿全部产能来替代我们也需要四五年,所以如果SDN马上落地、没有任何缓冲期的话,这些摄像头海康就全管不了了,人家要替换也不是一年就能马上替换的。
而且智能网联的市场需求在,他们从发展中国家转到了美国,我们从美国转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增长率还更高,其实按全局来看,似乎还不受影响。上半年SDN这个消息对我们的业务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Q:PBG未来的趋势?
A:政府有从城市的治理提升到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逻辑,这是PBG的空间。过去几年,平安城市、雪亮工程这些项目是国家自上向下推动的,每年量很大,PBG这边也确实能看到比较好的增长。19年慢慢缓和下来后,交通、公安这两个子行业继续延续高增长,同时安全需求慢慢解决了,政府的治理方式逐渐转变成服务型政府,其中的内涵就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在数字化的大背景趋势下,如环保、应急、民生服务等城市生活方向的需求会增加,但是它是散点式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像平安城市那样每年固定要投多少量的自上向下的策略出现。但会有这样的过程,如果试点做好之后,就可能往上汇报,然后中央来把这个政策具象化、落地到每个城市。
今年区级别、街道级别的资金是不少的,比如杭州余杭区的公务员一年工资三四十万,政府的资金还是有的。但是短期会有专项债的考虑,未来政府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有一个先投入、后有回报的过程,以前靠地去吸引好的企业,以后就要靠服务能力去吸引人才和企业了,所以需求端是没有问题的。
海康过去的公安、交通的技术储备是可以传承的,再加上我们现在技术供给以及一系列的产品都可以去供应这些需求。我们不是过去的安防企业了,我们也做了智能物联,在AI方面的积累其实不比算法公司差。
PBG未来会经历需求结构方向上的转变,现在公安、交通比较大是过去的结果的体现,在未来,应急、管理、民生、环保这些行业以后也会成长,现在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这些行业的项目。
Q:您刚才说的长尾的需求大概占比多少?增长水平如何?
A:没有具体的数据。现在没有交通、公安那么多,但是未来会较大地去承担增长的功能。
Q:公安、交通这种稳态的更新迭代需求的占比是多少?
A:具体看每年政府部门的预算。现在看到的是长尾需求,但是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就不再是长尾的需求了,因为政府会判断什么样的应用、产品、功能和治理方式是最有效,试点向上汇报后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同等级的政府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传播速度是很快的。
Q: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游需求的大概情况?
A:同比的数据没有,但环比肯定是更好的,下半年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调整的,按照我们去年定的下半年的业绩目标来制定的。
Q:那全年目标呢?
A:我们会去努力去做,但无法给具体的数字,需要看宏观的拉动情况。
Q:明年的产品趋势?
A:这几年我们的研发投入都是超过10%的营收,所以宏观环境对海康自身的能力是没有伤害的。而且因为我们比友商的投入更多,相当于在韬光养晦,一旦宏观环境更好,我们会跑得比友商更快。
需求有没有落地不是我们企业能够决定的,还是需要看宏观的大环境,但是我们目前认为下半年会比上半年更好,明年如果没有这么多疫情的影响的话,也会比今年上半年要好很多。
Q:智慧楼宇方面有没有受到烂尾之类的异常项目的影响?
A:会受到影响。智慧楼宇板块的5大产业是比较均衡的,都在20%上下,房地产对我们确实有影响,主要是新开工的部分。在主观层面,我们是做了应收的风险管控的,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会放弃一些项目,从我们的报表当中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资产减值损失比例是很低的。在客观方面,上半年新开工的这部分确实会对我们的需求端有一些影响,但是其他的存量的物业、商业地产等在智慧楼宇都还好。
下半年房地产政策调控稍微放松一点,整体投资信心恢复的话,EBG下半年还是会有比较好的空间的。
Q:新开工的和存量的比例?
A:没有具体的数字,但定性地来说,存量会更多。很多物业要做管理上的改善,原本需要很多人去管理的,比如垃圾分类、巡检、高空抛物等,未来会通过智能摄像头来做区分。
Q:这个板块里是我们的软件系统、AI这些业务多一些,还是主要就是产品加施工?
A:现在不带AI的纯安防很少。很多连锁企业用的都是我们的产品,不是我们供给供不上,而是企业经营的问题会导致需求有所下降。
Q:未来公司库存的水位?
A:库存的管理是会动态调整的,以目前的状态而言,不会比上半年更高。因为上半年已经拉了一部分了,下半年如果经济向好,我们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增长,但是高水位的政策还是会持续。就像刚才说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一个是不能交付,另一个是资金转成库存,权衡下来是保持高库存的策略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