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内部交流:单床产出以及具体比例?公司医院成本结构?

本文首发于“君实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2-07-13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国际医学(000516)-调研纪要-20220708

康复医院3600张床位,今年底投入使用。

1:西安疫情对经营影响?

有4个城区有确诊病例,相关小区进行了管控,四个城区的大部分居民都是自由通行的,同事住在非中高风险区域史上下班基本没有影响,从机场的情况出行基本都是正常的,48h核酸可以正常离开西安。

公司的运行很正常,昨天统计的中心医院的日住院患者数量在2000床,只比前天少了20床,没什么大的影响。

高新医院的区位,比中心医院的周围居民更多一些,日常门诊量要高于中心医院,前面最高是达到了4000多,昨天日住院患者数是1289床,今天是1292,比昨天还高,所以也看出西安疫情暂时没有影响;

2:商洛医院转让的进展?

年初公告和当地的企业签署了转让协议,当时停诊期间引起很多关注,认为公司是减轻负担、缓解资金压力,但实际情况是,商洛当地政府去年底就发布了新建三甲医院的设计招标,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和商洛接触了,因为新建一个公立医院需要好几年时间,而收购的话很快就可以获得一个三甲医院,提升当地公立医院服务公共卫生的能力。

双方在去年10月份就开始接触,甌进度比较慢,年初才具备达成框架协议的条件,所以才公告。

现在的评估工作做完了,还在内核,近期出来评估报告,然后进行交易价格的洽谈,再签署正式协议后达成交割。

公司希望是尽早完成,但具体时间有不确定性;

3:单床产出以及具体比例?

高新医院的单床产出是95万左右,中心医院的产出是80~85万,收入占比来看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是30%,药耗占比是40%,剩下的是检查、检验册;

4:高新区的新投建的医院?

高新区合计辐射340多万人口的规模,公司是辐射距离最近的综合医院,年底新投入使用的西安第一人民医院是迁建项目,从西安城墙里面迁到高新区,离中心医院5公里的距离,更靠南部一些,比较远,总床位规模是1500张,比中心医院的5000张小得多,然后是一家老医院,优势是眼科,西安当地看眼科基本上是去第一医院,相比之下公司大的优势学科是10个专科和特色专科,包括脑科、心脏、血液、消化、妇科等大专科,所以和第一医院算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

而且第一医院是当地的一个三甲,而中心医院的专家大多来自西京、唐都,交大附一、附二还有兰州军区总院,实力要远超过西安当地的普通三家医院。

从交通位置上看,中心医院的负二层是直接和地铁对接,对患者非常的便利,而第一医院是离地铁几公里的距离,所以综合下来看公司的优势很明显

5:今年继续亏损的影响?

公司今年一季度只有3.05亿的收入,2021年四季度是8.7个亿。

2022年按照股权激励的指标是收入增长160%,差不多是要达到41个亿,扣掉今年因为停诊和疫情拖累7个亿收入的影响,差不多就是今年的实际收入水平(大约30多亿)。

如果能够实现的话,相当于收入还是维持高的增长,但是因为停诊肯定在利润端还是亏损,建议可以重点关注单月盈亏平衡的拐点,是公司经营一^新的阶段。

本来正常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会出现盈亏平衡的拐点,下半年有望出现,之后就会迎来季度的、年度的盈亏平衡;

6:盈亏平衡对应床位数?

今年亏损的确定性是比较大的,原计划是今年盈利。

变量很多,床位不是唯一的因素,可能中心医院在平均保持2200~2500床/天,就能实现;

7:公司医院的收费标准?

收费上和当地公立三甲医院一致,具体的差别在于床位费,三甲公立医院的单床位费是30元,我们是50,然后双人间床位费是60,我们是200,公立三甲医院基本没有单人间,然后我们的单人间是600元,病床房间面积更大,硬件条件肯定更好。

未来扩大经营成效,主要是看业务结构和学科结构,中心医院业务模式时综合医疗+特色专科,综合医疗的大专科包括脑科、心脏、肿瘤等,这些都是北方地区的大病种,对医院的收入贡献也很大,一个专科好的可以做到2个亿/年的营收,一般情况也可以做到1.5个亿。

特色专科,实际上是消费医疗项目,主要是医美、中高端妇儿,辅助生殖,还有一些特色医疗。

中心医院的医美专科2021年的收入是1.6个亿,占中心医院总体16个亿的营收的10%,可以看得出需求很旺盛,而且1.6个亿中只有不到5%来自于医保支付,其他都是自费的,医美专科的利润率和客单贡献,远远高于其他综合医疗项目。

对于社会办医来说,更多做好高水平、差异化的医疗服务,才能发展的好;

8:二季度的经营情况?

总体经营是良好的,现在财务汇算工作还没做完,不能给出准确的回复。

单月看数据很好,5~6月已经恢复到去年的经营高位水平。

综合医院是直接2C,没有账期,但是对供应商是有账期的,经营规模越大、沉淀资金越多,产生的附加值很大,每年有大量资金在理财,经营性现金流很好。

银行给我们的基准利率的授信有96个亿,我们提取了40多个亿,资金敞口很大。

20222~26年发展目标是1万张床位,营收突破100亿,到时候现金流体量会更大;

9:特色专科未来的发展?

医美专科已经跑出来了,接下来是中高端妇儿和康复,各自1200张床,会产生类似于医美专科的贡献。

IVF现在的资质申请还差一个现场验收,特需以及健康管理这块还在布局,需要时间。

之前高新医院的新生儿出生率排在全省第三,因为高新区的人口基数大、年轻人多,高新的产科收入排在医院第一位的,但是看到中心医院的产科1年只有1000万营收,远小于高新医院,主要是因为院区空间比较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扩大。

康复医院的开诊也是这个考虑,康复这个特色专科2019年就有了,只是规模比较小,现在就是希望快速扩容,未来这两块也会成为特色专科贡献的重点;

10:质子治疗中心的进展?

去年获得许可,全国第六家,西北第一家,已经签署了采购质子治疗设备的合同,启动了基建的前期工作,预计2024年能够建成投用,总投入是5个亿,爺年的去投入;

11:做了哪些的营销工作?

中心医院开诊的时候,高新医院已经运行了十几年,没有什么营销费用,因为2019年满负荷运营。

中心医院开诊后公司投入了广告,市场推广,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疫情之后特别是这次停诊之后的复诊,公司没有再做额外的市场推广工作,基于是希望平稳的开诊,不要引起更多的舆论的关注,但是可以看到复诊后病床数恢复的非常快。

大型综合医院,在开诊初期肯定是营销投入,在品牌建立之后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更多是口碑。

而且西安本身是中心城市,三甲医院看病难一直是一个问题,这个环境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12:怎么去培养优质医生?

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对一个学科的影响发展是非常大的,心脏内科的主任,心脏病医院的院长,1个病区45个创,已经开了5个病区,现在在开第六个病区.很多年轻医生愿意加入到它的团队,愿意跟他学习。

5年之后如果他退休怎么办,公司有中青年人才的培养计划,重点人才培养,5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博导硕导受聘,20多个人,会带研究生,会跟着导师实习,未来这些也会重点培养,成为大学的附属医院,会有很多实习基地,和大学共同建立的专培班这些,和世界排名第一的机构梅奥诊所,成为它的联盟成员医院,亚洲只有4家,临床专家可以和我们的协作,知识体系向我们开放,手术的数据和视频库开放,培养体系也向我们开放,这种方式可以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对长期的发展提供支持;

13、公司医院的成本结构?

成本当中,人员经费是占30%、药耗占比是30%,折旧摊销大约是15%的水平

最新纪要研报请微信扫码关注“君实财经”

每天精选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等最新调研纪要和报告,缩小你与一线产业的信息差!

注意: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友情分享,仅是基于行业以及公司基本面的静态分析,非动态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跟风买卖!如造成不便,请联系后台删除

Related Posts