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7-14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金风科技(002202)-调研纪要-20220710
Q&A
Q:二季度公司中标情况较好,中速永磁占比有多少?
A:中标没有统计。
但从全年交付来看,今年50%都会以中速的技术路线进行交付。
Q:今年的出货量和利润预期是否有变化?
A:目前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中期业绩路演时管理层会发布最新指引。
目前还是维持全年16GW的交付体量,包括1GW海上、1GW海外,最终会形成14GW作为销售收入。
Q:今年Q1风机价格较低,这部分大概在什么时候确认到收入端?价格反弹后,如何看待长期的毛利率水平?
A:Q1招标对应未来时间点比较难说,还是以全年招投标情况为准。
整体交付周期在12-18个月,当年年初时会和下游业主沟通。
今年整体毛利率给的指引为15%,主要基于以下因素:(1)去年海风抢装,产品结构中海风交付占比高,贡献了较高毛利率。今年海风交付1GW,同比下降幅度大;(2)今年整体交付价格是基于过去招投标市场的中标价格,今年交付的中标价格较去年有下行趋势;(3)正向因素:中速永磁产品对成本和毛利率有优化;供应链采购方面没有上涨,甚至整体略有下降;产品大型化迭代速度快,对单MW成本下降有明显效果。
Q:陆风和海风的毛利率各自水平?
A:没有拆分,可以参考去年。
去年6/8S机型大部分以海风为交付标的,毛利率可以达到25-27%。
长期来看,理论上海陆并没有明显的毛利率不同,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成熟,陆海毛利率最终会趋向一致。
Q:海风竞争门槛更高,不会有利润率溢价吗?
A:目前看有一些,但不多。
现在招投标价格3000-4000,已经是平价水平。
去年海风招投标价格肯定比现在高,甚至有7000-8000,今年都是3000-4000,4000以上很少,对毛利率的贡献效果会越来越弱。
Q:公司Q2招标份额改善挺多,全年展望如何?招标业绩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A:整体以25%的中标率为目标。
改善原因:(1)全年还是较稳定的,但是Q1有一些标没有开,移到4月,所以在时间上有差异;(2)公司对一些标的有选择性,部分标交付期长、前期手续不完善,所以有策略性选择;(3)公司最近两年有属地化战略,从前期效果看确实有好处。
Q:公司今年Q2中标单价,与去年或者今年Q1相比水平如何?
A:目前还未统计,不掌握中标平均单价,要等到完成全年交付后才能落实单价。
另外每年成本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展望交付时的成本和价格。
Q:内蒙消纳压力较大,而公司订单有很多在内蒙,所以当地电网是否有阻碍?
A:从技术和实际政策层面,阻碍比较小,消纳是短期因素。
具体当地项目情况不掌握,但全国整体消纳和利用小时比较好且稳定。
Q:公司先建造后转让的项目一般建在哪?
A:都有。
Q:未来几年发电业务的装机目标?
A:自营风电场计划每年新增1.5GW,同时转让1GW,即今明两年计划净增0.5GW。
Q:公司手上在看的风电场资源是什么规模,以及陆、海拆分如何?
A:一季度末权益在建2552MW,基本上都是陆风。
原因:(1)整个行业来看,海风尚未完全实现平价;(2)海上部分目前还是以技术投入、前期产业和基地布局为主。
Q:公司上半年招标情况好的原因,以及对全年展望?
A:预期今年整体招标为陆上55-60GW,海上12-15GW。
公司没有上下半年预期,但招投标自身有规律性:上半年央国企集中发力,下半年是私营业主有招标量体现。
招标情况好的原因:(1)1-5月整个市场同比有80%的增长,市场基数大;(2)公司有属地化战略性落地,市场反应比较好。
Q:全年招标预期根据上半年情况没有上调吗?
A:没有。
如果上调,中期时管理层会更新。
Q:相较于抢装年,当前交付时业主端的心态是否有变化?
A:行业发展与过去都不一样,经历21-22年陆海抢装后,风电进入平价,是市场化的影响,政策上的影响则变弱,未来可能是自主化发展,所以业主心态不一样,主要落实到看是否经济来进行招投标。
之前的非抢装年最多也是30多GW,今年陆海装机量预期55-60GW,十四五对可再生能源更积极和精准。
另外各政府对项目的推进、装机和消纳都有自身的考虑,部分政府会将核准到最终并网的工期缩短到12个月之内,若未完成,可能会取消项目进入列表中,但大部分还是依据业主自身节奏来推进项目。
Q:现在平均交付时间与非抢装年相比,时间变化如何?
A:会有一定缩短,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抢装时期上游产业链弹性打开,相应风电机组交付会有加快,之前可能是18-24个月甚至更长,目前平均交付12-18个月,集中性、高规模的大基地平均交付时间会更长,但大部分是在缩短。
Q:今年转让的季度之间节奏以及市场供需情况如何?
A:风电场都是按整年规划,Q1已转让230MW,转让节奏会根据业主转让手续和流程上有时间差异,全年都是按照这个体量有序进行。
买家对风电场都有自己评估,很难给出准确的价格范围,一般来说公司的投资决策是不低于6%,金风的计算不适用于整个市场,因为全市场来看,金风风电场质量高。
对可再生能源的持有率来看,央国企比较高,但不会卖,因为他们有可再生能源装机的KPI,有的企业甚至有加速或者倍增计划,所以有购买现成风电场的需求。
而金风有比较成熟、透明转让流程,风电场资源不愁卖。
Q:公司的买方一般是什么机构?
A:央国企、私人业主都有,还有一些财务性投资人,如阿里巴巴、京东。
Q:风电场对市场上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
A:不一定。
风电场有的有补贴,有的没有补贴。
央国企认为这不是资金压力,但民企不希望购买有补贴项目,因为会对现金流有压力,
Q:从去年到今年招标价格压得较低,为什么在招投标上竞争如此激烈?按照当前毛利率水平,是否能够赚钱?
A:公司今年整体毛利率指引为15%。
低价竞争是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原因:(1)十四五双碳达成目标下,行业景气度高,涌入更多竞争者。有些厂商尚未形成产品竞争力,只能依靠低价抢夺订单;(2)部分企业需要持续获取订单来维持现金流;(3)可再生能源在双碳指引下有高规模发展,但一定需要平价市场才能形成大规模装机。
Q:现在的项目基本平价,未来价格竞争是否会降低?
A:风机价格有回暖迹象。
(1)十四五期间行业需求较过去有明显提升,根据顶层政策规划和国有电力集团的招标量,十四五期间不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平稳的供需关系会引导价格处于平稳区间。
(2)过去两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零部件供应商承担了很多波动风险。
从整个供应链来看,整机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认为一定要留出余地,所以没有持续降价的动力。
(3)根据过去两年交付超过100GW的高规模体量,未来需要保留一定的合理利润来保持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100GW在未来1-2年内会给整机厂商带来较高的运维成本。
(4)机组大型化趋势加快,需要更高研发投入。
Q:中标后价格是否还会有变化?会把成本锁定吗?
A:没有,历史上都没有撕毁合约、拒绝交付的情况。
成本会在每年年初与产业链进行谈判来锁定价格。
Q:去年一些小厂商有起来,如何预估整个行业的未来竞争格局?
A:去年在国内的市占率统计为20%。
行业发展有周期性变化,过去10-20年,每次抢装结束后基本是混战状态,头部厂商的市占率会分散,但抢装之后有些产商会因为质量或者现金流问题退出市场,市占率又会集中。
除了金风,行业第3-5每年都会换一波。
公司今年市占率预期20-25%,十四五末期预计在25-30%。
Q:属地化战略包含哪些方向?
A:属地化战略不方便细说,涉及到竞争因素。
属地化是国内国外都有。
Q:除了质量问题,小厂退出市场原因还有哪些?
A:比如跟不上大型化趋势,如果不能持续大型化研发和产出,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另外大型化迭代速度快,今年主流机型为6MW及以上,研发、设计、验证、交付缩短到12月,在较快的周期下,产品质量是较大挑战。
Q:三一近期上市并且毛利不错,有哪些对龙头造成威胁的厂商吗?
A:不好评价。
Q:去年出货12-13家厂商,靠后的厂商真的会退出吗?
A:未来预期不了。
市场是平价化、自主化发展,未来会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轨迹,但集中度越来越强。
另外,技术进步更快,因此成本压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对整机厂非常重要。
Q:海上竞争格局是否会更加分散?
A:比较难展望。
中国海上是16-17年才发展,还属于较前期的状态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