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8-17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220811中芯国际交流纪要
财务情况
22Q2收入19.03亿美元,环比增3.3%,同比增41.6%;毛利率39.4%,环比降1.3pct,同比增9.3pct;经营利润5.39亿美元,环比增0.6%,同比增0.3%;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2.2亿美元,环比增7.4%,同比增3.7%;应占母公司利润5.14亿美元。
公司总资产405亿美元,库存资金186亿美元;总负债131亿美元,有息负债73亿美元;273亿美元总权益。
现金流方面,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金额21.22亿美元,投资净额-6.81亿美元,融资净额12.28亿美元。
预计22Q3的销售收入环比持平,0%-2%;毛利率38%-40%之间;今年全年业绩指引维持不变。
经营情况
2季度,收入突破19亿美元,环比增3.3%;出货量、ASP小幅增长,产能利用率97.1%;在5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有提到预计疫情将对Q2的产出影响在5个百分点左右,但因为部分工厂在Q2并没有进行岁修,导致Q2的实际业绩略超指引,影响没有达到5个百分点。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其它等收入来看,智能家居受无线网络、路由器、局部连接的需求带动增长;消费电子领域则是高端模拟、MCU等带动,环比增长8%;其他领域则是工业类环比增18%。8英寸收入32%,12英寸收入占比68%;整体上二季度的收入结构符合公司对市场的判断。
22Q3E指引
预计22Q3E的产能利用率健康、ASP维持稳定;
问答环节
Q:周期的调整,公司对接下来几个季度的影响的判断?
A:这里面的问题是影响会有多深、我们如何应对保持尽快恢复,其实取决于下游去库存的速度;我们也看到一些下游客户在裁员,比如LCDDriver(大尺寸面板)等领域的需求很差;但工业、汽车、高端模拟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仍然处于非常健康的状况。手机、汽车等制造商,到了年底都在为203E做计划;以及明年春节后,可以看到他们是否有变得更好。
Q:各板块的Q3、Q4的指引?
A:Q3的产能利用率会和Q2比较接近,处于比较高的阶段;但还看不清Q4。
Q:产品价格情况?
A:LCDDriver(大尺寸面板用),智能手机的CIS、指纹识别芯片等的ASP下降,因为这些下游客户为了维持他们的市场份额,也会反过来希望我们降价,我们能做的就是降ASP。可以看到智能手机的终端销售下滑了17%,库存变得更高。其它产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多变化。我们也在和客户沟通,了解市场情况,但现在谈论Q4还是有点太早。
Q:过去几年公司的收入规模和GF比较接近,他们的资本开支比较小,公司对未来投入的看法?
A:现在有个共识,就是中芯国际的“在地代工”逻辑是不变的;中长期全世界的半导体行业,特别是中国国内的代工业发展前景是巨大的,因此公司也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规划、投入相应的资源,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的发展是不会改变的,投资密度也会基本保持稳定。
Q:下行周期里,公司会对毛利率有一个最低的要求吗?
A:其实我们还是跟着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走,公司建立一座工厂,建好后是预计要运行20年+的,这期间一定会遇到旺季、毛利率很好的时候,也会遇到淡季、也就是小年。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20年里的小年对公司的发展影响就不大。
比如现在是市场淡季,我们会充分的去和投资者交流,也和客户去沟通,尽量统一到统一的发展逻辑中来。
Q:产业下行周期,公司如何应对这种状况?
A:下行周期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整个全球经济的衰退,另一方面是行业内部的供过于求;但主要影响还是外部的周期、整个经济不景气。半导体产业遇到的问题是,整个供应链,包括设备供应商的交货不及时、导致产能的建设有所影响,即使产能建成后但发现Wafer的供应没有增加太多,这就导致整个行业的单月出货量没有增加太多,所以半导体行业的供过于求其实并没有太过于严重。
但问题是,前几个季度下游客户拼命的购买,现在不像之前买的那么多了,而中间商的库存在变多了。比如不同的行业的情况是不均匀的,消费类、手机就受到特别严重的冲击,工业还是供不应求的,网通尤其是高端的网通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中芯国际的这次情况和以前也不太一样,因为我们准备的比原来好,客户、平台也更好;但也遇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周边疫情的不稳定性,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会比较大一些,不同的城市疫情起起伏伏,而公司在多个城市都有工厂。
目前中芯国际的收入来源70%+来自中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的互动会比较多,影响也会比较大;比如代工业的别的同行,它的营业百分比来自中国的会有些不同,大家面临的压力可能就不太一样。
中芯国际和中国市场、客户联系较为紧密,未来也会和客户一起走出来;我们也有大量的国际客户、国际订单,公司会做好平衡,尽量减少单一市场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我们有特别新的工厂,也有非常久的工厂,这种工厂的工艺节点、产品平台、客户都非常多,而且产品已经在那了,量也在那了,这个月多一点、少一点都很正常;但是新工厂情况会比较严峻一点。比如我们的深圳工厂,因为是新工厂,之前的产能是满的,但毕竟验证的客户数量还是比较少,如果某个客户的量突然急停,我们就需要重新和别的客户去做Mask、下单投片;我们在努力去和客户、光罩、产品验证加快节奏,希望能快速转化为产品,同时把库存高的产品的生产产能停掉,去优化生产一些比较好的产品类别。我们尽可能的在同一个厂里把产品做到有灵活性,中外客户都做起来,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两边兼顾。
Q:您提到了速动急停,想知道这是多快的下行,因为我们看到收入方面,消费电子也仅环比降了7%?
A:其实速动急停是所有晶圆厂都面临的情况,但具体的比例不太一样。我们中芯国际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大屏电视的LCDDriver、PMIC、wifi、TCON,以及智能手机的大宗的指纹识别、LCDDriver、CIS等这种情况比较多。
手机厂商之前预计的目标比较高,但看到销售量很小,手上的库存比较多,所以他们现在就去市场拿产品的时候就只拿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你就会发现需求少了一半以上。再加上中间公司的库存也会很高,设计公司就立马要求Fab这边不下线晶圆。举个例子,就是某家公司可能昨天还是一个月一万片的投片,今天要求现在能不能都停下来。
我们认为有两个时间点非常关键,一个是2022E年底,终端客户都要做2023E的收入计划,也会预计无论是手机、电视的生产量,也此来说要备多少库存;另一个是2023E的2月份,国外新年、中国的新年都结束了,那个时候会来判断整个宏观经济,以此又来调整规划,再把订单下放到终端的产品公司。所以,今年年底、2023E的2月,就是个观察期,而在这之前,都会比较难受。如果观察到,需求开始恢复了,那按照时间节点,大概就是23Q2的季度末就有出片了。
Q:产能利用率什么是健康的水平?
A:我们指的产能就是可以生产产品了,出片量/总产能就是产能利用率。但新厂就会面临下线的片子小于投片的片子,会有建设新产能的影响,我们认为一定要高于90%的产能利用率,才会比较健康。
Q:公司曾经提过2025E总产能要翻倍,基于和设计公司的LTA长约,考虑到现在宏观环境的变化,2023E的资本开支规划是?
A:2023E具体资本开支还不便公布,但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投资的Capexintensity是稳定的、持续的。之前提过,基于2021年的基数,2025E总产能要翻倍,其实是基于自身的考量,因为中芯国际在全球代工业的份额只有5%,占比非常小,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不会因为中芯国际的产能增长带来什么变化、造成冲击。我们目前的客户、平台领域,即使达到2025E的目标,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们在各个厂区的项目,还是会持续坚持下去,至于2023E会不会增加一点、减少一点,现在只能说,我们会很谨慎、稳定的来做这件事,不带来太大的波动。
Q:从收入结构来看,智能家居收入基本抵消了智能手机的下降,想请问下智能家居主要是什么工艺、产品,这个增长是否可以持续?
A:我们现在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是,有线/无线的网通、智能操作等,而白色家电、遥控器等是放在消费领域。
网络连接的Wifi、蓝牙,无线通讯、智能电视、家电的IoT等都放在智能家居这里面,包括一些监控器、能上网的设备(不包括笔记本电脑)比如机顶盒、无线音响等,都算在智能家居里面。
产品方面,主要是蓝牙、Wifi6、PMIC、MCU、NorFlash,CIS/以及ISP等都算智能家居,这些产品用在工业中就算工业。
Q:急停速动方面题,看到Q2的合同负债提升了5亿美元,接近翻倍的增加,这些是长约,会不会面临急停速动的情况?
A:签LTA的都是预交款,也是公司认为非常有潜力发展为龙头的客户,我们目前看下来这些地方都没有收到太多的冲击,也是按照原来的价格来做。其实,长期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操作方式,无论是价钱、产能等都会比较好,不会有太多的风险。
Q:Q3的业绩指引是否考虑了部分工厂的岁修放在了Q3?
A:是的,已经算进去了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